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驗方” 的更多相關(guān)文章
-
補中益氣驗方 1、補中益氣,用羊肉一腳,熬湯,加稷米、蔥、鹽,煮粥吃。補中益氣,通治諸虛。3、補中益氣。用羊胃一具,裝入羊腎四枚,地黃三兩,干姜、昆布、地骨皮各二兩、白拉丁文、桂心、人參、厚樸、海藻各一兩五錢,甘草、秦椒各六錢,均研為末,縫好,蒸熟。4、赤芝:解胸胃郁結(jié),補中益氣,使人神志清明。主治:補中益氣。主治:補中益氣,平胃消食。主治:補中益氣,厚腸胃。本驗方摘錄于《本草綱目》等中醫(yī)典籍,由中藥秘方園整理發(fā)布。
白術(shù)(益氣止汗),由蘋果收集整理編輯而成,提供給大家學習。
粥療“小胃綜合征”粥療"小胃綜合征" 小胃綜合征的實質(zhì)是因為殘胃太小,不能完成正常胃的儲納、研磨、分解和消化食物的功能,而造成慢性營養(yǎng)障礙。(l)養(yǎng)胃粥:粳米100克,糯米100克,紅棗10枚,熟牛肚200克,牛肉湯1000毫升,蔥姜末少許,文火煮成粥,加少量麻油、味精后,供一日4—5餐食用。(3)益氣粥:薏米仁50克,糯米100克,紅棗7枚,蓮子20克,冰糖20克,加水100克煮成粥,與補血粥同食或交替食用。
焦作市民間名中醫(yī)捐獻優(yōu)秀秘方驗方選編(益氣通痹湯)益氣通痹湯。冠心病屬于祖國醫(yī)學"胸痹"、"厥心痛"、"心悸"等病的范疇,筆者采用先父(豫西名醫(yī)盧敬業(yè)先生)所傳的秘方"益氣通痹湯"治療冠心病,收到了滿意的療效。1991年在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進修時,又經(jīng)恩師全國名老中醫(yī)、中西醫(yī)結(jié)合冠心病治療組組長-許心茹教授對本方精心潤色后,使該方日趨成熟和完善。(捐獻秘方驗方 孟州市——盧海濤)
三多一少之驗方。5益氣養(yǎng)陰活血是治療糖尿病**。桑葉10g 僵蠶10g 黃精20g 麥冬20g 知母10g.【方解】:黃精、麥冬、知母、石斛、葛根、天花粉、山茱萸、地骨皮、枸杞子、烏梅、知母、養(yǎng)陰生津止渴,太子參、黃芪、黃精益氣,葛根、鬼箭羽活血化瘀,牡蠣、珍珠母平肝安神,牛蒡子、桑葉、僵蠶清糖尿病之燥熱內(nèi)火,生石膏、黃連清胃火,金櫻子固精縮尿。
醫(yī)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餐前吃點蔬菜能有效地給胃部殺毒,據(jù)介紹,蔬菜中含有極豐富的硝酸鹽,它進入胃部后可以產(chǎn)生一種叫氧化氮的化合物,而氧化氮能殺死胃中的有害細菌,故餐前先吃些蔬菜可對防止胃炎起到一定作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師張素革說,空腹吃蔬菜,蔬菜的養(yǎng)分會在短時間內(nèi)進入血液中,有助于補充體力和養(yǎng)分,使人精神煥發(fā)。因此,可選擇幾樣爽口而又賞心悅目的蔬菜用來餐前開胃。推薦餐前小菜:
[食療]冬吃紅棗巧養(yǎng)生 補血益氣抗衰老-健康臺-中國網(wǎng)絡電視臺2藥用價值。紅棗能補氣養(yǎng)血,是很好的營養(yǎng)品。紅棗可健脾益胃 補氣養(yǎng)血。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白術(shù)共用,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欲、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嘔吐等癥狀。紅棗為補養(yǎng)佳品,食療藥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yǎng)身體、滋潤氣血。
癥見漸起發(fā)熱,熱型不定,煩渴不寧,口唇干燥,多飲,尿多且清,少汗或無汗,體倦乏力,舌紅,苔薄白,指紋紫,脈滑數(shù)。納差者加白術(shù)6克,茯苓6克以健脾和胃,益氣養(yǎng)陰;胃熱者加石膏9克以清熱瀉火,消渴;中成藥可選用小兒四癥丸,每次一丸(一歲以內(nèi)每次半丸),每日兩次;中成藥可選用小兒回春丹,每次一丸,每日1~2次;夏季熱是一種對小兒危害較大的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護:
