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什么是中醫四大經典? 中醫四大經典,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匭要略》、《瘟病條辨》嗎?當然不是! 中醫四大經典,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瘟病條辨》嗎?也不是! 中醫四大經典,是《黃帝內經》、《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這四部著作。 首先,《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又稱《金匭》)兩部分,是醫圣張仲景論外感和內傷雜病的千古不易之中醫名典,首次詳辨證、藥方,為后世醫家承襲經方的開山之作,堪稱經典。要將一部著作分為兩部分學習無可厚非,但是根據內容卻要分為兩部書未免牽強。 世醫(指中醫)皆知藥王真人孫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分,而習慣上都統稱為《千金方》。這是一個道理,何獨內容尚有重復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內容各異又互為補充的系統著作卻要被拆開稱為兩大經典?這點于常理不合,不符合傳統的思維邏輯。 讀過《傷寒雜病論》的人士應該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 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傷寒雜病論》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黃帝內經》的《靈樞》、《素問》為中醫陰陽五行、病因病機、臟腑經絡、診治法則、養生及針灸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難經》豐富和發揮、擴充了《內經》的理論,成就了中醫解剖學的雛形;千百年來這兩大著作指導著中醫的臨癥和發展,迄今仍是中醫必學的基礎理論。這兩個著作并沒有合而為一,卻被今人只挑了《內經》,這比起前面將《傷寒雜病論》一分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維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邏輯!如果說后世的中醫根本就沒有用到《難經》知識尚可說得過去,但事實是上《難經》也是后世醫家引經據典的重要資源之一,這怎么解釋呢? 更有,中醫的內容除了診斷辨證施治等,還有重要的一環:藥物!無獨有偶,《神農本草經》正是中醫最早時期的最佳藥學專著,正是它讓古中醫有了完整的體系,如果這不算經典,算什么? 最后,強調一下我們所說的中醫四大經典的認識方式:指導后世中醫臨癥和發展的理論依據的專業古典文獻,我們稱之為經典。擔綱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以前的四部經典正是《黃帝內經》、《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這四部著作。 經過千年的發展,到了清吳鞠通氏作《溫病條辨》,掀起新的中醫理論大潮,改變了大批中醫辨證施治的思維方式,豐富并分割了古中醫理論(主要是傷寒派)。先不要說《溫病條辨》算不算古中醫經典,即便算,也是第五大經典,而沒有替代《難經》作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份量和地位。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及學習意義 為醫者,當對病患一視同仁,謹記德在先,技在后;要求技藝長進應勤求古訓,溫故知新,待到理論與實踐融匯貫通之時,正是醫術大成之日。 出于對中醫的熱愛、追求、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們對中醫藥事業有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中醫興亡,匹夫有責。 我國古代醫學經典,一向有《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之稱。《黃帝內經》、《難經》,闡發醫理,為我國現存的兩部權威理論醫著;《傷寒雜病論》論述內傷外感各證的辨證施治及處方用藥,肇啟我國臨床醫學之端;《神農本草經》則載錄藥物性味功用,被后世奉為中藥本草的祖書。 現公認的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典籍是我輩中醫同仁們必須要熟讀爛記,用心學習掌握的中醫基礎知識。 《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 《難經》,全書共有81章。分別對脈法、經絡流注、營衛三焦、氣血盛衰、臟腑諸病、經穴及用針的補瀉手法等方面作了比較深入的解。中醫診斷、病理、經絡和針灸等學術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其闡述了《內經》的有關疑難問題,故名《難經》。 《神農本草經》:本書共分3卷,收載藥物365種,除去重復的實際是中藥347種(其中植物藥239種、動物藥65種、礦物藥43種)。本書匯集了古時至漢代以前的藥物知識,分別用四氣(升降浮沉)五味(辛甘酸苦咸)概括藥物的性能和作用,根據有毒和無毒而將藥物分成益氣、補虛、除邪等上、中、下三類;創立了方劑的有關配伍方法;對于藥物的炮制、貯藏方法和經驗也作了概括性的描述,雖其中也有某些錯誤的地方,但有關經驗的總結卻奠定了中藥藥物學的理論基礎。 《傷寒雜病論》:東漢末年張仲景繼承了《內經》、《難經》等經典的醫藥理論,結合自己長期的醫療實踐,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了"辨證論治"的診療法則,創立了許多寶貴的診治方法,總結發展成為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的偉大著作。后人將其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共16卷。 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由于前人創造性的勞動,故不論是基礎理論還是醫療實踐,至東漢時已確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診療方法。這些都為以后中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現一般認為,它不是一個時期、或某一個人的著作,而是從春秋、戰國開始,一直到秦、漢幾百年間,由許多醫書匯集,不斷增補而成,其大部分內容形成于戰國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至于托名“黃帝”所作,誠如《淮南子·修務訓》所分析的,是由于“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的緣故。當時托名“黃帝”的書有20多種,《內經》是其中之一。 《內經》集中反映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確立了我國醫學獨特的理論,為中醫學的發展起了奠基和導向作用。歷代醫家的著作,有不少取材或取法于《內經》,而歷史上各種醫學流派的形成和倔起,其學術理論也大都濫觴于《內經》。所以《內經》是醫學之宗,不但在歷史上一直是中醫教學的必讀教材,就是現代的高等中醫院校也仍將其作為一門必修的主課。 