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卦辭爻辭
一、卦辭的結構
要說明《卦辭》的結構和特點,我們有必要先通覽一下64卦的卦辭,然后看一下有什么規律。
No |
上經卦辭 |
No |
下經卦辭 |
1 |
乾:元亨,利貞。 |
31 |
咸:亨,利貞,取女吉。 |
2 |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
32 |
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
3 |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
33 |
遁:亨,小利貞。 |
4 |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
34 |
大壯:利貞。 |
5 |
需:有孚,光亨,貞吉。 利涉大川。 |
35 |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
6 |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
36 |
明夷:利艱貞。 |
7 |
師:貞,丈人吉,無咎。 |
37 |
家人:利女貞。 |
8 |
比:吉。 原筮元永貞,無咎。 不寧方來,后夫兇。 |
38 |
睽:小事吉。 |
9 |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39 |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
10 |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
40 |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 有攸往,夙吉。 |
11 |
泰:小往大來,吉亨。 |
41 |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
12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
42 |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
13 |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
43 |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
14 |
大有:元亨。 |
44 |
姤:女壯,勿用取女。 |
15 |
謙:亨,君子有終。 |
45 |
萃:亨。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
16 |
豫:利建侯行師。 |
46 |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
17 |
隨:元亨利貞,無咎。 |
47 |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
18 |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
48 |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 |
19 |
臨:元亨,利貞。 至于八月有兇。 |
49 |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
20 |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
50 |
鼎:元吉,亨。 |
21 |
噬嗑:亨。 利用獄。 |
51 |
震:亨。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
22 |
賁:亨。 小利有所往。 |
52 |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
23 |
剝:不利有攸往。 |
53 |
漸:女歸吉,利貞。 |
24 |
復: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