健脾益氣,升陽祛濕的方劑—升陽益胃湯黃芪二兩 人參 半夏 炙甘草各一兩羌活 獨活 防風 白芍各五錢 陳皮四錢白術(shù) 茯苓 澤瀉 柴胡各三錢 黃連二錢【用法】上藥為粗末,每服三錢(3克),加姜、棗,水煎服。【功用】健脾益氣,升陽祛濕。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表,為君藥。人參、白術(shù)、甘草助君藥益氣健脾,燥濕和胃,為臣藥。陳皮、半夏理氣和胃,化痰降逆;柴胡、防風、羌活、獨活散風祛濕;澤瀉、茯苓淡滲利尿,使?jié)裼腥ヂ?白芍助黃芪調(diào)和營衛(wèi),補益氣血;少入黃連清熱瀉火,并可防止風藥過燥,化熱傷陰,為佐藥。
鄺安堃驗方鄺安堃驗方。按:甲方助陽益氣補腎,適用于陽虛患者。乙方益氣養(yǎng)陰補腎,適用于陰虛患者。主治:糖尿病。按:本方以補腎益氣為主,有較好的降糖作用。按:方中蚤休、白蘞、漏蘆清熱解毒,黃芪益氣,玄精石、川石斛養(yǎng)陰,菊花、枸杞子、千里光、谷精草、石蟹清肝明目。共奏清熱補氣,清肝滋陰明目之效。按:本方助陽益腎補氣。
中醫(yī)驗方系列四.養(yǎng)血通絡用八珍湯(當歸12川芎10白芍12 熟地10黨參15白術(shù)12茯苓12炙草6)、人參養(yǎng)榮湯(當歸10 白芍15熟地10黨參18白術(shù)12茯苓12炙草8肉桂6五味子6遠志10陳皮12黃芪15生姜3大棗10)補益氣血。菟絲子30熟地30桑寄生10當歸10川斷10阿膠10 五味子10白術(shù)10茯苓10陳皮10水煎服,每日一劑,10天為一療程 主治: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方解:當歸、川芎、赤芍養(yǎng)血活血;
【按語】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腎助陽,強筋健骨,祛風除濕,補命門之火而暖脾土,使腎氣的蒸騰氣化水液的作用能夠正常運行,三藥在現(xiàn)代藥理的作用中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壓利尿作用,三藥溫腎之力雖強卻溫潤不燥,為補陽佳品,共為主藥。山藥益氣滋陰,補脾肺腎;覆盆子甘酸微溫,歸肝、腎經(jīng),甘溫補益,酸以收斂,有滋養(yǎng)肝腎之功,五味子酸溫,歸肺、腎、心經(jīng),能斂肺滋腎、牛津止渴,二者合用,既補肝腎,又可防仙茅辛散太過。
張瓊林五十年臨證驗方 - Qzone日志張瓊林五十年臨證驗方。方藥:石楠葉20g、川芎12~15g、白芷12g、天麻12g、白芍20~30g、甘草8g。概括了參附湯、術(shù)附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大建中湯、四逆湯、甘草干姜湯七個方子,其功效可謂心、脾、腎三陽同溫,寒、濕、積三邪并逐,盡一法而得多方之妙。方藥:茯苓30g、桂枝12g、炒白術(shù)15g、炙甘草6g、制附片10~15g、北五加皮8~10~12g(另包)、葶藶子15~25g、丹參15~20g。
治子宮脫垂秘方。【組成】炙黃芪50克,升麻9克,柴胡、枳殼、桔梗各6克,牡蠣15克,生甘草3克。本方是從家傳驗方之治療脫肛的提肛飲(炙黃芪、升麻、柴胡、炙甘草)加味而成。【主治】子宮脫垂。【組成】黃芪、黨參各15克,生甘草6克,蒼白術(shù)、粉萆薢、椿樹皮、陳皮、柴胡各9克,全當歸12克,升麻15克,紅棗5枚。【組成】高麗參9克,黃芪30克,肉蓯蓉18克,川續(xù)斷、菟絲子、柏子仁各15克,白術(shù)、當歸各10克,枳殼6克,升麻4.5克。
太醫(yī)李德生率眾太醫(yī)去為"老佛爺"會診。經(jīng)過眾醫(yī)研討都認為該給"老佛爺"補脾益胃,開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藥物的處方:茯苓、芡實、蓮子、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二兩,共研細粉,加白糖七兩,用水調(diào)合后做成糕點,并取名"健脾糕"。"老佛爺"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稱"八珍糕"。干則揀片而食,濕則調(diào)糊而飲,具有健脾和胃,培元理氣和中止瀉、消食,無藥味,對小兒和病后虛弱者更適用。薏苡能健脾開胃、補中去濕。
你知道你的體質(zhì)適合喝哪種蜂蜜嗎 - Qzone日志你知道你的體質(zhì)適合喝哪種蜂蜜嗎。*槐花蜂蜜*特 色:潤肺止咳,清除肺火推薦使用人群:適用于肺火重,便秘人群的保健食用。*黨參蜂蜜*特 色:名貴藥源植物蜜,補中益氣推薦使用人群:體虛、胃寒、心悸失眠及貧血人群。*椴樹蜂蜜*特色:益氣補腎、養(yǎng)胃補虛、清熱、補中、潤燥推薦使用人群:有醫(yī)治和減輕高血壓、心臟病、便秘、失眠等多種疾病的人群。
