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楊格大師對“瑜伽呼吸控制法”(Pranayama)練習的講述:主要提示與注意事項
11.呼吸控制練習應該有決心、有規律。應該堅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以相同的姿態進行練習。不同的只能是所練習的呼吸控制法的種類。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練習太陽呼吸控制法(Surya 13.呼吸控制最好是坐在地面上。一塊折疊的毯子上練習。適合呼吸控制練習的姿勢包括至善式(Siddhasana)、英雄式(Visasana)、蓮花式(Padmasana)和束角式(Bddhakonasana)。也可以采用其他坐姿。如果其他姿勢能讓背部保持完全挺直的話。有些呼吸控制練習則需要躺下練習。后面會詳細敘述。 14. 15.讓舌頭保持被動狀態,否則口腔內會積聚唾液。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在呼氣前咽下唾液,不要屏息。 16.在吸氣和屏息時,胸腔應該朝前和朝兩側擴張,但是肩胛骨和腋窩以下的區域則只應該朝前擴展。 17.一開始,會出現排汗和顫抖。但是練習一段時間后.這些狀況就會消失。 18.在所有以坐姿進行的呼吸控制練習中,頭部應該從項背開始低下,下巴放在胸骨上方鎖骨之間的凹陷處。除非給出特別的技巧,否則都應該采用這種下巴鎖定的姿勢,即收頜收束法(Jalandhara 19.整個呼吸控制練習過程中,都要保持雙眼閉上,否則精神會受到外部事物的干擾而注意力分散。如果睜開的話,雙眼會有灼熱感,練習者會變得易怒。 20.在練習呼吸控制過程中,耳朵內部不應該感到任何壓力。 21.左臂保持伸直。手腕背部放在左膝上,食指朝拇指靠攏,兩個手指的指尖相碰,這就是后面會敘述的智慧手?。?/font>Jnana 22.右臂彎曲,右手放在鼻子上以控制呼吸時氣流均勻,并對呼吸進行徽調。通過控制左真孔的無名指和小指指尖,以及控制右鼻孔的拇指指尖,可以感受到這種氣流。右手位置的細節會在技巧中詳細敘述。在一些呼吸控制方式中,雙手都成智慧手印放在膝上。 23.當嬰兒自己學習走路時,母親在身體上保持著被動,但是精神上卻非常警覺,在緊急情況下,當嬰}L摔倒時,她的身體馬上就會撲上去扶自己的孩子。同樣的,在呼吸控制練習時,大腦始終保持被動卻警覺,只要身體有任何器宮無法正常工作,監控的大腦就會發出警告。耳朵被指示去傾聽呼吸的聲音(下面會詳述),手和鼻子則被指示去觀察和感受呼吸時氣流通過鼻道的感覺。 24.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大腦需要對這些感覺發出警告,那么練習者如何專注于呼吸控制呢?一個畫家在專注于自己的作品時,可以同時觀察到各種細節。比如透視和構圖,色調以及明暗、前景和背景、畫筆的畫法等。一個音樂家在演奏旋律時,會注意他手指的動作以及音調、樂器的調音等。盡管畫家和音樂家都對細節進行觀察和調整,但是他們同樣也關注于自己的工作。因此,瑜伽練習者也應該觀察一些細節,比如時間、狀態和均勻的呼吸節律,同時對于體內的氣息流動始終保持帶醒和敏感。 25.正如一位謹慎的母親教她的孩子輕松地走路一樣,一位謹鎮的瑜伽修行者教他的感覺保持放松。通過不斷的呼吸控制練習,感覺會從那些曾經沉溺的欲望對象中解脫出來。 26.每個練習者應該在練習呼吸控制時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梢酝ㄟ^以下方式判斷自己是否過度:在一個既定的時間內(比如5分鐘內)。假設練習者可以暢通無阻地吸氣和呼氣各10秒為一個循環。并且始終保持這個節律的呼吸循環。如果練習者的呼吸節律發生了變化,比如說吸氣或呼氣時間減少了,只剩7或8秒,那么此時練習者就已經達到限度了。