54 |
歸妹:征兇,無攸利。 |
25 |
無妄:元亨,利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
55 |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
26 |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
56 |
旅:小亨,旅貞吉。 |
27 |
頤:貞吉。 觀頤,自求口實。 |
57 |
巽:小亨,利攸往,利見大人。 |
28 |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
58 |
兌:亨,利貞。 |
29 |
坎: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
59 |
渙:亨。 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
30 |
離:利貞,亨。 畜牝牛,吉。 |
60 |
節:亨。 苦節不可貞。 |
|
|
61 |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
|
|
62 |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
|
|
63 |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
|
|
64 |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
初一看上面的卦辭,小雅和許多初學者一樣,什么規律也看不出。但經過仔細揣磨大致可以發現有三樣內容:①卦名、②判斷詞、③警告語。并不是所有的卦辭都包含警告語,判斷詞是用來說明卦的吉兇好壞,警告語是對判斷詞的補充說明,這也是卦辭中最難理解的部分,我們將在詳細解卦時再作解釋。警告語里面也有判斷詞,所謂警告語是我們人為劃分出來,便于初學者分步理解。這兒我們先看一下判斷詞的幾種形式:
1. “……亨”:
這類判斷詞有單獨的“亨”,組合形式有“元亨”、“光亨”、“吉亨”、“小亨”,其意思是“亨通”,即干事業比較順暢?!霸笔恰氨驹敝?,“元亨”就是其本性是亨通的?!肮夂唷敝腹饷髡笄液嗤ā!凹唷笔羌燃趾嗤?。“小亨”指程度上比較小一點。
2. “利……”:
表示對……有利,常見搭配有單獨一個“利”、“利……貞”、“利見大人”、“利涉大川”、“利有所(攸)往”、“無攸利”等。按字面意思大家都能理解,但值得一說的是“貞”的意思,許多書上認為“貞”就是“正”的意思,在此,小雅持否定意見。這個“貞”的甲骨文是“ ”、小篆是“ ”,上面是“卜”下面是“貝”,《說文解字》認為其本義是“問于蓍龜”,也就是“占卜”之意。“利……貞”就是“對……方面問卜是有利的?!逼渌鼤忉尀椤皩π姓朗怯欣摹保@是說不通的。
3. “吉”、“兇”、“悔”、“吝”、“無咎”
這五個判斷詞多數用在爻辭上,對于“吉兇”二字大家比較容易理解,不過會稍有偏差,吉兇是針對“動”而來,沒有“動”無所謂吉兇,“動”了之后,有所得為“吉”,有所失則為“兇”,不過你就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出入也不大?!盎凇笔菍^去的小錯而后悔;“吝”是對將要做的事情患得患失;“無咎”是不會出什么大的問題。這一部分判斷詞多用于警告語中。
只有判斷詞,沒有警告語,這一類的卦辭一般很短,例如“乾:元亨,利貞”、“遁:小利貞”、“家人:利女貞”、“睽:小事吉”、“兌:亨,利貞”等,判斷詞是描述整個卦的。
既有判斷詞,又有警告語,這一類的卦辭比較長,判斷詞描述整個卦,而警告語是針對某一具體情況的吉兇好壞。例如:“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這里面“坤:元亨,利牝馬之貞”是判斷詞,解釋坤卦的,而后面部分“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就是警告語,補充說明君子應如何處事。
類似的例子比較多,例如:“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等。
二、卦辭中常用詞解釋
卦辭中有許多多次使用的詞匯,為了不一一說明,我們將其列出來解釋一下,以便于閱讀。
1. 涉大川
