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理 氣 劑
12 1 行氣 越 鞠 丸 組成:雙術12g香附12g 川芎12g 神曲12g 枝子12g 功用:行氣解郁。 主治:六郁,即氣、血、痰、火、食、濕。 特征: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腑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證。 金 鈴 子 散 組成:金鈴子30g 玄胡30g 功用:行氣疏肝,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有熱。 特征:心腹脅肋諸痛,時發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細。 玄 胡 散 組成:當歸15g 玄胡15g 蒲黃15g 赤芍15g 肉桂15g 姜黃9g 爾香9g 沒藥9g 木香9g 甘草9g 功用: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主治:婦女室女,七情傷感。 特征:氣與血并,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連背膂,上下功刺,經候不調一切血 氣疼痛,并可服之。 半夏厚樸湯 組成:半夏12g 厚樸9g 茯苓12g 生姜9g 蘇葉6g 功用: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 特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脅滿悶,或咳或嘔等。 枳實薤白桂枝湯 組成:枳實12g 厚樸12g 薤白9g 桂枝6g 瓜簍12g 功用:通陽散結,祛痰下氣。 主治:胸痹。 特征: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上下搶心,舌苔白膩 ,脈沉弦活緊。 瓜蔞薤白白酒湯 組成:瓜蔞12g 薤白12g 白酒250g 功用:通陽散結,行氣祛痰。 主治:胸痹。 特征:胸部滿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瓜蔞薤白半夏湯 組成:瓜蔞12g 薤白12g 半夏12g 白酒250ml。 功用:通陽散結,祛痰寬胸。 主治:胸痹兼痰濁較甚者。 特征:胸中滿痛徹背,不能安臥者。 桔 核 丸 組成:桔核 海藻 昆布 川楝子 桃仁 厚樸 木通 枳實 玄胡 桂心 木香 各15g 功用:行氣止痛,軟堅散結。 主治:寒濕疝氣。 特征:睪丸腫脹偏墜,或堅硬如石,或痛引臍腹。 天臺烏藥散 組成:烏藥12g 木香6g 小茴6g 青皮6g 高良姜9g 檳榔9g 川楝子12g 巴豆10g 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氣滯。 特征: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脹。 導 氣 湯 組成:川楝子12g 木香9g 茴香6g 吳芋3g 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疝疼痛。 暖 肝 煎 組成:當歸9g 枸杞9g 茴香6g 肉桂6g 烏藥6g 沉香3g 茯苓6g 功用:暖肝溫腎,行氣止痛。 主治:肝腎陰寒。 特征:小腹疼痛。 厚樸溫中湯 組成:厚樸30g 陳皮30g 甘草15g 茯苓15g 草蔻15g 木香15g 干姜3g 功用:溫中行氣,燥濕除滿。 主治:脾胃傷于寒濕。 特征:脘腹脹滿或疼痛。 12 .2 降氣 蘇子定喘湯 組成:蘇子9g 半夏9g 當歸6g 甘草6g 前胡6g 厚樸6g 肉桂3g 功用: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實下虛。 特征:痰涎壅盛,喘咳短氣,胸膈滿悶,或腰痛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 舌苔白滑或白膩等。 定 喘 湯 組成:白果9g 麻黃9g 蘇子6g 甘草3g 冬花9g 杏仁9g 桑皮9g 黃芩6g 半夏9g 功用:宣肺降氣,祛痰平喘。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 特征:痰多氣急,痰稠色黃,哮喘咳嗽,舌苔黃膩,脈滑數者。 四 磨 湯 組成:人參3g 檳榔9g 沉香3g 烏藥9g 功用:行氣降逆,寬胸散結。 主治:七情所傷,肝汽郁結。 特征:胸膈煩悶,上氣喘急,心下芭痹滿,不思飲食。 五磨飲子 組成:木香6g 烏藥9g 沉香6g 檳榔9g 枳實9g 功用:行氣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或七情郁結。 特征:心腹脹痛,或走注攻痛。 旋復代赭湯 組成:復花9g 人參6g 生姜10g 代赭石9g 甘草6g 半夏9g 大棗10g 功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胃氣虛弱,痰濁內阻。 特征:心下痞悶,噫氣不除。 甘姜人參半夏湯 組成:干姜6g 人參6g 半夏9g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及脾胃虛寒之嘔吐。 橘皮竹茹湯 組成:橘皮12g 竹茹12g 大棗10g 生姜9g 甘草6g 人參3g 功用:降逆止嘔,醫氣清熱。 主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特征:呃逆或干嘔。 橘皮竹茹湯 組成:茯苓30g 橘皮30g 枇杷葉30g 麥冬30g 青竹茹30g 半夏30g 人參15g 甘草15g 功用:降逆止嘔,和胃清熱。 主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 新橘皮竹茹湯 組成:橘皮9g 竹茹9g 柿蒂9g 姜汁30g 功用:理氣降逆,清熱止呃。 主治:胃熱呃逆,胃氣不虛者。 丁香柿蒂湯 組成:丁香6g 柿蒂9g 人參3g 生姜6g 功用:溫中益氣,降逆止呃。 主治:畏氣虛寒。 特征:胸痞脈遲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