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落狀血跡,血液受重力作用從一定高度呈自由落體滴落于載體上形成的血跡。一般用于分析加害過程中受傷人員的活動軌跡。如果在離開尸體或加害地點一定距離處發(fā)現孤立或成淌的滴落狀血跡,則其為嫌疑人受傷出血所留的可能性極大。
流柱狀血跡,血液受重力作用沿載體表面向下運動所形成。受載體的形態(tài)或位置變動影響,可出現彎曲、轉折或者分叉等形態(tài)改變。流柱狀血跡能客觀反映受傷時體位及體位變化情況,一般為被害人所留。
拋甩狀血跡,沾血的物體運動時黏附的血液因慣性甩離運動物體而在其他載體上留下的血跡。嫌疑人持械反復加害被害人時常形成,故可用來分析嫌疑人在加害被害人時所處的位置及揮動兇器的方向。如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手臂受傷出血,其血液可能混雜于形成的拋甩狀血跡中。
疾走時滴落的血痕,箭頭示疾走方向。
噴濺狀血跡,人體動脈血管破裂所形成的。噴濺狀血跡往往提示第一現場,即加害的起始位置。被害人遭侵害后如追趕兇手或本能逃跑,沿途會形成趟的間斷噴濺狀血跡,一般為被害人所留。
血泊,具有一定體積的血液聚集所形成的血跡。除地面潮濕的稀釋狀血跡外,常見于嫌疑人沖洗破壞現場地面痕跡,或沖洗清理自身黏附血跡時所留。
濺落狀血跡,有血液之處受碰撞、打擊向四周濺散所形成的點狀血跡。常見于嫌疑人持鈍器反復擊打被害人,此時濺落狀血跡中常夾雜拋甩狀血跡。一般是被害人所留。
浸染狀血跡,血液在有吸附性的物體(如衣著、紙張等)上所形成的血跡。常見于出血傷口相應的部位衣著上,其形態(tài)與出血量、體位、物質質地、浸染時間有直接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