包含“涉大川”的卦共有8個:“水天需”、“天水訟”、“天火同人”、“山風蠱”、“山天大畜”、“風雷益”、“風水渙”、“風澤中孚”。其中“訟卦”是“不利涉大川”,另外爻辭也有3處。許多書翻譯成“對涉江渡河有利(或不利)”,這樣雖然不能說錯,但太直了。在古代,人們日常生活比較簡單,活動范圍也并不大,對于當時的條件,大江大河是人們的第一困難,所以古人將“坎”卦影射為“危險”,“洪水猛獸”這個成語更認為洪水比猛獸還兇。所以“涉大川”的意思應該是指可以到外面去克服困難、闖江湖、干事業。

2. 利建侯
包含“利建侯”的卦共有2個:“水雷屯”、“雷地豫”,歷來“侯”翻譯為“諸侯”,幾乎沒有什么異議,可近來也有人提出“靶子”的新論出來,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理解?我們遇到不明之處請先看字的原始寫法,“侯”的甲骨文是“ ”,樣子象是掛著一塊布,下面有一箭,《說文解字》中說“矦,春餉所射矦也”,意思是“靶子”?!对娊洝分幸灿小敖K日射侯”、“射有張布謂之侯”等皆為“靶子”之意。由此可見,“侯”的原意確為“靶子”。
我們知道,“侯”在商周時的是爵位之一(公侯伯子男),那么,靶子又為什么變成爵位的呢?關鍵出在沒有正確理解“春餉射矦”的意思。在古代天子會同諸侯貴族,每年春季要舉辦一個大的射禮,那時稱為“鄉射禮”,相當于現在的閱兵比武儀式,當然平民百姓是參加不了的。這也是天子選賢的方法之一,當有人射術特別精彩時,天子往往會當場封爵,這樣被封之人就成了早期的侯爵。因此,小雅認為古人將這個詞翻譯為“建功立業”并沒有錯,不過,兼顧“靶子”的意思,翻譯成類似于“確定遠大目標”之意似乎更準確一些。

3. 攸
包含“攸”的卦共有15個:“坤為地”、“水雷屯”、“地雷復”、“天雷無妄”、“澤風大過”等,組合在一起的詞主要有“利攸往”、“利有攸往”、“不利有攸往”、“無攸利”。一般解釋為“所”,“往”是“去”或“去處”的意思,“有攸往”就是“有所往”,即有一個去處,“有攸利”就是“有所獲利”之意。 這樣翻譯并沒有什么不妥或不對之處,但給人的感覺仿佛這個“攸”字是一個沒有太大意義的語助詞,所以小雅認為翻譯還不夠充分。我們看一下這個字的字源,其大篆的寫法為“ ”,大致象是河道雖然彎彎曲曲,但中間的水流卻平平安安?!墩f文解字》有“攸,行水也”。這樣,我們可以將“有攸往”翻譯成“有一個理想的去處”,“無攸利”就是“沒有很理想的結果”,也就是說會有一定的風險。
“山火賁”的卦辭中有“小利有所往”,“雷水解”的卦辭中有“利西南,無所往”,這就證明“攸往”和“所往”是有區別的,否則不可能分開使用。

4. 勿
雖然只有4個卦的卦辭(“水雷屯”、“天風姤”、“地風升”、“雷火豐”),但爻辭中卻有19個卦被使用。與之連用的詞有“勿用”、“勿恤”、“勿疑”、“勿逐”、“勿藥”、“勿問”、“勿恒”、“勿幕”。通常的解釋是“不”或“不要”,這樣的解釋本身并不錯,歷代專家都是這樣解釋的,不過,再多問一個為什么,問題就來了。
舉個例子好說明,“天風姤”的卦辭是“女壯,勿用取女”,既然女子已經長得很成熟了,卻不能迎娶,這非常矛盾,于是專家們就說,女的太強壯必然不服于夫,從而導致家不齊。這樣的解釋可能專家自己也會感到好笑。那么“勿”字的真正意思究竟是什么呢?我們還是來看字源。
“勿”的甲骨文是“ ”、大篆是“ ”,象小旗在風中飄揚?!墩f文解字》上說“勿,州里所建旗,所以趣民”,“趣”是“疾”的意思,整個意思是“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幟,半赤半白,用來麾集人眾”,因此“勿”的本意是“用旗聚集、招集眾人”的意思,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做某事,卻已經在做準備工作了。
這樣一來,“女壯,勿用取女”就是說“女子已經長大了,成熟了,可以征集婚嫁之事了”。當然,這時還沒有出嫁,所以古人錯誤地解釋為“不用取女”意思出入也不是很大。同樣道理,乾卦的初爻有“潛龍勿用”,其意思也就不能翻譯成“潛伏的龍不要出來干大事”,而應該理解成“潛龍因力量相對小一些,正在積蓄力量準備干大事”,這樣,整個意思就通順而完整。其它類似句子,我們將在以后章節一一介紹。

5. 孚
卦辭中用到該字的有8個:“水天需”、“天水訟”、“風地觀”、“坎為水”、“山澤損”、“澤天夬”、“澤火革”、“風澤中孚”,爻辭中用到該字的卦有20個共34次。歷來專家們解讀為“誠信”,這樣的解釋放在卦中但顯得非常難于理解,與上下文完全失去了關系,于是,于是后人又嘗試翻譯為“孵”,也有人翻譯為“俘”等,但意思仍然很勉強,我們有必要再看一下這個字的字源。