南瓜補血原料:南瓜500克,紅棗10克,紅糖適量。南瓜削去表皮挖瓤,洗凈,切滾刀塊兒。將紅棗、南瓜、紅糖一起放入煲中,加水用文火熬至南瓜熟爛為止。南瓜性溫味甘,可補中益氣,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經(jīng)人體吸收后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女性經(jīng)期服用,可益氣補血。紅棗則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滋陰養(yǎng)血。紅糖含有微量元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有暖胃、補血、活血、散寒的作用。
香砂養(yǎng)胃丸:具有和胃止嘔、舒氣寬胸之功能。適用于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的治療,見有胃痛、胃脹、胃酸過多、胃部不適、消化不良或酒食過量等癥均可使用。猴菇菌片:適用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病癥的治療,亦可用于胃癌、食道癌的輔助治療。就上述5種中成藥的選用來說,凡癥見寒濕中阻、胃脘隱痛、脹悶不舒者,可選用香砂養(yǎng)胃丸;
美容灸取穴一般說來,凡保健強身的穴位,對養(yǎng)顏美容都有一定效果。當然在美容方面,古代醫(yī)家也特別強調(diào)一些穴位的應用綜合起來,常用者主要有:任脈的神闕、關(guān)元、氣海、中脘。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膏肓、腎俞、脾俞、胃俞。(1)主穴:神闕 功用:益氣、健脾、駐顏。說明:灸神闕有溫下焦陽氣,益氣固脫,補腎健脾之功效,長期使用,可使氣血充盛,神采奕奕。
所以,治療的時候,我都讓他們先補足胃氣:方法就是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補中益氣丸搗碎,填入肚臍。任何時候,人的饑飽都是由胃氣來控制的,胃氣足時,人體不用您瞎操心,自會知道什么時候飽,什么時候餓。由于肚臍上的經(jīng)絡直接和胃腸相通,因此,在肚臍處貼上補中益氣丸或健胃消食片等補胃氣的藥,就能將胃氣補足,讓自己饑飽有常,飲食有節(jié)。
日常飲食中的補品!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食品對人體極其有益,針對自身的狀況如果注意飲食可以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良好功效,而等到生病了去醫(yī)院,往往是屬于亡羊補牢了。甘藍:即卷心菜,益腎,補髓腦。櫻桃:補中益氣、補腎悅顏。荔枝:補腎生精、益氣補血、生精和胃。水產(chǎn)類-烏龜:滋陰補腎、養(yǎng)精益血。對蝦:補腎壯腰、益血助陽。泥鰍:補中益氣,養(yǎng)腎生精,男女適用。栗子:補腎填精,健脾和胃。
名醫(yī)名方 升胃丸。發(fā)表文章240余篇,主編《胃痛、胃脹與厭食》一書,并參加了《實用中醫(yī)學》、《中醫(yī)肺病證治》、《礦物本草》等13部書的編寫工作。功能 益氣補胃,升舉清陽。主治 適用于胃下垂屬中氣下陷所致者。本方取人參、黃芪、炙甘草、升麻、防風補胃氣,升脾陽;炒枳殼、雞內(nèi)金寬中益胃,以助升提,共奏益氣補胃,升陽舉陷之功效。
『治病偏方』胃癌有效治療常用秘方。本方為武漢市胃癌防治協(xié)作組治療胃癌驗方,功能解毒化瘀理氣和胃。[胃癌治療方九] 海藻、海帶、丹參各15克,牡蠣、瓦楞、白花蛇舌草、鐵樹葉各、蒲黃炭、仙鶴草各20克,夏枯草、赤芍、白芍各12克,當歸、白及各10克,青陳皮各12克,木香9克,山楂、神曲、谷芽、麥芽各15克,黨參30克,甘草10克。本方為北京東直門醫(yī)院治療胃癌方,功能益氣養(yǎng)血、解毒化濁,適用于胃癌氣血虧虛之患者。
本書收集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首次評定的當代著名國家級名老中醫(yī)的效驗秘方。驗方涉及臨床各科,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權(quán)威性。
書中每種驗方都注名出自哪位名醫(yī)之手,同時附有名老中醫(yī)簡歷及通訊地址,為患者尋醫(yī)問藥提供方便。
【民間偏方】2.
