中國食品中有一種重要的再制肉,就是火腿。金華火腿是火腿中最著名的,另一種火腿也很出名,就是云南宣威火腿。 ![]() 朋友在金華吃到用“兩頭烏”豬肉所做的土香腸,還給我帶來一根,蒸好后切片一嘗,啊呀,太“驚艷”了!這么多年沒有吃過這樣好的香腸。 中國食品中有一種重要的再制肉,就是火腿。金華火腿是火腿中最著名的,據說源自宗澤抗金時充軍糧的腌肉,其中又以東陽的雪舫蔣腿為最佳;另一種火腿也很出名,就是云南宣威火腿,1925年云腿還得到孫中山題詞“飲和食德”。 然而,如今正宗的金腿和正宗的云腿不但價昂,而且非常難得。因此,視美食為性命的吾儕輩,常為此而唏噓不已,黯然神傷。 后來找到一個可以聊膏饞吻的辦法,也叫“退而求其次”。吃不到正宗的金華火腿,就找到正宗的制造火腿的豬肉,那就是“兩頭烏”豬肉——但“兩頭烏”豬肉也十分稀有、金貴。 2010年春天,專做“瘦身生煎包”和柴爿餛飩的宗沛東(和我一起尋找“正在消失的上海美食”的朋友)打電話給我:“我在金華吃到用‘兩頭烏’豬肉所做的土香腸。金華的朋友還送我一根這樣的香腸。”后來他專程從浦東家中驅車送來一根這樣的香腸。蒸好后切片一嘗,啊呀,太“驚艷”了!這么多年沒有吃過這樣好的香腸。為了讓家人解解饞,我將香腸切成末,用以炒美芹。誰知“為解饞而饞更饞”,家人說,只聞到香味嘗不到味道。后來寫成一篇小文《一番滋味》刊在報紙上。沛東見了非常難過,安慰我:“今年冬天,請金華朋友為我多做幾根。” 這是位一諾千金的真朋友,幾天前,高興地告訴我:“我真的得到多一些的香腸了,過幾天給您送過來。”這次,我得到的是10根,整整10倍,自然,全家樂陶陶,一次次享受金華“兩頭烏”豬肉做的土香腸鮮、香得美味。 我的另一位朋友秦歷,浦東川沙人氏,人稱“小浦東”。小浦東一家三代廚師。做了多年廚師后,又去開餐館,典型的“食精而廚,廚精則館”的主兒。近年來,他又做起供應商來,重點是推介云南原生態食材,足跡遍布云南各地。我也時不時得到他的饋贈,讓刁鉆的舌頭被刺激得活躍一番。 辛卯年春節前夕,他給了我一些云南的食材,其中最“彈眼落睛”的是宣威附近豬的蹄髈。我把蹄髈燉熟,有事出去了。等晚上回來,老伴告訴我,他們喝了蹄髈湯,吃了蹄髈的“栗子肉”(瘦肉)。“那還剩什么?”她打著哈哈說:“湯肯定還有不少,剩下的也大概只有蹄髈皮了。”我要發火,她又補充說:“咪咪吃了不少肉。”我的火沒有了,因為咪咪是心愛的孫女。 把無以解饞的遭遇講給小浦東聽。他說:“這可不是我的商品。這是在那邊吃得味道好,主人送我的,只有一個。”兩天后,有許多張豬的照片從云南發到我郵箱。他的朋友聽說我這么饞,請我先看看豬的尊容。這豬是全白的,不太肥,嘴有點長,朝前拱。國民黨將軍李彌是云南彝族,他曾說,云腿切成的“大薄片”雖不上臺面,卻是平日里下酒的“莊戶菜”。反正,云南朋友講過了等春暖花開小浦東再去,一定讓他帶一點上好的云腿和宣威的豬肉給我,讓我得以一膏饞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