“孚”的甲骨文是“ ”、小篆是“ ”,上面一個“爪”下面一個“子”,象雞在孵卵,《說文解字》上說“:“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所以“孚”一般解釋為“誠信”之意,也就是說,母雞孵小雞時21天一定出結果,從來不失信。從這兒可以看出上面幾種解釋的出處,不過,小雅對上面的解釋持不同意見。
小雅認為,古代的“信”與我們當今的“誠信”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指必然出現某種結果,如果必然出現的結果而沒有出來,則稱為失信。后者“誠信”雖然也包含前面的意思,但具有一種很強的主觀性,是不是有誠信取決于這個人的主觀思想。因此古代的“信”是指一種“將要出現的結果”或“預兆”,下面舉一個例子我們用兩種翻譯一比較,就可以明顯區別出好壞來。
例“需:有孚,光亨,貞吉。”如果用“誠信”來翻譯就成了“需: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會亨通順利”;現在用“預兆”來翻譯就成了“需:有光明前景且事情順利的預兆,卦的結果是吉利的”。周易的經文原本就是占卜用的,這樣一翻譯就非常貼切自然了。目前流行的周易版本中,“有孚”后面一般有逗號,大家按我剛才的方法翻譯時,要去掉逗號,即“有孚光亨”,“光亨”是“有孚”的賓語,也就是“有光亨的預兆”之意。古人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標點都是后人加上的,以便于閱讀。

6. 西南與東北
與方位有關的卦辭有4個“坤為地”、“水山蹇”、“雷水解”、“風天小畜”,另外,“隨”、“小過”、“既濟”的爻辭中有方位“西”和“東”。其中“東北”與“西南”在卦中雖有重要意義,但古今專家一直持有爭議,至今尚無定論。
有關“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的解釋,古代學者多以陰卦陽卦來區分,即巽、離、坤、兌四陰卦居西北方位,而乾、坎、艮、震四陽卦居東南方位,“坤為地”是純陰卦,故有西南得朋而東北喪朋之說;現代派多以歷史來詮釋,認為當時商居東北,而周居西南,故有西南得朋而東北喪朋之說。另有一說認為,這與日月運行的現象有關,南懷瑾先生甚至指出,這一句可能是“西南得明,東北喪明”之誤。
小雅認為,這三種說法各自皆有道理,但明顯難以自圓其說,因為陰陽相合為“得朋”而非“喪朋”,周易既是占卜之書,講的是普適道理,難道商朝或商朝消滅之后,這一句就成了廢話?朋明之誤在當時手寫為主的時代確有可能,但對于占卜祭祀這樣的國家大事,那些專職人員即使口口相傳也不會差錯一字,更何況周公之后一直到春秋,并沒有發生書毀人亡的大事,另外也不止只有一個人會周易,這一點可以通過左傳的記載證明。

小雅認為,大道至簡,西南方位為“坤”,所以西南得朋、而東北方位為“艮”,“艮”為“止”的意思,所以東北喪朋。這一說法用于“蹇”、“解”二卦也成立,“蹇”為坎上艮下,本意是腿腳不便,行路困難之意,自然遇山則不利,而遇平地則利?!敖狻睘檎鹕峡蚕?,是解開矛盾之意,“坤”為“順”,所以利西南。其它幾個“西山”、“西郊”、“東鄰”、“西鄰”等強行分辨意義不大,可以當作普通理解。
三、爻辭的學習方法
卦辭雖然是一個卦的核心,但在占卜過程中,爻辭被 使用的比率遠大于卦辭。卦辭可以通過彖辭、象辭、序卦傳、雜卦傳等,甚至是爻辭來輔助加以分析,而爻辭就比較難了,解釋不清的地方也多,所以學習爻辭時,不能因一個地方不明白就停止不前,也不能不明白就糊里糊涂地輕易放過去,需要反復地思考。
每個卦的中心思想是卦名,而每一個卦都會以一件事情來打比方,六個爻是緊緊圍繞這個比喻來展開的,例如“乾為天”就是以“龍”來象征“干事業”,六爻按不同的時期反映六種不同狀態,這種方法就是我們要關注的。再如“雷山小過”,以“飛鳥飛過頭頂”比喻“小人的僭越行為”,這樣就能明白六爻的爻辭是一以貫之。
六個爻辭講述卦的發展中的六個階段,初爻為開始狀態,二爻為努力拓展的,三爻為量變的階段,四爻為質變階段,五爻為最高階段,上爻為功過評說、蓋棺定論階段。其中二爻為內經卦的核心,五爻為外經卦的核心。學習爻辭不開爻象辭,但爻辭為主,象辭為輔。
有許多書籍,因不能解釋清楚爻辭,又不愿承認這一點,就以取象分析來忽悠讀者。《系辭》上說“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庇纱丝梢娯侈o才是判斷吉兇的主要依據。不明白之處一定要勇于承認,這樣才會有進步。
