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前列康泰方
周安方簡歷 : 1948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81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湖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中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男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紹奇談醫:虎杖兼具清熱活血通腑之長(節選)
一藥而兼清熱、活血、祛風、化痰、通腑、利尿之長者,虎杖是也。 虎杖早見于《本經別錄》,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漸漸為人棄用,如寇宗就說它是“草藥”了。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淋濁門》葉案“精關之間,必有有形敗精凝阻其間,??先議通腐一法,考古方通淋通瘀,用虎杖湯,今世無識此藥,每以杜牛膝代之。”可見在葉天士的時代,已經“無識此藥”了。直到上世紀50年代,藥學大師葉橘泉先生的名著《現代實用中藥》問世,也沒有收載虎杖,還是他后來編著《本草推陳》正續編時才收載的。良藥竟遭棄用,真是咄咄怪事!我認識虎杖,是在70年代的中草藥運動中。在四川、甘南,凡河溝浸潤處,幾處處有之。蓼科,叢生,莖高1~2m,直立如杖,色綠,中空,有斑點如血,葉圓如杏葉而大。吾蜀民間稱作“花斑竹”、“雄黃連”,前者言其植物形態,似竹而有花斑;后者可能是因為它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廣東則名之為“大葉蛇總管”,意即可用于蛇咬傷。陜西名之為“搬倒甑”者,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我用虎杖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為中老年常見病之一,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因其主要癥狀是排尿困難:尿等待、尿流變細、尿頻、夜尿多,故多納入中醫學“淋證”范圍,但如用一般利尿通淋藥多不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泌尿系感染藥也不大見效,或暫時有效而屢發,患者醫者都頗以為苦。 我的同學周安方對此病多年潛心研究,提出此病的基本病機是“腎虛肝實”,頗能扼其要。對于淋屬腎虛,古籍早有記載,如《諸病源候論》說:“諸淋者,腎虛而膀胱熱也。”肝實,則概括了下焦濕熱、氣滯、血瘀三個方面。以此,我在用藥上補腎則多選制首烏、補骨脂、肉蓯蓉、菟絲子、生熟地、淫羊藿、續斷、牛膝;濕熱則首選虎杖(用量24~30g),次則海金砂、敗醬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黃柏、苡仁、萆薢、石葦;氣滯(會陰部脹墜)則加枳殼、柴胡、烏藥、木香;血瘀(前列腺增生觸之局部肥大或堅硬)則桃仁、山甲珠、琥珀、丹參、皂角刺、當歸須、赤芍、益母草、澤蘭;血尿加鮮白茅根、鮮車前草、小薊、蒲黃、滑石、大黃、草。虎杖既能清熱利濕,又能活血化瘀,不可或缺。 虎杖亦多用于諸淋。宋人許叔微《本事方》曾載:用虎杖煎湯,調麝香、乳香少許,治砂石淋甚效。 一人之妻患此,每尿時痛楚不可忍,小便下砂石,在溺器中剝剝有聲,百治無效,用此方“一夕而愈,目所見也”。前述葉天士醫案中所說的古方“虎杖散”,通淋通瘀,可能是用《集驗方》(單用虎杖6g為末米飲下),也可能就是許學士此方。此二方之外,葉氏之前古籍中用虎杖者尚不多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