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白領長期痔瘡不愈要警惕癌變生活“西化”,助癌逐年上升 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病,除少數發達國家外,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以上海為例,1973~1993年結、直腸癌發病率每年遞增4.2%,比全球平均遞增速度還要快。既往研究表明,中國結、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比歐美國家提早近15年,30歲以下患者占12%,因此,我國中青年人群更需高度警惕結直腸癌。 既往認為,在歐美國家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是一種與西方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升高也與生活方式是相關的。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丟棄了以往健康的、以水果蔬菜類的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搭配,取而代之的是高蛋白、高能量的攝入,生活方式開始“西化”,從而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增高。 無癥狀人群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指南 從50歲開始,普通人群應該直接進行全結腸鏡檢查。一級親屬在60歲以前被診斷為結腸癌或腺瘤性息肉者,應該在40歲或比家族中最早確診為結、直腸癌或息肉的年齡提前10年進行結腸鏡檢。全面接受腸鏡篩查,并切除5毫米以上腺瘤的人群,其結、直腸癌發病率降低76%~90%。 長期“痔瘡”,須警惕癌變 便中帶血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便中出現少量鮮血多見于遠端結直腸的一些情況,包括痔瘡、肛裂、肛瘺、直腸損傷,結直腸腫瘤、結腸息肉以及各種炎癥和潰瘍性疾病。痔瘡的發病率較高,常言道“十男九痔”。故人們對便中帶血的認識大部分考慮為痔瘡。該患者在確診前10年就出現大便規律變化,且便中帶鮮血,當地醫院確診“痔瘡”,經痔瘡治療后好轉。因此,在長期的治療中形成了思維定勢,只要出現便中帶血就認為是“痔瘡”。 主觀堅持是“痔瘡”會延誤了診斷時機。如果患者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有可能在早期發現結腸癌灶,及時予以手術。因此,提高結、直腸癌療效最有效的辦法是早發現、早治療。 總之,一旦出現便中帶血,尤其當大便規律和性狀出現了變化時,患者應盡快去醫院就診,鑒別是痔瘡還是腸道腫瘤,以便及時發現真正的原因,早期治療。 Tips 痔瘡和結、直腸癌特點 * 外痔和肛裂位置淺表,常常伴有疼痛,易于發現。內痔的出血是不伴疼痛的,這是大部分人認為的“一出血就是痔瘡出血”。 * 結、直腸癌的癥狀和體征由腫瘤所處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左側結腸癌和直腸癌較多出現便血情況。 癌癥是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通過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加強科學防癌的理念,早預防、早治療,1/3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癥可因早期診斷而治愈,1/3的癌癥能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天津市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黃鼎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