在研究字義時,難免要查閱各類經典,這時不能查現代版的新華字典,因為三千多年過去,字義已經引伸出去很多,必須要查《說文解字》、《康熙字典》,還有就是《詩經》、《尚書》等春秋以前的書籍,而且還要多方比較,最好是參照字的甲骨文、篆體的寫法。當然這樣比較累,只能對個別關鍵的字進行。
四、各種經文解釋的方法
自孔子及其弟子作成《十翼》之后,一直到漢末未有周易方面的大作,現流傳的《子夏易傳》已被認作后人偽書,子夏和商瞿都沒有留下著作。西漢焦延壽撰有《易林》十六卷,據余嘉錫考證,乃東漢崔篆所作,不過他的占卜方法盡數傳給了京房并得到了大地發展。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鄭玄、王弼才開始有周易經文注釋的書籍傳世。
值得一提的是王弼,雖然24歲就英年早逝,卻留下了他所注釋的許多道家、儒家經典,至今仍是人們學習參考的重要文獻。他的《周易注》一掃董仲舒為首所提出的的天人合一,以取象為主的學風,提出了“言以明象,象以出意,得意而忘象”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爻辭方面又提出了2個寶貴經驗,一是“以爻為人,以位為時”;一是“位以德興,德以位敘”。
我們現在用陰陽剛柔來代表君臣、君子與小人、男女、得中、當位等都是由此而來。當今最新出版的許多熱鬧書籍,如《高島易斷》、《圖解易經》等,還有很多白話類的易經書籍,對經文的解釋含糊不清,卻對得中、當位、乘承比應發揮到極至。 到了宋代,以程朱為首的理學派,拋開爻位方法,參照前人各種解釋,按照正統的儒家思想,逐字逐句地注釋。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內容,遺憾的是每個文字雖然作了多種解釋,物之理有了,卻不能將整個意思連貫起來,使之符合卦的意思。這樣的書籍至今仍然很多,尤其以《四書五經集注》為首。
民國之后,以高亨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經、傳分離,周易的經文是由編纂者隨手記下的占卜辭,以前有很多,文王、周公選取了其中的384條而成。這一打破常規的思想,為后人打開了另一條歧路,于是,與歷史掛鉤的著作蜂擁而出,有說周易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婚姻史,有說周朝歷史之書(邵偉華所寫),有說周易是周公為掩蓋其攝政篡權而編寫的教科書(網名:笤木匠所寫),有說是上篇為武王事業、下篇為文王一生的史書(網名:自在2009所寫)。
這些書籍在說文解字、旁征博引方面比古人強,在易理方面自成一更理,與整個經文的意思較為吻合,畢竟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所以說理更有說服力,令人耳目一新。但仔細一想還是有不對的地方,為什么幾種說法皆言之成理,不可能既符合笤木匠的說法,又符合自在2009的說法。
經仔細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道理。周朝以前的歷史大部分人并不熟悉,作者可以將其中符合經文的內容選擇出來,這樣就造成幾種說法皆言之成理。另一方面,周易本身是占卜之書,其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成,所以幾家說法皆能成立。事實上,如果用同樣的方法來說明毛澤東的一生,也一定同樣言之成文。
五、本章學習重點
1. 判斷辭有哪些?其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2. 卦辭爻辭中常用詞語的意思。 3. 如何處理有爭議的詞句。 4. 六個爻分別反映卦變化的什么狀態。
六、常見問題
問:在易經中“勿”有沒有“不”、“不要”、“沒有”的意思? 答: 有這方面的意思。因為按我的解釋,“勿”是“準備過程”的狀態,當然有“沒有”的意思,“勿用”就包含“還沒有用”的意思,不過側重點不一樣,因為這樣一解釋,就失去了“正在準備”這個涵義。
問:許多書上將“貞”訓為“正”,這個解釋真的不對嗎? 答: 我只能說我個人不贊成訓為“正”的意思,原因很簡單,就是放在句子中解釋不通。“貞”在日常使用中的確有“貞”的意思,在古代國家大事都要占卜一下,所以占卜之結果也就很“正”了。但在易經的經文,應該是“問卜”之意,可以引申為“詢問”、“考慮”等意思。
問:“孚”解釋為“預兆”或“結果”,請告知其出處? 答: 這個沒有出處,是小雅自己的解讀,有待于大家一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