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 (課題批準號:GKA1030040)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被列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的“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采取開放式的研究策略,面向各類職業教育機構,面向從事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教學工作者,爭取在“十二五”期間推出客觀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對即將參與或者關心本課題的教育界同仁們做簡要的說明。 一、課題定位 實訓基地是集教學、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職業教育中心,通過校企合作承接企業生產加工業務、參與企業生產和產品研發,把學校的日常實訓融入企業產業鏈,使教學與生產、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是實訓的基本內涵和實質所在。 目前在我國已通過 “校企共建、校校聯建、引資援建、產業化輻射、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方式,在許多成人高校和職業院校建立了校內和校外的實訓基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訓基地的優勢日益凸顯,已形成當今我國成人高校和職業院校應用型專業的特色和靈魂,也是應用型專業賴以生存的根基。雖然我國近年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設施建設與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推進,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起步階段,實訓基地的建設還相對滯后。 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學實訓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場的雙贏式實習基地,既能體現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參與的積極性,又推進了學生向職業人的轉換。 實訓基地建設既不是單純的模擬實驗室建設,也不僅僅是滿足學生的實習場所,而是具有多種功能,滿足對外多層次培訓需求和集生產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構。因此,聚集各方力量,共同建設新型的實訓基地,發揮實習基地與企業對接幫助學生就業的功能,嘗試“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經過專業技能培訓,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加速就業,將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調研,對比國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發展現狀,分析實訓基地的依存關系和社會功能,總結實訓基地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從而通過校企合作創新實訓基地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探索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類型與功能,并提供可操作的應用案例。 2.借鑒國外先進的校企合作經驗,分析我國實訓教學的狀況,提出嶄新的實訓資源校際整合、校企聯辦的開放式、多方共贏的實訓基地教學平臺。 3.通過政府教育政策引導企業對實訓基地建設的促進作用研究,創新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監管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協調機構,推動政府、學校、企業、學生運行機制的有效結合。 4.促進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運行機制的規范化,創建有效的評價體系與標準,提高實訓基地的建設質量,成為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開發陣地,增加社會及企業經濟效益。 三、研究內容 1.綜合研究 (1)國外校企合作發展的趨勢及對我國實訓基地建設的啟示; (2)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辦學模式創新研究; (3)實訓資源校企整合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 (4)貫徹落實我國教育法及政府的相關政策對實訓基地建設有效促進的研究。 2.專題研究 (1)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促進社會化職業培訓研究。 (2)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研究; (3)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 (4)終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發展特征與實訓基地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 (5)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學生就業能力研究。 3.實證研究 本課題作為實證和實驗研究,將選自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經濟結構和社會文化類型不同地域的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典范,進行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研究,分析影響實訓教學的外部和內部因素,探討實訓基地教學有效性和推動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將綜合多種學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采取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思路,實行理論研究、實證分析及區域實驗相結合,采取動態式的推進方式。這里包含三層意思: 一是通過整合和組織,課題研究形式多樣化,將組織一系列的培訓、研討、經驗交流、參觀考察、典型觀摩、專家指導等活動,在動態中完成課題研究。 二是不拘一格出成果。把經驗總結、優秀實訓基地的展示、教學理論結集以及各種有益的交流活動,都列為科研成果而予以承認和推廣,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三是爭取行業企業和社會的支持和幫助。科研需要一定的人、財、物的支撐,校企合作,吸收行業企業及社會的力量給予科研事業的幫助,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五、課題成果形式 1.課題通訊 總課題組負責編輯出版《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通訊》免費贈送實驗學校,收集各參研單位提交的研究小結、實施案例、論文、中期研究成果等材料; 2.網站交流 總課題組在“教育信息網”(www.)開辟獨立交流空間,各實驗區與實驗學校可在“教育信息網”中申請建立區域科研論壇;可組織參研人員參與在線研討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實驗區和實驗學校的研究、交流提供服務; 3.