蔥 蔥凡四種:冬蔥即凍蔥也,夏衰冬盛,莖葉俱軟美,山南、江左有之。又有一種樓蔥,亦冬蔥類,即龍爪蔥,每莖上出岐如龍爪狀。煮汁飲,殺鬼毒,止痛,逐水脹,除胃中熱,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結(jié)積內(nèi)寒,殺鳥頭毒。煮食,充肺氣,除心腹痼冷痃癖,治肥人中風失音:又解藥毒,療狂犬咬人,亦涂諸蛇虺、蝎蠆、惡蠱毒。草人正月節(jié)食五辛,以辟癘氣,謂韭、薤、蔥、蒜、姜也。蒜 一名小蒜。【薯蕷粥】(即山藥粥)補腎精,固腸胃。
腎積水并高血壓 濟生腎氣效力宏 鄭某,女,40歲,2007年10月24日來診,訴半月前單位組織體檢發(fā)現(xiàn):血壓145/90mmHg,腎臟彩超示:雙腎輕度積水。筆者據(jù)此試治于腎積水,結(jié)果腎積水很快治愈,同時血壓也恢復正常。測血壓140/85mmHg,舌齒痕消失,脈沉。腎結(jié)石并高血壓 焦老驗方建奇功 胡某,女,54歲,2008年6月16日來診,訴:高血壓2年,曾間斷服過羅布麻片,現(xiàn)在不愿再服用西藥,血壓一直波動在145~155/85~95mmHg。
名醫(yī)名方--------益氣養(yǎng)陰活血補心湯(治療心臟病方,現(xiàn)廣泛流傳于海外)組成:西洋參10克,生地10克,麥冬12克,五味子(打碎)10克,田七12克,丹參12克,赤芍12克,炙甘草15克,浮小麥20克,大棗6枚,百合15克。田七、丹參、赤芍活血和血止痛,三藥是活血化瘀中藥性較緩和者,適用于老年人血瘀證。若為治療用,心氣虛者,西洋參7份,田七3份,若胸悶痛明顯,則田七6份,西洋參4份,研末,日服3次,每次10克。
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轉(zhuǎn)載)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 2009年04月21日 星期二 12:22.施今墨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趙錫武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選。祝諶予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選。祝諶予教授是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師承施今墨先生,主張對糖尿病進行分型辨證,強調(diào)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活血化瘀治法,認為糖尿病在臨床雖可分為陰虛、血瘀、陰陽兩虛、氣陰兩虛等型,但臨床以氣陰兩虛多見。
(1)施今墨驗方選(-(2)趙錫武驗方選(《消渴病中醫(yī)防治》-(5)岳美中驗方選(《臨床驗集》)(1)施今墨驗方選(《施今墨醫(yī)案驗方合編注箋》)。(5)岳美中驗方選(《臨床驗集》)。驗方五:太子參、川芎、赤芍各15g,丹參30g,麥冬、五味子、葛根、蘇梗、丹皮、澤瀉各10g,黃連、香附、香櫞、厚樸各6g,每日一劑,水煎服。驗方六:太子參、麥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參、丹參、黃精各30g,山萸肉、川芎、桃仁、酒軍、枳實、菊花、澤瀉各10g。
驗方三:太子參、生地、元參、黃精、丹參、大黃、川芎各1000g,枳實、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驗方五:太子參、川芎、赤芍各15g,丹參30g,麥冬、五味子、葛根、蘇梗、丹皮、澤瀉各10g,黃連、香附、香櫞、厚樸各6g,每日一劑,水煎服。驗方六:太子參、麥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參、丹參、黃精各30g,山茱萸、川芎、桃仁、酒軍、枳實、菊花、澤瀉各10g。
有些青年中醫(yī)總感覺老中醫(yī)手中似乎有什么訣竅。中醫(yī)常用益氣固表之玉屏風散防治體虛易感風邪者,我運用百合病諸方,從治肺著手,治療尿毒癥(也曾用治腎病練合征)收散,是否與此有關(guān)?由此聯(lián)想到還有很多疾病是否也可根據(jù)「肺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的傳統(tǒng)理論,結(jié)合現(xiàn)代研究,通過治肺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呢7.目前,這些想法已經(jīng)有了初步概念,只不過我太缺乏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知識,加之其它條件的局限,致使這一設(shè)想還極不成熟。
