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自中醫風水123《古本師傳《葬經》》 古本師傳《葬經》 本資料為民間祖傳古本,不同于市面流行之《葬經》,首先是篇幅安排,其次文字有所增刪,再次每篇均有題目,最后是認為葬法均在其中,無須閱讀其他資料。 一,生氣篇。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行乎地中,為之生氣。 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何以言之?氣之盛雖流行,而其余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經曰:外氣橫形,內氣止生。蓋言此也。 為土地也,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終。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日: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復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兇。 八,造化篇。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接續其所止,審義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闔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工改天命。經曰: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而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元通陰陽,功奪造化, 九,萬乘篇。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尸。伏連自天,水波馬馳,畜勢來若奔龍,欲其來也。形止若尸,冗欲其止。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繕而潔齋,若囊之鼓,言氣之吸也。若器之貯,言氣盜而不散也。若龍若鸞,或騰成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天光發新,明堂開也。 朝海拱辰,言譬水雖萬循,同歸于海,星雖偏聽偏天,必拱北辰。例眾水皆為穴用,諸山皆供此龍。龍虎抱衛,助身龍虎,拖衛朝山與主山之穴,情相向也。主客相迎,四勢端明,五害不親,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十,五不葬篇。 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消已福。 十一,論勢篇。 占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墓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障,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云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刑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負扆,有垅中峙,法葬其止, 十二,論形篇。 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上分茅。形如側壘,后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巔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歡。形如投算,百事昏亂。形如亂衣,奸女淫妻。形如灰囊,災舍焚倉。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兇禍伏進。形細橫幾,子滅孫死。形如臥劍,誅夷逼僭。形如仰刀,兇禍伏逃。牛臥馬馳,鸞舞鳳飛,螣蛇委蛇,黿黿龜鱉,以水別之,牛富鳳貴,塍蛇兇危。形類百動,葬皆非宜。四應前按,法同忌之。 十三,勢與形篇。 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表逆者,兇。 勢兇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兇,禍不旋日。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所散于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十四,敗槨篇。 蓋噫氣為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曠后折,生氣散于飄風。經曰:騰漏之穴,敗槨之藏也。 十五,吉藏篇, 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形止,前親后倚,為窩藏也。 十六,四勢篇。 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元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伏,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尸,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銜尸,朱雀不舞者騰去。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 十七,朱雀篇。 以水為朱雀者,衰敗系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朱雀源于生氣,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澤于將衰,流于囚謝,以返不絕。法每一折,儲而后泄,洋洋悠悠,顧我欲留,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十八,土質篇。 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豐財。山囚水流,虜王滅侯。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具五色,干如穴粟。水泉砂礫,皆為兇宅。 十九,三吉六兇篇。 經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兇。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恁恃福力為四兇;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經曰:穴結葬兇,與棄尸回。 二十,總論篇。 經曰:勢止形昂,前潤后岡,龍首之藏。鼻顙吉昌,角目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兵傷。宛而中營,謂之龍腹,其臍深曲,必后世福。傷其胸脅,朝穴莫哭。是以禍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呼谷中,言應速也。
![]()
![]()
![]()
![]()
評論這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