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就會使肺部過度疲勞,從而成為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滋生地。 27.錯誤的練習會給肺部和橫肺膜帶來過度的壓力,呼吸系統會受損,神經系統也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基礎會被錯誤的呼吸控制練習所傷害。除了風箱式呼吸控制法(Bhastrika 28.呼吸均衡促成神經系統的健康。精神與性情也隨之變得平和。 29.呼吸控制練習后絕不要馬上進行體式練習。如果先前已經練習過呼吸控制,那么就過一個小時后再練習體式,這是因為在呼吸控制時得到舒緩的神經。很容易被體式練習中身體的移動所擾亂。 30.溫和的體式練習后,至少等15分鐘才安排呼吸控制練習。 31.費力的體式會導致身體的疲勞。當身體感到疲勞時,不要以坐姿練習呼吸控制,因為由于疲勞造成背部無法挺直,身體會抖動。精神也受到了擾亂。像烏加依呼吸控制法(Ujjayi 32.當無法保持深長、穩定、有節奏的呼吸時,應該停止練習,不要繼續??梢酝ㄟ^吸氣時鼻子發出的齒擦聲 33.試著在吸氣和呼氣時保持一個相等的比率,比如,在一個連續的呼吸循環中,吸氣的時間是5秒,那么呼氣也應該是同樣的時間。 34.呼吸控制中的烏加依呼吸控制法(Ujjayi 35.在完成任何呼吸控制練習后,都應該背部朝下,以挺尸式式Savasana(圖592)安靜地躺下,放松5或10分鐘。大腦不再思考,五官和四肢也停止了活動,如同死去一般,呼吸控制法后練習挺尸式??闪钌硇臒ㄈ灰恍隆?/font> 36.所有三種收束法(Bandhas).也就是收頜收束法(Jalandhara 37.在嘗試任何內屏息(Antara 38.直到內屏息非常自然后,才能嘗試外屏息(Bandha 39.在屏息練習時,練習者會為了增加屏息時間用力吸氣以及繃緊或放松橫膈膜和腹部器官。這些都是無意識的行為。因此要注意避免。 40.假如發現在每次吸氣或呼氣后屏息很難,那么就先進行幾個深長的呼吸循環,然后再練習屏息。例如。做三個深長的呼吸循環。再做一個屏息,然后接著再做三個深長的呼吸循環,隨后是第二個屏息練習。如此繼續。 41.假如吸氣或呼氣的節奏被屏息擾亂,那么就減少屏息的時間。 42.那些患有眼疾或耳疾的人(比如青光眼或耳朵化膿等)不應該嘗試屏息。 43.在最初的階段,屏息練習后有時候會出現便秘,這是暫時現象,隨著練習的繼續,就會消失。 44.正常的呼吸頻率是一分鐘15次。當身體由于消化不良、發燒、感冒、咳嗽或情緒波動(如:恐懼、生氣或貪婪)而感到不適時,呼吸頻率會加快。正常的呼吸節湊是每24小時21,600次吸氣和呼氣。瑜伽修行者不是以天數而是以呼吸的次數來計算壽命的。在呼吸控制中呼吸被延長了,因此呼吸控制練習可以促進長壽。 45.持續的練習呼吸控制可以改變練習者的精神面貌,大大減少他對一些世俗享樂(比如吸煙、飲酒以及性欲)的渴望。 46.在練習呼吸控制時,感覺向內收,在屏息的睜默瞬間修行者會聽到他自己內心的聲音在呼喚:“向內看!所有快樂的源泉都在內里。”這也讓他為下個階段的瑜伽練習,即制感(Pratyahara)做好準備。制感可以使修行者從受感官的控制和奴役中最終解脫出來。 47.眼睛在呼吸控制練習中始終閉著。因此,時間的流逝就要靠不斷默念Japa神咒或圣名來感知。通過對神咒和圣名的重復默頌,在修行者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bija)。這顆種子不斷成長,為修行者進入瑜伽第六階段——專注(Dharana)做好準備。最終,種下的“種子”結出了入定(Samadhi,又稱“三摩地”)這一“果實”。在入定階段,修行者體驗到完全的覺悟與至高的快樂,并且達至梵我合一。此時,他感受到一種既無法表達又溢于言表的體驗,言辭不足以傳達這種體驗,因為內心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去描述它——一種超越所有理解之上的平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