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面試第四編說課、試講及面試——試講的四環節
(六)細寫講稿 講稿不是教案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教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詳細地寫出具體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這包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要說的每一句話,所要做的每一個動作,所要寫的每一次板書。當然,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試講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不一定在寫講稿時都能設計到,并且有可能幾乎脫離講稿而進行。但提前寫好講稿,對于缺少教學經驗的面試人員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很少有機會講課,課堂駕御能力不夠強,提前寫過講稿有助于整理思緒,即使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課堂教學脫離原來教學設計,也可以參考講稿及時回到原來的教學設計中。寫過一次講稿,就會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說即便試講時發散的太廣,也會及時發現,做出調整。備課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起點和終點,需要不斷深化,不僅要傾注時間,還要凝聚智慧。教師要從“為它所控”轉變到“為它所動”,最終“為我所用”,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反思,既要學習他人,還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三、講課前面所做的選題以及備課當然都是為了講課而準備的,整個講課過程所應注意的有∶導入技巧,重難點及詳略的把握,各知識點間的過渡,板書內容及字體大小,課堂小結,教師的語言、語速、語氣及語調等。那么在這些部分中,面試人員分別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將詳細進行分析闡述。
(一)導入技巧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課堂導人對于講好一節課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導人,可以激活學生求知的欲望,引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興趣,可以架起新舊知識間的橋梁,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可以喚起學生的情感,在積極參與新知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課堂導人可以通過復習前面所學習的知識進行,也可以通過相關聯的其他事情進行,這個沒有什么特定的規定。對于試講時的面試人員來說,教學內容的選取不具有連貫性,教學對象的選擇也不具有特定性,所以通過復習舊知識進行導入是不太容易把握的。那么,就可以通過與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內容來導入新課。在這里所要強調的是,課堂導人是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更快地集中、過渡到要學習的新知識點上,而不是一個形式。一些面試人員在試講過程中,能注意到使用導人這一個環節,但卻為了“導人”而導人,使得導入過程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來的作用,甚至會讓教學對象產生迷惑,而起到了反作用。在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知識、不同教學對象的特征,進行認真的分析與思考,使得課堂導入能很自然地過渡到所要講授的知識點上,一定要避免牽強附會。
導人的形式多種多樣,作為一名有志于教師職業的人員來說,掌握與熟練導入方式是必要的。詳見《第四篇教學技能》
(二)重難點及詳略的把握 課堂駕御能力是指,如何在講課過程中把握好所要講解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在試講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點全是重點或全部講解都不夠深入,也就是詳略不得當的現象。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在前面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細寫講稿時,對重難點分析合理并且對各知識點所要占用的時間安排合理,那么在這里也會比較容易克服,只要在講課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學過程設計的時間講解知識點,就應該不會出現太大偏差。
(三)各知識點間的過渡
從大部分學科來看,一節課都會講多于一個的內容或知識點,這些內容和知識點有些是有緊密聯系的,而有些卻并沒有多少聯系,那么要在一節課堂中講授幾個聯系不是很緊密的知識點,這之間的過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過渡不好,就會造成學生的思維斷層,或者出現使學生注意力分散等問題。所以,在試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運用過渡性語言,可以適當地應用假想性過渡性知識來進行知識點間的銜接。
(四)板書內容及字體大小
雖然現在很多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課,但這不是說我們傳統的板書就可以被摒棄,在很多科目的教學中,即便是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板書講解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對于面試人員的試講,板書的書寫同樣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板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正板與副板。正板內容為這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框架,而副板則是用來進行一些演算或列舉等。書寫時一定要注意字跡工整,根據具體環境調整字體的大小。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一邊寫板書一邊說話,比如念所寫的內容,應該在寫之前或寫完后再說。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書寫速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學生再一次注意板書內容。板書忌空、滿、亂、散,潦草,差錯。要注意排列美、外觀美和組合美。
按照板書板畫表達教學內容的方式,形式多種多樣。詳見《第四篇教學技能》。
(五)教師的語言、語速、語氣及語調
在試講時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經常是采用一樣的措辭、語速、語氣及語調,而且通常是將年齡較小的學生大齡化,這些對于學生接受知識都是有影響的。實質上對于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學對象,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所要使用的語言、語速、語氣及語調都應有所不同,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更容易。也就是說,在試講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角色扮演。
最后,在做好以上各部分之外,教師還應掌握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很多試講人員在試講時都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在整節課上學生都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欲望去學習的,這樣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當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四、結課
試講的結尾會給評委留下最后印象。一節課下來,評委們有些疲倦,對最后期待往往比較高,因此,試講人員要特別重視,尋找合理、新穎的結束形式,完成最后的結課。根據通常的結課方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總結教學、設計告別語。
(一)總結教學
在一節課的最后都應該有適當的總結,這是對這一節課教學內容的復習、歸納,并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化。對于那些試講人員極易極端化、形式化,往往是將課堂上所講到的知識整體重復一遍,這不僅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容易使聽課人員無法判斷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總結時,要精神飽滿,語言富有激情,將試講教學推向一個令人難忘的高潮;或者將安排內容的延續與語言的委婉相結合,制造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覺。在最后的總結教學中,試講教師及時安排復習及家庭作業。可以簡要地介紹本節課的復習要點與方法,從系統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布置作業時要注意作業的針對性與目的性,明確告訴學生在做作業時注意哪些知識點的把握。同時,明確哪些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家長的參與下完成的,使作業的形式多樣化,喚起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
(二)設計告別語
告別語是考核范圍的一個情節。試講者應換一個位置,給評委和學生與教學隔開的感覺,并他們的緊張的情緒放松,以便有機為你鼓掌表示感謝。告別語可以感謝學生的配合,表達良好的祝愿;可以感謝評委安排的試講機會,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批評指正;如果沒有學生,全是學校的領導,可以表達對教育事業的向往與熱愛,打算為其奮斗終生的志愿;或者展現出自己勇于挑戰、勇于拼搏的精神風貌。設計結尾時,環節之間的過渡不要過于冗長,平淡無味;不要無話找話,畫蛇添足;不要節外生枝,引出不必要的話題;不要說套話,顯得虛情假意;同時,在結尾時,要注意察覺評委的表情,判斷他們的心情,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話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