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支架并非完事大吉 |
日前,搜狐健康媒體體驗營走入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請專家講述冠心病接受支架植入后的一些注意事項。
植入支架不意味著冠心病治愈 介入手術只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方法,并不代表僅使用此方法治療后病情就會痊愈,而且一勞永逸,如果疏于管理,一部分病人會在術后一段時間支架植入處出現再狹窄,致使病情復發或出現新的冠脈病變。因此患者應定期隨訪。術后隨訪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監測支架的情況,維持通暢,防止血栓和再狹窄出現;二是防止冠狀動脈疾病進展,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故術后應堅持服藥。 術后要再做冠脈造影復查 介入支架手術破壞了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可導致血管內膜過度增生、血管重塑及血管的彈性回縮,從而使得術后約有15%的病人(目前多應用藥物洗脫支架)發生再狹窄。 再狹窄多半發生在植入支架后的6~9個月,因此病人應該在術后6~9個月復查冠狀動脈造影。一旦發現再狹窄,可再次球囊擴張或再植入支架,解決再狹窄問題。即使無再狹窄,醫生也會根據冠脈情況對患者做些用藥調整,因為除左主干外,僅對造成血管狹窄70%的病變植入支架,而患者其他冠脈血管、其他部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變,6個月后復查可以了解強化藥物治療及生活干預后病變進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用藥,避免心梗的發生。 隨訪時間為:患者冠脈介入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以后每半年隨訪一次)。在我科,冠心病介入術后病人隨訪是由專職護士提前一周左右電話通知需隨訪的病人,由經驗豐富的冠心病組醫生了解患者術后情況,進行相關查體和檢查。 介入對已損傷心肌效果有限 介入術的目的就是為了恢復冠心病病人的正常生活。一部分手術做得較晚的患者,因為心臟損傷較重,介入治療雖然能夠改善缺血區域的血供,但對已經損傷的心肌效果有限。因此這類病人應當避免過于勞累,以免心臟壓力太大。 冠脈內植入支架后有的患者過度憂慮,擔心脫落等問題,產生了胸部不適等非特異癥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起居。其實大可不必過分緊張。因為介入支架一般采用的都是不銹鋼合金材料,具有很強的支撐力、耐腐蝕和塑形記憶功能,不會生銹和塌陷。術中操作擴張支架時給予的高壓力超過汽車輪胎壓力的6~8倍,使支架緊緊鑲嵌于冠狀動脈壁上,因此不會移位脫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