課題研討會 課題研討會是課題研究的最重要的全國性活動,每年至少舉辦一次,為學校提供面對面的交流研討機會,活動期間總課題組的相關專家將與各實驗區和實驗校充分交流,可以將表現突出的實訓基地作為活動舉辦地,向全國推介成功經驗; 4.校企合作聯誼會 聯誼會是致力于為政府、學校、企業、科研機構提供廣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以“交流經驗、溝通信息、促進合作、增進友誼”為宗旨。通過定期舉辦洽談會等形式的活動,充分整合和發揮成員的行業經驗、專業知識、教育資源及社會資源,為校企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5.高級研修班 6.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7.成果出版 課題研究成果,將進行匯總并整理出版大型理論專著《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收錄實驗學校的科研成果,正規出版,全國發行; 8.表彰先進 定期組織先進科研單位、先進科研工作者及科研成果獎的評比活動,對成績突出者,將給予表彰并通過職業教育核心媒體向全國進行宣傳和介紹。 我們寄希望于專家學者提供最前沿的理論指導,更寄希望于廣大教師在科研實踐中的創新發明,讓我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希望大家既有理論的高度又聯系當地的實際,不拘一格,創新群眾性教育科研的新成果。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 課題申報指南
按照《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綱要》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決定自2010年9月1日起組織子課題申報工作。現將申報工作的有關事項做如下說明: 一、申報程序 本課題屬于自籌經費型課題,申報者根據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參考本單位的資助標準,按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進行合理的經費預算。根據第6條所列的研究方向進行選題,填寫課題登記(申請)表,一式三份,加蓋單位公章,用函件郵遞至總課題組辦公室,同時將電子申報表發送至總課題組辦公室郵箱(郵箱和地址附后)。 二、申報者條件 申報者須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相當于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不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須由兩名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推薦,申報者必須從事實際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擔和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 三、立項通知 自申報表送達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由總課題組辦公室正式發函。獲通過者,將收到正式立項通知書,并安排課題聯絡人員協助單位落實課題研究計劃。超過7個工作未收到立項通知者,請來電咨詢。 四、研究周期 本項課題要求在1-3年完成,研究期限自課題批準立項之日起,課題延期或調整人員須經總課題組批準。研究成果須符合學術規范,體現創新,有所建樹。課題最終成果將由總課題組統一匯編出版,并協助在職業教育相關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課題研究的最終成果將實行結題鑒定制度。 五、知識產權 申報者應如實填寫申請材料,并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凡在課題申報中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并查實后,取消申報資格,如獲準立項一律按撤項處理 子課題研究成果允許總課題組通過報告、學術會議、專業報刊、大眾媒體、專門網站、評獎等形式進行宣傳、試驗和培訓。 六、子課題研究方向 1.國外校企合作發展的趨勢及對我國實訓基地建設的啟示; 2.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辦學模式創新研究; 3.實訓資源校企整合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 4.貫徹落實我國教育法及政府的相關政策對實訓基地建設有效促進的研究。 5.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促進社會化職業培訓研究。 6.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研究; 7.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 8.終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發展特征與實訓基地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 9.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學生就業能力研究。 申報者可據此進行具體設計,亦可自行命題。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以上所列示的研究領域。在涉及西部教育問題研究時,優先考慮西部地區的課題申報者。 七、課題申報所需的各種材料(包括《課題實施方案》、《課題指南》、《課題登記·申請表》等)均可從教育信息網(網址:http://www.)下載。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 (GKA103004)
子課題登記·申請書
子 課 題名 稱 _ _ _____ 課 題 負責 人 ___ ______ __________ 負責人所在單位 ___ _______ 填 表 日 期 ___ __________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研究”總課題組 2010年9月制
填 表 說 明
一、請按《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使用計算機如實準確填寫各項內容。 二、本表報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復印件。 三、封面左上方框申請人不填。其他欄目申請人如實填寫。申請者簽章處,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體代替。封面請勿用塑料封皮。 四、本表須經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領導審核,簽署明確意見,承擔信譽保證和管理職責并加蓋公章后方可上報。 五、子課題名稱應準確、簡明反映研究內容,最多不超過40個漢字(包括標點符號),工作單位應按單位和部門公章全稱填寫。若有其他不明問題,請與總課題組辦公室聯系咨詢。 六、本表報送電子文檔可用電子郵件發送。 七、總課題組辦公室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10-68878227 13581775263 傳真電話:010-51418079 聯 系 人:魏老師 電子信箱:eduzhiye@yeah.net 郵寄地址:北京市100043-23信箱 郵政編碼:100043 網 址: http://www. 一、數據表
—1— 二、課題設計論證(實施方案)
—2—
三、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3—
四、課題進度安排與成果形式
—4— 五、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意見
六、總課題組辦公室審批意見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