【用法】將白術(shù)、甘草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鐘,加入綠茶即可,分3次溫飲,再泡再服,日服1劑。【配方】黑芝麻6克,茶葉3克。【功效】滋補肝腎,養(yǎng)血潤肺。【配方】槐角18克,何首烏30克,冬瓜皮18克,山植肉15克,烏龍茶3克(民間驗方)(民間驗方)(民間驗方) 【用法】五味子、人參搗爛,龍眼肉切細絲,共茶葉拌勻,用沸水沖泡5分鐘,隨意飲。【配方】黨參20克,紅棗10~20枚,茶葉3克。【配方】茶葉5克,白芝麻30克,(民間驗方)
方中黃芪、太子參、白術(shù)補氣健脾,金櫻子、菟絲子益腎攝精,茅根、茯苓清熱除濕,葛根、荷葉升提舉陷,丹皮、旱蓮涼血攝血,蟬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調(diào)和諸藥。養(yǎng)血通絡用八珍湯(當歸12川芎10白芍12熟地10黨參15白術(shù)12茯苓12炙草6)、人參養(yǎng)榮湯(當歸10白芍15熟地10黨參18白術(shù)12茯苓12炙草8肉桂6五味子6遠志10陳皮12黃芪15生姜3大棗10)補益氣血。方解: 當歸、川芎、赤芍養(yǎng)血活血;
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2009年04月21日 星期二 12:22.施今墨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精選。趙錫武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選。祝諶予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選。祝諶予教授是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師承施今墨先生,主張對糖尿病進行分型辨證,強調(diào)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活血化瘀治法,認為糖尿病在臨床雖可分為陰虛、血瘀、陰陽兩虛、氣陰兩虛等型,但臨床以氣陰兩虛多見。呂仁和糖尿病中醫(yī)治療驗方選。
祝諶予教授是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師承施今墨先生,主張對糖尿病進行分型辨證,強調(diào)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活血化瘀治法,認為糖尿病在臨床雖可分為陰虛、血瘀、陰陽兩虛、氣陰兩虛等型,但臨床以氣陰兩虛多見。方劑組成:黃芪、山藥、蒼術(shù)、元參、生地、熟地、丹參、葛根。驗方五:太子參、川芎、赤芍各15g,丹參30g,麥冬、五味子、葛根、蘇梗、丹皮、澤瀉各10g,黃連、香附、香櫞、厚樸各6g,每日一劑,水煎服。
北京四大名醫(yī)糖尿病驗方選。祝諶予驗方選祝諶予教授是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師承施今墨先生,主張對糖尿病進行分型辨證,強調(diào)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活血化瘀治法,認為糖尿病在臨床雖可分為陰虛、血瘀、陰陽兩虛、氣陰兩虛等型,但臨床以氣陰兩虛多見。驗方五:太子參、川芎、赤芍各15g,丹參30g,麥冬、五味子、葛根、蘇梗、丹皮、澤瀉各10g,黃連、香附、香櫞、厚樸各6g,每日一劑,水煎服。適用于糖尿病性。
北京四大名醫(yī)糖尿病驗方選北京四大名醫(yī)糖尿病驗方選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醫(yī)"之一,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強調(diào)把健脾助運和滋腎養(yǎng)陰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對藥"(即黃芪、山藥、蒼術(shù)、玄參),在當今醫(yī)學界影響深遠。適用于糖尿病中醫(yī)辨證為上消、下消者。驗方五:太子參、川芎、赤芍各15g,丹參30g,麥冬、五味子、葛根、蘇梗、丹皮、澤瀉各10g,黃連、香附、香櫞、厚樸各6g,每日一劑,水煎服。
本方祛風、除痰、通絡,適用于中風后遺癥以口眼歪斜為主者。本方祛風豁痰,宜通竅絡,適用于中風后遺癥而以語言不利為主者。南蛇肉段1000克,蘑菇、香菇各25克,豬瘦肉、火腿、鴨肉各100克,筍片250克,料酒、精鹽、味精、白糖、姜片、胡椒粉、陳皮、雞油、豬油、芫荽、高湯適量。此湯菜用祛風、通絡、止痛、清熱除煩、定驚的南蛇肉,配健脾益氣、治風、破血、化痰的蘑菇、香菇、筍片與補中益氣、養(yǎng)血的豬肉、鴨肉等品組合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