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治療
藥(熱)熨療法將藥物(如藥袋、藥餅、藥膏及藥酒)經加熱后置于體表特定部位,促使腠理疏松、經脈調和、氣血流暢,多用于寒濕、氣血瘀滯、虛寒證候的治療的一種外治療法。 敷貼療法 將藥物調成糊狀,敷于體表的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于頭痛、嘔瀉、自汗盜汗、脫肛、眩暈、面癱、風濕痹病、瘡癰癬疹、扭挫傷、口腔潰爛、燙傷等。 敷臍療法 將藥物敷置于臍眼或臍部,常用于眩暈、盜汗、便秘、尿閉、遺精、陽痿、陰挺、痛經等病癥的一種外治法。 熏洗療法 利用藥物煎湯的熱蒸汽熏蒸患處,并用溫熱藥液淋洗局部的外治法。常用于風寒感冒、風濕痹痛、濕疹、癬疥、肛門病、陰癢、眼疾、跌打損傷等病癥。 治療失眠按摩法 1、按壓心包經:循著雙側上臂內側中線,由上向下按壓,痛點再重點按壓,每日1—2次。 2、點揉神門穴:神門穴位于腕橫紋肌尺側端,尺側屈腕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于每日臨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紋面,點揉另一手的神門穴,換另一手的拇指,同樣點揉前手的神門穴,以感酸脹為宜,各重復30次。 3、睡前搓涌泉穴:于每日臨睡前取仰臥位,微屈小腿,以兩足心緊貼床面,做上下摩擦動作,每日30次。 4、揉捻耳垂: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雙側耳垂部位,輕輕地捻揉,使之產生酸脹和疼痛的感覺,揉捻約2分鐘。 5、梳頭法:用指叩法,雙手彎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擊頭皮,方向為前發際、頭頂、后頭、項部,左中右三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鐘。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食物療法1. 煩躁不易入睡時,喝杯糖水,生成大量血清素,抑制大腦皮層。 2. 一匙萵筍漿液汁,融于一杯水服下。 3. 柏樹葉洗凈曬干,裝枕頭,氣味清香。能起到鎮靜,安眠的作用。 4. 鮮橘,梨,香蕉皮50-100克,裝入不封口的小袋,放枕邊。聞果皮果皮芳香易入睡。 5. 若半夜醒后不能再睡,吃3-5片餅干,喝一杯葡萄酒,即可入睡。 6. 服枸杞子有晚安神,早振奮作用。 7. 睡前,喝碗鮮豆漿汁,可催眠。 8. 核桃仁一兩,加大米煮粥喝,治失眠。 食療治療失眠 百合粥 取干百合30克(新鮮60克)、粳米60克、紅棗10粒、冰糖適量,文火煮粥,早晚服用。功效養心安神,潤肺止咳。適合失眠癥、更年期、熱病后、肺燥干咳等。 栗子龍眼粥 栗子10粒(去殼切碎)、龍眼肉15克、粳米50克,文火煮粥,食時加糖調味。功效補心安神,益腎壯腰。適合因心血腎精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腰膝酸軟等。 龍眼蓮子山藥粥 取蓮子30克、龍眼肉30克、百合20克、山藥20克、紅棗6粒、粳米30克,文火煮粥,食時加紅糖調味。早晚食用。適合失眠多夢、心悸健忘、沒胃口等癥,亦宜病后調養。 茶葉加酸棗仁 每天早晨8時以前,取綠茶15g用開水沖泡2次,飲服,8點以后不再飲茶;同時將酸棗仁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晚臨睡前取10g用開水沖服。連續服用3~5天,即可見效。茶葉能提神醒腦,其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咖啡因能興奮高級神經中樞,使人精神振作,思想活躍,消除疲勞,所以對失眠者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狀況有調整作用。酸棗仁有養心安神、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對促進失眠者在夜間進入睡眠抑制過程有良好的效應。一張一弛,一興一抑,效果顯著。失眠者不妨一試。 丹參冰糖水 丹參30g,加水300ml,用文火(小火)煎20分鐘,去渣,加冰糖適量再稍煮片刻,分2次服用。丹參苦微寒,活血安神,對長期失眠者有安神作用。 食療方法 1. 靈芝15克,西洋參3克,水煎代茶飲。 2. 五味子10克,靈芝10克,西洋參5克,大棗5枚,水煎代茶飲。 3. 蓮子50克,百合10克,酸棗仁5克(打碎),水煎1小時,吃蓮子喝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