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變化 安徽省蚌埠五中 唐義春
內容提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
關鍵詞:主體;探究性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一位高中歷史教師感覺責任重大,現在的歷史教學目的和任務是素質教育,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經歷了四年的教學工作之后,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以學生為主體,變被動為主動
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收器,忽略了學生應有的作用和地位。2001年6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其基本精神是:“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愿意去學習并且學得好,這就要教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地學習歷史課本知識、死記硬背的學習歷史知識,這樣使學生自己增強學習歷史學科的積極性和興趣。現在的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應該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主動的動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起主導、引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要充分的信任學生,要相信學生能夠完成問題,這樣學生不處于被動的地位,就會更加主動學習,會增強學習自尊心,有利于發展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歷史必修2《羅斯福新政》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美國總統羅斯福,針對經濟大危機會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去應付?這樣學生就很自然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主體,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重視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能力
現代教學論突出思維教學,著眼于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不僅是掌握某些知識,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正如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所主張的:“我們教一門學科,并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歷史探究性學習是把學生當作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強調的是如何得出歷史結論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論本身。
歷史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廣泛收集資料、接觸教材以外眾多的史籍、文獻和實物等史料,讓他們學會對史料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弄清:歷史事件和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如何影響其他歷史事件的發生,教材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獻和證據是可信的等等,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正確認識歷史的科學方法,這種學習方式才符合現代教學思想。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不斷培養。
1.具有了初步收集資料的能力。收集資料是歷史學科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目標。教師為學生指出較為明確的方向,例如,開出參考書目、列出相關網址等。讓學生學會使用圖書館和應用信息技術查閱、收集相關學習內容的資料,同時,根據探究內容的需要,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通過調查、收集的資料,以及學生小論文所注明的資料來源和為評價探究成效而設計的問卷,能夠顯示出學生初步收集資料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能力。我們要求學生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撰寫歷史小論文,這為學生運用歷史資料、發展思維能力提供了空間。因為,能夠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比較、篩選、分析、歸納,提出合乎邏輯的解釋,需要較高水準的思維;而寫作是以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較深刻的思維和較強的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得的不僅僅是對歷史的知識性了解,更重要的是獲得探究歷史的情感體驗,并從歷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養分,使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3.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精神。學會交流與合作是探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在學習中盡可能創設交流的機會。例如,讓學生交流各自制作的歷史小報、論文選題等。再如,要求學生自己組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教材中的一節,上臺作主題發言。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有的為檢測講課效果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顯示了學生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精神。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和應用,它在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歷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歷史意味著過去,是已經過去了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表明,要認清歷史,完全依靠教師敘述,是很難完成的,比較枯燥,學生的興趣也不足。現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大量的歷史信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內容可以再現于課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歷史場景,變抽象為具體,變空洞為生動,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們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它可以提高歷史課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必修1的《祖國統一大業》中香港回歸的內容時,我播放了香港回歸時政權交接的視頻,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再談感受時由心而發,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很好。
2.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能夠以聲音、視頻、圖形、語言等直觀生動形象的形式,能夠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因此我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上網收集歷史信息資料的方法,鼓勵學生正確利用互聯網網絡技術這個現代化教學手段去獲取、識別、處理、創造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要改變,要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和積極性,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學還要海納百川,消化吸收,創新發展,讓歷史這一古老的學科展示青春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