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詩、詞、聯基礎知識
第四講 古體詩的寫作要求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有一個雜志,前幾年發表了我的七絕五首,冠其名曰“徐恭宜古體詩五首”,使我哭笑不得。大概是編者把舊體詩與古體詩等同了,這是一個誤解。舊體詩是一個大的范疇,它包括了古體詩和近體詩。
可以這么說:舊體詩除了近體詩(即七律、七絕、五律、五絕、五七言排律)以外,都算作古體詩。古體詩又可以分為唐以前、唐以后兩大階段。唐以前的古體詩(古詩或古風)主要有詩經、楚辭、漢魏樂府。這個時期的詩歌是很自由的,沒有平仄、對粘的要求,押韻是按當時的口語或方言相押,對仗也多自然形成。所以有人說這一時期的古體詩,是中國古代的自由詩。唐以后的古體詩,除了內容上的更新以外,主要在形式上有較大的變化。
前面,我們己講過近體詩的格律,這一講中我把古體詩從字數上、句數上、章法上、句式上及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與近體詩作一個比較,便于消化吸收。
(一)從字數上看:詩經以四言為主,偶雜五言;楚辭以六言為主,中間夾“兮”字,或五言夾“兮”字;漢魏南北朝的樂府四、六言混用,時而雜以五言:而唐以后的古體詩逐漸形成了五言、七言、雜言三種(當然五言、七言古體詩不是唐以后才有的)。通篇用五言的稱五古,通篇用七言的稱七古,三、四、五、六、七至十一言混用的叫雜言古風或雜言詩。雜言詩歸類七言古風。無論是以三言、四言、五言為主,只要雜有七言,哪怕只有兩句,也都稱為七言古風。
(二)從句數上看:律詩每首八句,絕句四句;而古體詩句數很不固定,四、六、八、十、十幾至上百句都可以,一般都是偶數,但少數也有奇數句的,如劉邦的《大鳳歌》就只有三句。每首只有四句的叫古絕。近體詩四句的叫律絕。
(三)從章法上看:格律詩的章法強調布局的起承轉合,而古風主要是首、腹、尾三部分。首是詩的眉目,尾是詩的關鎖,腹是詩的中樞,中樞處可以盡情鋪陳。
(四)從句式結構上看,格律詩無論五、七言必須是三字尾;古風則不然,除了有三字尾外,還有二字尾為其特征,如屈原《九歌》中的《東皇太乙》、《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等等都是二字尾的。如《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五)從平仄上看:格律詩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上形成的,反過來又給古體詩以極大的影響,詩人把律詩的格律也帶進了古風(唐以后古風),并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格式。在寫古風時,又有意避開格律詩的平仄式,另外形成一種平仄式,以示和格律詩的區別和古拙。古風的平仄和格律詩恰恰相反,有兩個特點:
①三字尾的平仄不同
格律詩的三字尾,仄收的句子是— | |、— — |、平收的句是| — —、| |— 四種。而古風三字尾仄收的句子是| — |、| | |;平收的句子是— | —、— — — 四種,如《唐詩三百首》中第一首張九齡的《感遇》:
江 南 有 丹 橘 ,經 冬 猶綠 林。
— — | — | — — — | —
豈 伊 地 氣 暖 ,自 有 歲寒 心。
— — | | | | | | — —
②句的平仄不同
格律詩句中,上句與下句相對,上聯對句與下聯出句相粘,而古風沒有這個要求。
一句中,律詩是兩平兩仄相間的,而古風多疊平疊仄。
例:杜甫《歲晏行》
歲 之 暮 矣 多 北 風,瀟湘 洞 庭 白 雪 中。
| — | — — | — — — | — | | —
楚 人 重 魚 不 重 鳥,汝休 枉 殺 南 飛 鴻。
| — | — | | | | — — | — — —
(六)古風的押韻,在沒有韻書以前,古風押韻是比較自由的,人們用口語或方言來押韻。押韻的方法也不象格律詩那樣只押平韻,一韻到底,而是多種方法。
(1)可押平聲韻
(例)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 — | —
(2)可押仄聲韻,上、去、入聲要分押,不能通押(上、去聲偶可通押,入聲獨立性強,一般不通押)。
(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
(3)可以換韻:
(例)王維《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對門居,
上平聲六魚韻
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
待女金盤鲙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
仄聲去聲二十三漾韻
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
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
上平聲十一真韻
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
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
去聲二十一哿韻
九微片片飛花巢。
戲罷曾無理曲時,
妝成只是薰香坐。
(4)句句押韻,一韻到底。
例:曹丕的《燕歌行》:
秋風瑟瑟天氣涼,草村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
(5)不避重字,就是在韻腳上也不避。如《飲中八仙歌》韻腳上有兩個“船”字,兩個“眠”字,二個“天”字,三個“前”字。
(七)古風的對仗:
古風一般不要求對仗,對與不對均可;偶爾對仗,也不一定平仄相對,還可以重字,不求其工,而求其拙。
(八)入律古風:使用近體詩平仄格式的古體詩通稱。特點是:①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②換韻:多為平仄韻交替。③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換韻,換韻后的第一句入韻,全詩似多首七絕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