今天中醫界遵奉的一套基礎理論,主要也是從《內經》中提煉發展而成。甚至當代醫學科學的某些研究課題,如生命科學,氣功原理,經絡實質,醫學心理學、氣象學等,也或多或少地可從其博大精深的論述中獲得新的發現或有益的啟迪。《內經》包括《素問》9卷和《靈樞》9卷,兩部分各列專題81篇,內容非常廣泛,逐步形成了中醫獨特的理論體系,并以此滲透、貫穿到中醫領域的各個方面,用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現象和指導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臟腑經絡學說:《內經》在長期醫療實踐、活體觀察和古代解剖學知識的基礎上,討論了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通過經絡溝通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 論病學說:包括邪正理論、病因、病機、疾病傳變和病癥5個方面,這些內容占了《內經》大部分篇幅。邪正理論,《內經》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病因,講到了六淫、七情、飲食、勞傷致病等。病機分析也很詳細,特別是提出的“病機19條”,至今對臨床實踐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關于疾病傳變,《內經》從陰陽、內外、寒熱、虛實來歸納,給了后世醫家很大的啟迪。據初步統計,全書還有側重地對200多種病癥的病因、病機、癥狀、診斷、治療、預后、預防等作了具體的論述,為后世的臨床各科發展奠定了基礎。 診法學說:《內經》診法的主要內容為望、聞、問、切,尤詳于脈診,而且強調“四診”合參,為中醫診法的淵藪。治則治法學說: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標本論治、扶正祛邪、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等一整套治療原則。還總結了許多治療方法,如針灸、按摩、導引、薰熨、外敷、蒸浴、放血等。特別是針灸的很多手法,至今還在運用。 運氣學說:主要內容包括在《素問》7篇大論內,著重探討自然界氣候的常變對人體生理、病理影響的變化規律,并試圖按照這些規律指導人們趨利避害、防病治病。 養生學說:在“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等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內經》提出了協調陰陽、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等一系列防病健身益壽的養生方法,其中防重于治的思想尤為可貴。 綜上所述,可以略見《內經》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多種譯本的問世,它已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難經》全稱《黃帝八十一難經》,原題秦越人(扁鵲)所著。“難”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解。“經”乃指《內經》,即問難《內經》。現在多數學者認為,它的成書年代,當在秦漢之際,至少也得在東漢以前,是經過較長時間不斷地修改、補充而成。全書以設難答疑的形式,解釋經絡臟腑、疾病診法等81個難題。具體內容為:第1~22難,論脈;第23~29難,論經絡;第30~47難,論臟腑;第48~61難,論疾病;第62~68難,論穴道;第69~81難,論針法。 《難經》不但推演《內經》的微言奧旨,發揮至理,剖析疑義,垂范后學,而且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如首創獨取寸口和分寸關尺的三部候脈法,一直沿用至今,為中醫診斷的一大特色;系統地論述了奇經八脈的循行和功能,彌補了《內經》經絡學說的不足;提出了與《內經》不同的三焦、命門學說等等,都對中醫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因此,《四庫全書提要》稱之為“歷代以來,與《靈樞》、《素問》并尊,絕無異論”,至今仍被奉為中醫重要的古典醫籍。
來自: 彩云追竹 > 《中醫著作》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來源:今日頭條中醫編輯:建老真人中醫四大經典指的是中醫發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
《中醫四大名著視頻教程 電子書籍》
免費領取《中醫四大名著視頻教程 電子書籍》也有部分中醫教材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當作四大經典。《...
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是什么 - 五味堂:傳承中醫中藥國粹,弘揚氣功武術瑰寶;致力于全民健康!...
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是什么.《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等四部書被稱為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它們都是我國秦漢以前的醫藥經驗總結。分別對脈法、經絡流注、營衛三焦、氣血盛...
【原創】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及學習意義.
【原創】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及學習意義.[基礎知識] 【原創】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及學習意義.什么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現公認的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典籍...
華夏中醫十大經典著作
華夏中醫十大經典著作。下面,我們就一一為大家介紹一下傳統中醫中的十大經典著作。這十部傳統中醫的經典著作分別是《素問》、《靈樞》...
黃帝內經入門知識
黃帝內經入門知識。《張成老師講解的黃帝內經》是我們國家,是我們中醫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入門知識這部書,《張成老師講解的黃帝內經》這門課,在我們整個中醫學,在我們整個中醫教育當中,...
公共基礎知識:中醫四大經典著作
在公基內容考察中,經常會涉及到常識類問題的考察,特別是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的考察一向比較頻繁。
歷代中醫書目(歷代中醫著作)
歷代中醫書目(歷代中醫著作)一、1.《本草備要》,古代中醫藥學著作。后世本草學一直受《神農本草經》理論與體例的影響。中國古代中醫著作中醫四大名著: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5、《...
中醫十大經典著作
著名中醫教育家任應秋先生認為,中醫經典雖然是研習中醫學術必讀,但因其文字古奧,寓理深邃,使初學者難以理解;本書將中醫內容分門別類,采精發蘊,編成醫書15種:《傷寒論注》、《金匱要略注》、《...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