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拆院并院”工作實施細則(成國土資發[2007]133號)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試點(即“拆院并院”),是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若干擬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拆舊區)和擬用于城鎮建設的地塊(建新區)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以下簡稱項目區),通過對農村建設用地的建新拆舊和土地復墾,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土地利用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最終實現項目區內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基本農田質量不下降,提高農業生產率,實現農業產業規?;洜I的土地整理工作。 一、基本要求(一)拆院并院試點工作必須貫徹落實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總要求。 (二)以區(市)縣為單位,編制本區域范圍“拆院并院”專項規劃,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三)編制“拆院并院”項目區實施規劃,科學設置項目區,拆舊地塊和建新地塊盡可能接近。實施規劃經省廳立項批復后,拆舊區和建新區位置未經批準不得隨意更改。 (四)項目區的申報立項、實施、驗收等應在區(市)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一組織實施。 (五)專項規劃和項目區實施規劃的編制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村鎮建設規劃。 (六)拆除農村建設用地必須充分應尊重農民和業主的意愿。 (七)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的面積數作為掛鉤周轉指標,其它土地作為市級土地整理項目,上報市國土資源局批準立項后,經驗收合格的新增耕地可作為本地區小城鎮占補平衡指標。 (八)掛鉤項目與土地整理項目實行分類管理,掛鉤指標和占補平衡指標不得重復使用,并按各自管理辦法的要求分別申報、審批、立項、驗收、組卷歸檔。 (九)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保證復墾質量 1、項目實施后,項目區建設用地總面積不得大于實施前的建設用地總面積。 2、建新地塊中用于安置拆舊地塊農村居民的土地面積應低于原農房占用面積,建新地塊中其他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水平應高于現有存量建設用地。 3、拆舊地塊復墾耕地的數量、質量應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并與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相結合。 4、掛鉤周轉指標專項用于項目區內建新地塊新增建設用地的面積規模控制,并在規定時間內用拆舊地塊復墾出來的耕地面積歸還,歸還的耕地面積數不得少于下達的掛鉤周轉指標。 5、新增耕地面積以竣工實測驗收認可的面積為準。 (十)項目工程實行招投標制和工程實施監理制,按有關法規要求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手續,加強項目區工程監督、檢查,確保項目工程質量,保障試點工作規范運作。 二、“拆院并院”中掛鉤周轉指標使用的主要原則(一)掛鉤周轉指標的使用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新區可安排在城鎮的規劃發展預留區,重點是縣城、重點鎮周圍,也可安排在城鎮規劃建設用地區,并建立臺賬報省廳備案,原有規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可通過依法調整使用。農民新居應集中到規劃的中心村和聚居點。 (二)掛鉤周轉指標按照“總量控制、封閉運行、年度考核、到期歸還”的原則,專項用于項目區建新地塊的建設用地指標,作為規劃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年度農轉用計劃指標使用。 (三)使用掛鉤周轉指標的建設用地,可根據用地需求決定是否征收為國有土地,需要征收的,項目竣工,原建設用地復墾經驗收合格,土地利用現狀圖經變更后,按建設用地依法報批,按原地類進行征地補賠償。 (四)項目區內建新地塊用于經營性用地的,必須依法征收為國有土地,并按照規定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 三、項目區立項申報(一)做好立項前期工作: 1、對拆舊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專項調查,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拆舊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的潛力和可行性。 2、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和專項調查結果,編制掛鉤專項規劃,統籌確定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的規模和范圍。 3、根據規劃審批的掛鉤周轉指標,確定拆舊區、建新區(包括農民安置區和城鎮建新區),編制“拆院并院”項目區實施規劃。項目實施規劃設計圖使用1:10000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并將項目區在圖上注明;項目區區域位置圖采用1:10000或1:50000土地利用現狀圖。 (二)申報條件 1、拆舊區以完整的行政村為單位設置,應相對集中,拆舊面積占所在行政村農村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為丘陵區不低于30%,平原區不低于45%。 2、項目區所在區位具有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所必需的路、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或已擬定相關的道路、水利、電力工程等建設方案,有關措施與資金已經落實,擬同步規劃和實施,或上述幾項建設正在實施。 3、項目區所在鄉(鎮)政府和群眾要有開展“拆院并院”工作的積極性。 (三)申報材料 1、區(市)縣國土資源部門申請報告。 2、“拆院并院”資金籌措方案,區(市)縣政府出具的資金承諾證明。 3、項目區實施規劃(含文本、圖件、附件及電子文檔,技術要求見《四川省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實施規劃編制技術要點》)。 4、區(市)縣組織的專家論證意見。 