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于21世紀初,通過這十年的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由弱變強,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布局。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存在成本過高,基礎設施不完善,扶持政策缺位,相關標準不統一,核心技術空心化等問題。本文利用邁克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鉆石"理論模型和相應的分析框架,從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機會和政府六個要素分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經評論·北京)一、國外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簡介
美國致力于生物燃料車的研發,同時也鼓勵以混合動力車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美國的混合動力汽車在04年前后進入商業化推廣階段。09年銷售35萬輛。代表車型有:美國通用生產的Volt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以及克萊斯勒生產的200C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日本混合動力車已形成產業化。豐田產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在全球銷售總量早已超過百萬輛。歐洲在清潔柴油乘用車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目前,柴油車在乘用車總銷量中的比示已超過50%。各大車企巨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代表車型有德國奔馳生產的Smart純電動轎車,法國雷諾生產的ZE系列純電動轎車。
二、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簡介
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2006-200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展,自主研制的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相繼問世。200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大幅增長,其中乘用車銷售899臺,而商用車的新能源車銷售1536臺。2009年1月,財政部、科技部發出了《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2010年6月國家出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這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通過這十年的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由弱變強,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布局。在10年4月北京國際車展上共有95量新能源汽車亮相,其中中國首發35量。涉及到的企業有比亞迪奇瑞、一汽、上汽、東風、廣汽等大型汽車集團。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存在成本過高,基礎設施不完善,扶持政策缺位,相關標準不統一,核心技術空心化等問題。
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的分析依賴于哈佛大學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鉆石"理論模型和相應的分析框架。波特認為,一國的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要取決于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機會和政府六個要素。
(一)生產要素
波特認為,競爭力來源于培養高級要素。一國的真正競爭優勢來源于投資、創新和升級所取得的高級要素。高級要素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技術、科研機構等。這里我們選取核心技術作為比較。每當提及這個話題,人們總喜歡說在傳統汽車產業,國內外有幾十年的差距,而新能源汽車方面處于同一起跑線或者說是只有幾年的差距,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在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大規模生產工藝設計、生產過程質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缺失,致使國產關鍵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的性能差距較大。很多國內所謂的純電動轎車,都是幾十個人的團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通過購買其他公司部件組裝而成,總花費不過千萬。相比之下,聯合國有關機構在2010年3月重新修訂將就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設立全球統一安全標準,而豐田普銳斯和本田工insight的技術規范可能成為世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