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人體的實體性器官 生化并儲存人體的精華-
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腎 空體性器官,人體的輸送管道 消化食物并排除廢物-
木--肝臟·膽 主經絡 開竅于眼 對應春天 綠色 春養肝膽-
火--心臟·小腸 主血脈 開竅于舌 對應夏天 紅色 夏養心-
土--脾臟·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升華之源 黃色 一年四季 養脾胃-
金--肺·大腸 主皮毛 開竅于鼻 對應秋天 白色 秋養肺-
氺--腎·膀胱 主骨髓 開竅于耳朵 對應冬天 黑色 冬養腎-
春養肝 夏養心 秋養肺 冬養腎 一年四季養脾胃-
-
人體十四經絡運行穴位-
肺經-(從胸到手)--中府-尺澤-列缺-少商-
大腸經(從手到頭)--商陽-合谷-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胃經(從頭到腳)-- 承泣-四百-頭維-人迎-缺盆-乳中-乳根-天樞-梁丘-足三里-解溪-歷兌-
脾經(從腳到胸)-- 隱白--三陰交-陰陵泉-血海-大橫-大包-
心經(從胸到手)-- 極泉-神門-少沖-
小腸經(從手到頭)--少澤-肩貞-天宗-聽宮-
膀胱經(從頭到腳)--睛明-攢竹-天柱-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至陰-
腎經(從腳到胸) --涌泉-太溪-陰谷-俞府-
心包經(從胸到手)--天池-曲澤-郄門-內關-勞宮-中沖-
三焦經(從手到頭)--關沖-四瀆-肩髎-翳風-耳門-絲竹空-
膽經(從頭到腳)-- 瞳子髎-率骨-風池-肩井-帶脈-環跳-風市-陽陵泉-足竅陰-
肝經(從腳到胸)-- 大敦-行間-太沖-章門-期門-
督脈(行氣)-- 腰俞-腰陽關-命門-脊中-至陽-身柱-大椎-風府-百會-神庭-人中-齦交-
任脈(司血)-- 承漿-廉泉-天突-膻中-鳩尾-中脘-神闕-氣海-關元 -
-
十二時辰·經絡·五臟六腑·養生-
手三陰肺經 (1:oo_3:00) 肺部脹滿·咳嗽氣喘·缺盆及喉嚨疼痛 ·宜調理肺經和熟睡-
手三陽大腸經(5:00-7:00)牙齒痛痛·頸部腫大 ·宜喝溫開水排便·調理大腸經-
足三陽胃經(7:00-9:00)腹部長鳴·消化不良 ·宜及時吃早餐 調理胃經-
足三陰脾經(9:00-11:00)舌根強直·食則嘔吐胃脘疼痛腹內發脹 適量飲水 ·調理脾經-
手三陰心經(11:00-13:00)喉嚨干燥 頭痛口渴難思 吃午餐 休息 靜養陰血 ·調理心經-
手三陽小腸經(13:00-15:00)喉嚨 頷部痛 肩痛如裂 臂痛如斷 ·調理小腸經 少吃食物-
足三陽膀胱經(15:00-17:00)經頭痛 眼睛痛 頸項痛 ·宜飲水運動 調理膀胱經-
足三陰腎經 (17:00-19:00)四肢冰冷 腰酸背痛 耳鳴 ·宜休息 調理腎經-
手三陰心包經(19:00-21:00)胸痛心律不齊 手部灼熱 ·宜吃晚餐 散步 快樂 調理心包經-
手三陽三焦經(21:00-23:00)耳鳴,聲音模糊 喉嚨腫痛閉塞 ·宜心平氣和 調理三焦經-
足三陽膽經 (23:00-1:00)頭昏目眩 口苦 善太息 ·宜睡覺 調理膽經-
足三陰肝經(1:00-3:00)胸悶疲倦 黑眼圈 特別容易煩躁-
-
-
皮膚是內臟的一面鏡子-
臉色:青·肝氣郁結; 紅·心火旺盛; 黃·脾胃不和; 白:肺氣不宣; 黑:腎氣不足-
舌色:紅·熱癥; 白·氣血不足; 暗紫·血瘀-
舌苔:白·寒癥; 黃·熱癥-
胃虛:發髻線及額頭有黑色素、皺紋;-
胃熱:發髻線及額頭有暗瘡、口臭-
黑眼圈:心循環受阻,眼袋:膀胱代謝受阻-
肝氣不足:有色斑;肝氣過剩:紅血絲 有皮疹、便秘-
肺熱:皮膚過敏 肺氣不宣:毛孔粗大、皮膚過敏-
脾虛:唇暗或有黑色素 -
子宮濕熱:暗瘡、膿瘡(可能有肌瘤)-
子宮寒或有黑色素,色素沉積-
食物-食管-胃:1:脾虛:唇暗或有黑色素-
A:胃虛:發髻線及額頭有黑色素、皺紋-
B:胃熱:發髻線及額頭有暗瘡、口臭-
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一下七個方面的機能下降-
1:脾胃下降-肝消化吸收胃里的蛋白質不充分——肝的儲血不夠——肝氣不足:抑郁,額骨有色斑,頭頂頭發早白:肝氣過剩:易怒、紅血絲、眼澀眼紅——膽循環受阻:頭發兩側頭發早白,口苦-
2:脾胃功能失調-肝藏血不足-心的全身循環不夠-血不養心——黑眼圈、手足冰凍、夜夢多或失眠——小腸機能下降-口舌生瘡、腹瀉-
3:脾胃功能失調-肝氣郁結,淤滯成塊-導致子宮附件疾病——子宮寒,經量少,口邊顏色暗或有黑色素,顴骨下面兩額有黑色素;子宮濕熱,口邊及下巴有暗瘡-
4:脾胃功能失調-肝氣上亢-肺熱——紅血絲,毛孔粗大:鼻塞、打噴嚏——肺和大腸相表里-大腸燥-便秘-
5:脾胃功能失調-脾運化氣給腎的能力降低-腎氣不足-腎和膀胱相表里-膀胱代謝受阻——眼袋,面部浮腫,耳鳴;尿頻,下半身水腫,腰足無力-
6:脾胃功能失調-脾運化氣給腎的能力降低-腎氣不足-推動不了大腸的蠕動-便秘-
7:脾胃功能失調-脾虛-脾不同血-月經量多(血海。經量多-脾經;經量少-肝經)-
脾-造氣、統血、運化-
石藝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