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度教教徒而言,死亡只是另一個輪回的入口,他們不畏懼死亡,重視來生及永恒不變的輪回。在加德滿都帕斯帕提納神廟外的巴格馬蒂河畔有幾座石造的火葬臺,是印度教徒焚燒死者的地方,因此也有人把帕斯帕提納神廟稱為“燒尸廟”。這里已經成為特色的旅游觀光項目之一,是許多外國游客必到的游覽地。(來源:華子的博客)
進入燒尸現場前,路邊有不少攤位,大部分是賣旅游紀念品,來這里的游客之多可見一斑。
巴格馬蒂河是尼泊爾人生命流轉的渡口,在尼泊爾人心目中它是最圣潔的河,因為它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往南流入印度的恒河。在3月的旱季,大片的河床裸露了出來。
火葬臺周圍有不少參觀者,其中大部分為游客。
一些在邊上路過的行人也會駐足觀看。
幾個小孩在干枯的河床上玩耍,他們不懼怕死人,也不信邪氣附體,真是不可思議。
正在沐浴的是死者的兒子,據說從當天開始,他要為死者穿三年孝服。
火葬前先由家屬把尸體抬到河邊。
然后用圣水為死者凈身洗腳,使死者干凈地踏上來生之路。
這里每天要燒幾十具尸體,為死者沐浴有時候需要排隊等候。
沐浴完了之后再抬到火葬臺邊上。
在火葬臺上先用300公斤木材壘5層高,然后把死者放在木材的上面。
最后再覆蓋一層稻草,點燃火化。
家屬坐在一邊看著尸體被大火吞噬,在這悲慘的時刻,你卻聽不到家屬聲嘶力竭的哭聲。
當亡魂化作青煙,骨灰隨即被掃入巴格馬蒂河,讓其順河流流到印度的恒河,人生就此結束。
工作人員從河里撈起一桶桶水,把火葬臺沖干凈,然后再放上另一具尸體。
由于木頭未完全燃燒,有專人在河中把它撈起來,另作他用。
火葬臺分為三類,這邊是火葬普通百姓的。
在其上游是一個有錢人的專用火葬臺。
最上游是專供王室用的火葬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