5、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同意并簽字、鄉鎮、村社簽章同意的進行“拆院并院”土地整理的意見書和初步擬定的權屬調整方案。 6、涉及拆遷的農戶同意拆遷的意見書。 7、拆舊區整理前現狀影像資料。 8、由區(市)縣城建規劃部門出具建新區規劃意見。 9、由區(市)縣城鄉一體化推進辦出具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意見。 10、鄉(鎮)政府對農戶搬遷意愿的落實方案。 11、標明項目區范圍的2004年土地利用現狀標準分幅圖。 12、項目區范圍內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2004年土地統計臺帳及電子版。 (四)申報程序 由區(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提出申請,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審查,轉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批。 四、項目區管理(一)各區(市)縣要加強對“拆院并院”項目實施工作的領導,凡是列入“拆院并院”試點的區(市)縣,市國土局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 (二)“拆院并院”實行分區實施、分類指導 根據土地利用規劃、城鎮建設規劃,我市“拆院并院”采取分區域、分類實施的方式,在中心城區“198”范圍和郊區(市)縣開展。 中心城區“198”范圍 1、控制“ 2、農民新居建設用地按城市規劃要求選址和建設。 3、拆除農村院落房屋及地上附著物的拆遷補賠償標準參照成都市政府征地拆遷補償辦法執行。 4、“
郊區(市)縣范圍 1、農民新居建筑原則要求2層以上,鼓勵建高層和多層,人均綜合用地面積控制在65-75平方米內。 2、拆除農村院落房屋及地上附著物的補賠償標準,參照土地征收補償的標準進行。 (三)項目區實施規劃批準后,優先安排拆舊區和建新區農民新居建設用地,同時進行拆舊區農村建設用地復墾。 (四)掛鉤周轉指標分別以行政區域和項目區為考核單位,由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在每年年底進行考核。對項目區掛鉤周轉指標的使用情況、歸還進度等,以項目區為考核單位進行考核和管理,對區(市)縣掛鉤周轉指標的使用情況等,綜合行政轄區內所有項目進行整體考核和管理。 (五)掛鉤周轉指標由下達至歸還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年,項目區實施完成后,報省國土資源廳驗收。建新地塊需征為國有土地的報省政府批準。用于集體建設用地的,由區(市)縣以上人民政府按法定權限審批。 (六)對未能按計劃及時歸還指標的區(市)縣,停止下達下一年度的掛鉤周轉指標,并對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予以扣減,耕地復墾未落實的,禁止開展“拆院并院”工作,停止下達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 (七)土地權屬的調整。擬定項目區《土地權屬調整方案》,將涉及農戶拆遷及調整承包土地等作為重點內容,明確項目實施后農業生產和生活涉及的各項設施歸屬等問題,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實施拆遷。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按照擬定的方案,依權利人的申請,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后登記。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土地權屬變更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 (八)做好項目區地類變更登記工作。項目區實施完成經驗收合格后,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的地類和臺帳數據應及時變更。 五、項目區竣工驗收項目實施完成后,所在區(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自驗;達到要求后向成都市國土資源局提出申請,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對拆舊地塊的復墾數量和質量、建新地塊的規模及周轉指標歸還情況進行初驗;初驗合格后轉報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終驗,終驗合格的發給合格證,拆舊區的土地利用現狀隨之變更,復墾耕地驗收標準按照土地整理項目驗收標準執行。 (一)竣工驗收依據 1、項目區實施規劃及批準文件。 2、實施規劃變更文件、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3、現行國家、省行業標準及相關規定。 (二)驗收應準備的資料 項目區所在地的區(市)縣國土資源局在提請市國土資源局初驗時,應提交以下文件資料: 1、項目區實施規劃(含文本、規劃設計圖、單體圖冊及預算); 2、項目區竣工驗收請示及區(市)縣國土資源部門的自檢意見; 3、項目區竣工報告; 4、項目區竣工圖; 5、項目區批準文件和經批準的項目區實施規劃方案; 6、項目區實施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表及相關影像資料; 7、權屬調整方案落實情況報告; 8、標明項目區范圍的2004年土地利用現狀標準分幅圖,項目區范圍內以村小組為單位的2004年土地統計臺帳及電子版; 9、項目區實施后的土地勘測定界資料,包括《技術報告書》、土地勘測定界圖、圖斑面積量算表等; 10、項目區招標、監理、廉政建設有關資料,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施工許可證; 11、工程質量驗收報告(含有驗收資質單位出具的房屋驗收報告)及耕地質量分析有關材料; 12、資金使用、財務決算及審計報告; 13、周轉指標歸還情況報告; 14、項目竣工后,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初驗的資料(包括初驗報告)。 (三)竣工驗收內容 項目區實施規劃執行情況;建設用地總量是否未增加;耕地面積是否減少;是否按計劃在項目區內使用周轉指標;對農民的補助補償安置情況;權屬調整是否落實到位;檔案資料管理、周轉指標歸還情況;竣工圖和規劃設計是否一致;是否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是否按照規劃設計完成工程量,是否有工程監理總結報告;宅基地復墾的面積以及復墾耕地質量是否達到要求;是否有資質的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其它資料是否完整。 六、成果管理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作好項目區成果的檔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有關文件和資料,立卷歸檔,妥善保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