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苦,寒  入心,肝,胃,  腸經。 功能清 熱瀉火, 燥濕解毒。主治 熱病邪入 心經之 高熱、 煩躁、 譫妄或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衄, 濕熱胸痞, 泄瀉, 心火亢盛之 心煩失眠, 胃熱嘔吐或 消谷善饑, 肝火目赤腫痛,以及 熱毒瘡瘍,疔毒走黃, 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聤耳, 陰腫, 內痔出血, 濕疹,燙傷等病癥。《 本草衍義》:“黃連,今人  用治痢,蓋執以苦燥之義。亦有但見腸虛滲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  不知止,又不顧寒熱多少,但以盡劑  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氣實初病熱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盡劑也。若虛而冷者,則不須服。”內服煎湯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胃虛嘔惡, 脾虛泄瀉,五更 腎瀉,均應慎服。藥理研究發現,黃連對 痢疾桿菌、 傷寒桿菌、 副傷寒桿菌、 霍亂弧菌、 大腸桿菌、 變形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及 葡萄球菌、 溶血性 鏈球菌、 肺炎雙球菌、 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皆有較強的抑菌 作用,對許蘭氏黃癬菌、許蘭氏黃癬菌、 鐵銹色毛癬菌和多 流感病毒均有明顯 抑制作用。 抗阿米巴、抗炎、抗 腹瀉、解熱、降 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藥理作用。
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功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源。主治陽痿、宮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陰疽、閉經、痛經等病癥。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沖服,每次1~2g。陰虛火旺,里有實熱,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忌用。畏赤石脂。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抗驚厥、抗菌、鎮靜、鎮痛、解熱、增強消化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等多種作用。
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并能清里熱,瀉火毒,燥內濕;肉桂辛熱,入少陰腎經,暖水臟,不使其潤下,并能溫營血,通血脈,散寒凝,補命火。二藥合用,寒熱并用,相輔相成,交通心腎,使水火既濟,故對心腎不交的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黃連、肉桂作為 首方劑使用,名叫交泰丸,本方出自《韓氏醫通》,原方由生川連15g,肉桂心1.5g(兩藥之比為10:1)組成。上二味,研細,白蜜為丸。每服1.5~2.5g,空腹時用淡鹽湯下。功能交通心腎,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腎陽虛衰、心腎不交、上熱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病癥。《中藏經》說:“火來坎戶,水到離扃,陰陽相應,方乃和平……水火通濟,上下相尋,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余論》也說:“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陽(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腎陰,腎陰(即腎水)上升而濟于心陽,從而使心腎兩臟的陰陽、水火、升降關系處于平衡、相濟、協調狀態,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故對升降失常、水火不濟造成的心腎不交,治當采用交通心腎之法。
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黃連肉桂湯加減治療48例患者,全部符合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參照l996版的《中醫內科學》的失眠診斷標準,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者16歲,最大者54歲,平均年齡33.5歲,以14天為一個療程,顯效38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為95.83%,效果滿意。1.2辯證論治1.2.1實證1.2.1.1心火熾盛臨床表現:心煩不寐,躁擾不寧,口干舌燥,小便短赤,1:I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數有力或細數。治法:清心瀉火,安神寧心。方藥:黃連10克。肉桂3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朱砂1克,黃芩、山梔、連翹、蓮子心各10克,大黃6克,淡竹葉10克。以上中藥水煎服,每服15... >> 詳細
- 心驚不安夜臥不睡
此心病而實腎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人參茯苓茯神熟地山萸當歸(各參兩)遠志(貳兩)菖蒲(叁錢)黃連肉桂砂仁(各伍錢)生棗仁白芥子(各壹兩)麥冬(參兩)蜜丸,每日下五錢,湯酒俱可。此方治心驚不安與不寐耳,用人參、當歸、茯神、麥冬足矣,即為起火不寐,亦不過用黃連足矣,何以反用熟地、山萸補腎之藥,又加肉桂以助火,不知人之心驚,乃腎氣不入于心也,不寐乃心氣不歸于腎也,今用熟地山萸補腎,則腎氣可通于心,肉桂以補命門之火,則腎氣既溫,相火有權,君火相得,自然上下同心,君臣合德矣,然補腎固是,而亦有肝氣不上于心而成此癥者,如果有之,宜再加白芍二兩,兼補肝木,斯心泰然矣。恐怕人夜臥交睫,則夢爭斗負敗,恐怖之狀,... >>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