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牒·楹聯·字派:數典排輩
1、譜 牒 譜牒之學,興起很早。它是中國宗法血緣文化的產物,記錄著家族的發源、生育、繁衍、榮衰、升沉的全過程,包含了諸如姓氏淵源、世系演變、人口增減、支脈遷徒、宗族文化、風俗習慣、社會變故,以及族人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活動等,其內容豐富多彩,既是“一家一族之史”,也是本支家族的百科全書。黃姓譜牒源起于何時,史無明載,有的族譜記載,傳說早在商朝,便有陸終第四十四代孫黃成德,創修最早的黃氏宗譜傳后。黃成德的第十一世孫黃飛虎,因逃避商紂王迫害而改從母姓“王”氏。后黃飛虎曾孫黃愛輔、黃愛弼等以家藏譜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復姓“黃”氏。但黃飛虎只是《封神演義》中的傳說人物,其人其事,多荒誕不經,不足為信。不過商周時期,黃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小邦,作為一個國家,肯定已有專門記錄黃國王族歷史和世系的譜牒了,因而商周時期便有黃姓譜牒,當屬可信。 傳說戰國末年楚相春申君黃歇也曾刪改增修黃氏族譜,并將譜系上呈御覽,又親自制定了黃姓最早的字派,在四川江北流傳的《黃氏族譜》之首,甚至堂而皇之地錄有一篇《春申江夏刪譜贊冊序》,但此《序》中有春申君被漢高祖封為老烈王之語。 漢魏之始,門第始興。譜牒學也于此時開始發達起來。作為當時著名族姓的江夏黃氏,這時才開始了確實可信的家史族譜在民間流傳。六朝隋唐是中國譜牒之學始盛時期,但因為當時黃姓的衰落,黃氏族譜也就不見于《魏書·官氏志》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間流行。 直到宋代,隨著黃姓的興旺,也出現了黃氏譜牒的繁榮。各地黃氏紛紛立祠修譜,家傳、譜序,多見于當時名人文集中。如宋代大詩人黃庭堅就曾考訂分寧黃氏世系,創修《黃氏世譜》傳后,成為后代黃氏譜牒的范本。元代大學者黃溍,也詳考世系,續修族譜傳后。明清以來,黃姓譜譜牒之學更加發達,長盛不衰。這一時期的許多族譜,至今仍被流傳和保存下來。“文革”破“四舊”時期,大陸中斷修譜,許多譜牒也遭焚毀,而港臺、南洋則未曾中斷,許多家譜還被公開出版發行。如臺灣即于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黃氏族譜公開出版。近年來,在大陸內陸也悄悄地興起了修譜和尋根之熱。如廣東潮州黃氏就分別于1984年、1987年、1991年三次續修潮洲《黃氏族譜》,湖北“慎明堂”也于1996年第五次續修《黃氏宗譜》。另湖南靖州、漣源、醴陵、 陽等地均有此舉。 目前,有較大價值的黃姓族譜,一是《竹橋黃氏族譜》20冊,民國十五年浙江余姚“ 倫堂”第五次重修。這是研究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家族的珍貴史料。該譜修撰極精,卷首有大理學家王陽明的序,又載有自漢丞相黃霸以后歷代名人畫像計80幅。族譜體例,“寓紀事于《編年》,以《世表》為倫次”。編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傳》一門,入傳者有81人之多。此譜現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獻館。二是研究黃興家族的珍貴史料《經鏗黃氏家譜》,該譜為清光緒“敦睦堂”第七次修譜,計30卷,現存武昌辛亥革命紀念館。三是《禾坪黃氏大成宗譜》4卷,清光緒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黃氏的重要史料,現存當地黃峭山裔孫處。四是《渠陽黃氏世譜》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黃氏總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黃龜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傳于湘黔地區。 2、楹聯 每個族姓都有一些頌揚族史或人物的楹聯,或用于宗祠,或用于家慶。黃姓楹聯中常用的、較有名的大體上有以下一些: ①“孝友無雙,教化第一”。上聯寫孝德典范、江夏始祖黃香,下聯寫循吏名人、穎川始祖黃霸。一南一北兩個人物,一孝一忠兩個楷模,堪稱黃姓宗族驕傲。與此二人相關,既頌揚黃姓源遠流長,又突出他們開創的孝友家風與文章勛業的聯語不計其數,如“穎川世澤,江夏家聲”。“穎川德政,江夏賢聲”。再如“世澤浚源長,孝友無雙,千秋俎豆昭前列;家聲遺韻遠,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賢”等等。 ②“汪汪澄波,飄飄意氣”。