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的日子,應該是一個金燦燦的季節
時間:2011-8-15 8:30:36 點擊:4158 核心提示:萬事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對秋風。 ——唐.李益 伏天,真是小孩兒的臉,說變就變。適才還是萬里無云,頃刻間便電閃雷鳴,下起雨來。看著窗外街路的積,讓感覺到了一絲的涼意。也許這場雨是為明天的立... 萬事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對秋風。 ——唐.李益
伏天,真是小孩兒的臉,說變就變。適才還是萬里無云,頃刻間便電閃雷鳴,下起雨來。看著窗外街路的積,讓感覺到了一絲的涼意。也許這場雨是為明天的立秋而下的吧,用這場雨迎接秋天的到來。難道這天也與詩一樣那么有感知,知道明天是立秋么!
北方季節的更替,總是太過急促。暖與寒冷常常在瞬間悄無聲息地轉換,不給一點點轉圜的余地。明天是立秋。歷8月8,農歷七月九,早晨5時49分,是2011年立秋的準確時間。立秋,中農歷二十四節之一,在每年的8月7或者8。我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古語有云:“秋者,揪也,物于此而揪斂矣。”萬物經歷了的萌發,夏的,走進秋實的季節。從立秋開始,天高爽,月明風清,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系起來。
一年四季,夏秋冬,季節替。子就這樣在時間的長河里流淌著,或急或緩。時光年復一年的從到夏,從秋到冬的輪回。的轟轟烈烈,涼的痛痛快快,是天地輪回運轉的自然規律。不經意的剎那,又一年的暑夏從邊溜走,連帶一年的韶華。立秋,風將變得輕柔,也倍感舒心。艷高照,秋高爽,秋天是金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喜歡立秋,是因為秋天的那份熟與厚實。經歷了的萌發,褪去了夏的浮躁,秋呈現出一種深沉的美,由內向外散發著一種澈透心腑的寧靜。山此刻也從容走入淡定,流變得清幽;天更高遠,云更從容了……
立秋后,浮躁的塵埃不再彌漫在空里,呼吸也不會再那么急促,一夏天里的燥會在某一個秋風吹起的清晨消失得無影無蹤。華秋實,立秋后的村莊就淹沒在稻禾和各種果子熟的香氤氳里。秋,在五行之中屬金,有金克木之說。故隨著季節的前移,草葉枯黃,萬木蕭疏,盡失夏的繁華。其實這只是事物的表象,從生命規律的角度,秋季恰巧是收斂精華、固本歸元的季節,一切的能量和希望儲向樹根,儲向飽滿的果實,在短暫的季節休整過后,會萌發出更多的希望。
立秋以后的日子,應該是一個金燦燦的季節,夏的炎會把們辛勤的勞動演化豐碩的果,耕耘后的快樂會讓一個季節活生香。我會感受到季節的長度,更能感受到快樂的長度。秋的厚重如同夏的一樣,能讓時間變短,能讓歲月變長,生活的快樂和生命的價值會在季節的演繹中得以升華。立秋12小時前的一場夏雨后,我的思緒趟行在天公灑下的清里。回首相望,天空中有一種涼爽已開始疾疾運行,天道的開關,把遺憾和憐憫,把錯失和公正,一同隨送進了這個變數的世界。
雨過天晴的窗外,電線桿,麻雀依舊在嘰喳個不停。墨綠的梧桐樹,蟬鳴依舊聒噪。一切都未改變,只是明天的歷“今立秋”四個字在提醒我,秋天來了。立秋,父親在世的時候對于個子記的是最牢的。立秋的前一天,父親會提醒我:“在太沒有出來之前,把家里的柜子打開,晾一晾,這樣,里面整個伏天的會散發出來,衣物便不會再了。”還會囑咐我說:“立秋了,天要涼了,也會有風了,早晚多加衣服了……”想到這里,真的感覺有一陣風從我的心刮過,似乎涼爽了許多。可是現在,父親卻安息在唐王屯北山的青冢里了。爸,明天立秋,外面又要有風了,您可知道?
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二十四個節記得比較清楚,也遵循著父親的教誨虔誠的遵照傳統的民俗,作好每個細節。今天早晨就準備好了立秋時刻要啃的西瓜,還有明天起早要做的紅燜。今年的立秋的時間為“早立秋”,按民間說法“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死牛”。夏季雖然沒過去,“秋老虎”還沒下山,可能今年相對死牛的晚秋而言會涼的早些。無論是早秋,還是晚秋,我都喜歡秋天,特別是秋。惟將兩鬢雪,明對秋風。立秋了,秋天在夏的暑里悄悄的走來。
立秋前最后一個夏雨后太的炙越發強烈了,似乎和即將到來的“立秋”有點矛盾。這是夏最后的掙扎嗎?也許今天之后,她就要消失在我的視線里,凍結在我的記憶里了。今年的秋天,我比去年又多了一些感悟。感覺秋天更像我生命的季節,讓我有了“世事一場大夢,間幾度秋涼”的感嘆!從鏡中眼角間的絲絲紋路,我捕捉到歲月的足痕。電臺里響起了那首凄美的《秋私語》,深的琴聲,依舊感動。望著雨過天晴后的天空,洗凈似的清澈。秋,給難以訴說的的滋味,她神秘而又韻味悠長,們往往以秋韻來形容她。在秋風里,梳理心緒,守著一片即將變黃的莊稼,披斗笠,端起淡茶,在秋天的里與月亮相伴,享受那如月光帶給我們的寧靜、柔和、永恒……
在繁復的季節里奔走,此刻突然有了一靈的感覺,真的是季節輪回,月如梭呵。看看窗外,對即將到來的秋多了一些留意。其實,年年立秋,我都有不同感,也許是自己經歷過了各種不同的夏的變化而為自己做的心的總結吧!夏的繁華盡,張揚便一點點收斂,酸澀一滴滴沉淀,似乎從某個時刻起,天道與意識無不在渲染著這秋之偉力。我用軀和凡心,一點一點地品味著,品味這季節的陣痛,品味夏生命的最后絕唱。繁復喧囂的季節,接近尾聲,視角遺留在歲月的咀嚼中慢慢地拉了帷幕。只見秋來之前窗外的云,飛快地移動。秋風清,讓神清爽,是一種絕對的生命意境。在感受這樣的意境時,起走到鏡子前攏了攏齊腰的發,輕起李益的那首“萬事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對秋風”的詩來。仔細看看,還沒有詩所寫的“惟將兩鬢雪”,即即便有也不可怕,現在可以焗油啊!此時倒有了一種只有“萬事外”的一種輕松……
本篇文章來源于 www.[好讀者吧--讀者文摘愛好者的精典網站].源網址是:http://www./Html/?1243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