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餐盒或成隱形殺手 飯盒多無成分標識www. 2011-08-17
便利店塑料餐盒或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隱形殺手,因為塑料餐盒中的化學成分加熱后會分解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記者調查發現便利店飯盒大多沒有成分標識,而一般消費者也不會關心飯盒成分組成。 上海食品工業研究所專家表示,通常塑料包裝物底部都會有1-7的7種三角形標志,除了5之外,標有其他數字的塑料在微波加熱后或多或少都會有有害成分析出。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后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 便當餐盒大多飯盒無成分標志 記者發現,全家便利店部分塑料餐盒底部有“PC7”的三角形標志,并不安全。 昨天,記者在徐匯大木橋路一家全家便利店看到,擺放一次性方便塑料餐盒的貨架上有10余種不同品種的快餐盒飯、涼面、水餃,很多塑料餐盒的外包裝彩色貼紙上都印有“可微波加熱”,有的則用醒目字體印著“用微波爐700W加熱5分鐘食用”。 記者發現,因有全封閉的塑料包裝膜遮擋,在不拆封時,根本看不到餐盒底部是否有“PP5”(PP:聚丙烯)三角形標志,一些采用透明包裝的塑料餐盒底部根本沒有任何標志。女店員表示,餐盒包裝上只要印有“可微波加熱”字樣,都可微波加熱。 在其他幾家好德和7-11便利店,也有類似問題存在。在一家好德便利店的貨架上,除了深圳寶安區生產的“四海”牌好食盒系列快餐盒飯底部標有“PP5”三角形標志外,其他品牌基本均無任何塑料成分標志,但包裝封面卻都印有“可微波加熱”字樣。 店員說,快餐盒飯生意挺好,工作日時上班族買得多,周末時居民嫌天熱不想做飯,也會來買,但通常是帶回家用微波爐加熱后食用。 包裝廠商稱內陸與臺灣標準不一 為何便利店內銷售的塑料餐盒上印有“可微波加熱”字樣,卻找不到任何1-7國際通用標準三角形成分標志?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辦公室法務經理黎家豪表示,昨日一早,公司已專門就塑料餐盒加熱安全問題召開了部門主管會議。經檢查,內陸的7-11便利店確實有塑料餐盒底部標志不全、不清楚的問題存在。供貨商向其反映,內陸法律對塑料包裝盒材質標志沒有強制性規定,所以在生產中就沒有統一印上三角形材質標志,而上海等地7-11銷售的塑料餐盒又全部是大陸地區供應商提供的。在臺灣地區由于有這方面規定,因此,臺灣7-11所售塑料餐盒全部都印有標志。 黎家豪表示,目前統一超商已聯系大陸地區供應商,將對所有塑料餐盒的材質進行檢測,如果包裝材質確實不符合微波爐高溫加熱的要求,統一超商將要求生產商更換包材,或強制采用統一超商從日本及中國臺灣地區進口的合格耐高溫包材加以替換。 便利店要求供貨商更換包裝 全家超市所屬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行銷部的黃經理表示,經查實,上海全家銷售的塑料餐盒所使用的包裝材料主要是兩種,即5號聚丙烯(PP5)、7號PC(PC7)。該公司已從13日起對兩三種采用7號PC包裝材料的塑料餐盒作出下架處理,目前,全家銷售的其余八九種塑料餐盒全部都有“PP5”三角標志。目前,公司已要求下架產品的供貨商重新制作“PP5”模具,更換包裝后才能重新銷售。 “在臺灣地區,很多消費者也不太清楚哪種塑料餐盒微波加熱最安全,多數人也是根據包裝上的使用說明進行選擇。”黎家豪說,便利店所售可微波加熱塑料餐盒的盒身大多數能經受130℃高溫,薄弱環節在于盒蓋,耐高溫的盒蓋通常通透性較差。中國臺灣、日本地區目前已開發出既耐高溫、又不影響透視度的塑料包材,統一超商正在評估進口這種包材的可行性。眼下,7-11或采取在店堂加貼消費提示,提醒食用者先揭掉盒蓋再放入微波爐加熱。 |
|
來自: buyixianren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