上聯講的是東漢時的黃憲,據說黃憲文才高絕而早夭,時人郭林宗曾稱頌說“叔度(黃憲字)汪汪若千傾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下聯講的是北宋時期邵武才子黃伯思,史稱黃伯思自六經及子史百家,無不精詣,“風韻灑落,飄飄有凌云之意”。 ③“漢史著蜚聲,記與胡呂諸公梗和議,上彈章翦除誤國權奸,松柏后凋撐宋室;膚功鎮蠻服,歷受元明數代建專祠,隆祀典酬報當年惠澤,梓蓀繁衍遍渠陽”。此聯標明渠陽黃氏是南宋忠臣黃龜年的后裔。 ④“文人慧業播江西,看世譜留貽,八百載炳炳麟麟到今日,手澤摩挲,椒衍瓜綿,難忘舊德;列祖宏圖開南國,喜家聲繼起,二十傳原原本本在后昆,心香禱祝,箕襲弓治,永迪前光”。 ⑤“念祖父勤勞,若作室若稽田,燕子治孫總廑綢繆于風雨;維桑梓恭敬,如臨深如履薄,服疇食德敢志陟降在庭階”。 第四聯追述湖南箭樓黃氏是由江西黃氏分支而來,至清末已傳二十余代,八百多年。第五聯念祖敬宗,感念前輩辛勤慈愛,表達后人承風自愛的情操。 ⑥“江鴻海煎,喜聽佳音,緬當年黃國分封,首祚開基,云端現于南極,從始祖發祥而后,氏族漸蕃,人才輩出,稽四千年歷史,若名宦,若純儒,節節孝行,奕葉流芳,是皆雅訓垂昭,令萬世子子孫孫,共知締造艱難,允宜善述善繼,追木本并溯水源,崇德報功,須莫忘 藻薦馨,苞芳告潔;夏棟周楨,具微器識,值此日香環祖社,腳跟立定,星衡創為中樞,自中盟結合以來,衣裳集會,車馬遙臨,聯甘二省懿親,或編書,或修譜,納幣獻圖,連枝挺秀,仰見感情篤摯,合全群兄兄弟弟,齊起經營策劃,做到可法可傳,振家聲兼揚士氣,和衷協力,庶足述葛藟永庇,堂棣交輝”。此是香港地區黃族宗親會的楹聯。 ⑦“海外振家風,報國睦鄰光大漢;天南昭祖德,承先啟后翔中華。”此是菲律賓江夏堂黃氏大宗祠名聯之一。 ⑧“世系遙傳,肇興中原蕃五嶺,更向異域殊方分枝布葉;家風遠播,首重孝道次友于,還須抱誠守信睦族敦親。”此是泰國黃氏宗親總會“江夏堂”黃氏大宗祠的楹聯。 ⑨“樹念一宗支,追崇維廿一;禮三千食客,配享以三千”。上聯講的是黃峭山二十一子分為二十一支,下聯指的是春申君養游士三千的盛事。 ⑩“名流驚世詩書士,技藝超人紡織娘。”上聯稱頌開創了“江西詩派”的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下聯謳歌紡出“烏泥涇被”的元初紡織家黃道婆。 11“梅江江上舊華堂,閥閱相傳江夏堂。百里華封留政績,千年翰院擅文章。綿綿世澤留孫子,赫赫家聲繼漢唐。如見普譜應起敬,今人遠仰昔高陽。”這是“黃氏源流”歌聯句,梅江指廣東嘉應,高陽即顓頊。 12“江夏垂德源遠流長,光州沐澤裕后榮昌。”這是黃氏祖地河南潢川“德心堂”的楹聯,迄今一秉黃姓族風之習可見一斑。 3、字派 黃姓字派一般為四言、五言、七言一句,每一字派又分別由四句、八句或多句組成,猶如一首優美而富哲理的詩,字里行間,意濃情長,既講了倫理、道德、法制,也談了學術、尊祖、敬老,既有祝福,又有祈盼,字字有義,義重千斤。曠觀黃氏族譜,字派各一,特色各異,茲介紹一些名字派,以使黃氏后裔知其端略。 ①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續修《黃氏宗譜》字派為:源遠流長世緒昌,本深枝茂振綱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繼述從先永慶康。 ②湖南醴陵丁家坊黃氏四修族譜字派為:良慶詒謀遠,謨猷一本傳,發祥微孝友,積善啟英賢,錦緒宜增美,芳聲永紹先,恢宏昭世德,國士克長綿。后又續派語為:立志光庭訓,信心金石堅,山川鐘毓秀,日月復周全,慎修垂典范,敬業守清廉,蘭桂馨香繼,詩書福祿延。 ③湖南常德市回族黃氏字派為:隆德從景,朝延友紹,門民之自,世家文盛,修善純仁,賢為國瑞,有道方享,樹高聲遠,本固枝榮,先澤孔長,萬代永典。 ④江西龍山黃氏宗譜字派為:基業恢廣,嗣續延綿,頂理永盛,禮全資順,榮華富貴,金玉滿堂,賢良方正,智仁信義,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寬裕溫柔,發強剛毅,博厚高明,悠久遠定,繼往開來,奕葉衍慶。 ⑤湖南靖州渠陽黃氏字派為: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萬元再通光,昌傳漢保進。后又續百字派語為:大費生民始,淵源少昊長。名官懷德遠,佑后作虞姜。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發祥同子姒,肇錫類姬姜。善欲功欽衍,分封城共江。會齊交自正,在楚祚彌昌。國仰春申義,篇成博士章。中山聞詔語,東觀啟書藏。西江通侯貴,千秋且葉光。合宗文書續,先業炳淮陽。 ⑥浙江陡 黃氏字派為:積善允征祥百世,應懷祖澤;立心思濟同一源,共振家聲。 每一字派自第一代起,每代依序取一字,按輩取名。字派的統一,使得后人取名有據,做到了上下有別,長幼有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