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與記憶教學 前 言 在21世紀的今天,知識的廣博、爆炸式的更新、浩如煙海的信息量、個人時間的有限等都需要提高閱讀速度,改進學習方法。 世界上各國都在探索改進學習方法。改進過去的死記更背的閱讀和記憶的方法。 縱觀當前國內各地有關“快速閱讀與記憶”的各種培訓班的培訓時間大多數安排在假期四天(或八個晚上、或兩個雙休息日),以這樣短的時間要學成“變讀為看”的快速閱讀與記憶是很困難的。所以,都在課前和課后交代要堅持練習,持之以恒的不斷練習才能達到快速閱讀與記憶的目的。否則,效果就大大成問題。 最近,國內網上從2001年的一個金眼網在網上進行教學外,至今2003年2月已陸續出現了幾個網上教學網站。大致有:北京京辰企業管理咨詢服務公司楊氏速讀培訓中心,網址:http://www./;北京快學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網址:http://www./index.asp/;漢杰高效速讀遠程教育網,網址:http://www./;重慶周乾三的速看速記網,網址:http://www./;金眼速讀培訓網,網址:http://www./。 我個人在二年多在大專學生中,采用20—30天的教學訓練時,發現一個班只能有一、二個能達到“過目不忘”的地步,即通過一分鐘的閱讀500漢字,后立刻寫下所讀的內容百分之九十以上者可稱之謂“過目不忘”;提高記憶能力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也只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若用提高倍數來計算,若原來只有百分之五,則為百分之五十就是提高十倍;若原來只有百分之三,則是提高十六、七倍。 學習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所以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的推廣、培訓和學習,也沒有使經過培訓的人,達到人人都能“變讀為看”和快速記憶的能力。正如國內許多培訓教材中把具有“變讀為看”和快速記憶能力的人當為奇才、當為典型來介紹一樣。古代的“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的奇人,是在茫茫之中摸索出來的。今天,科學發現了右腦記憶的潛能,初步研究出一些訓練你如何使用左、右腦記憶功能的方法。但要達此目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變讀為看”是最難的。愿有志者,通過艱苦卓絕的長期努力來達到“變讀為看”的能力;這是最好的結果。一般的人,通過本網上推薦的自我訓練教材(免費)30的天訓練,都能使記憶能力提高3——20倍之間;閱讀的理解能力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之后,若能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運用所學習的方法,那將獲益非淺;若能用所學習方法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進行強化訓練,最終達到“變讀為看”時,那將改變您的人生狀態。總之希望有所幫助。; 因此,我比較認同美國的“速讀美國公司(Speedread,America,Inc.) ” 把快速閱讀作為公益事業來辦。 美國的速讀美國公司(Speedread,America,Inc.) 網址:http://www. 是一個非營利的教育研究組織。它的目的是對那些欠缺速讀方法的人提供幫助。 本網站準備在三年之內免費提供自我訓練課件,即使以后收費也準備以買一本書的價格收取。當然,歡迎賢達人士贊助以便于能使有志于此的青年參加此網的工作。本人是退休教師年齡已經72歲,目的就是要幫助人們提高閱讀與記憶能力。 當前,僅提供大專成人版(年齡在17——45歲之間);逐漸提供初中生版、高中生版、中年版和老年版。 本網所引用和參考的資料均在“讀記方法簡介”中的“資料來源”中一一列出,特此致謝。 由于個人學識、能力與精力有限,缺點、錯誤和不足之處再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SpeedReading & Memory 《快速閱讀與記憶》的幾個基本問題 要回答當前的“快速閱讀與記憶”這個問題,最少要回答五個問題,即:第一個問題是什么叫“快速閱讀與記憶”,即是說它與現在絕大多數人的閱讀和記憶方法有什么不同或區別!以及它的主要內容或基本過程。第二個問題是有此需要嗎?即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三個問題是達到“快速閱讀與記憶”有此可能嗎?即有無客觀存在的可能性!第四個問題是能夠達到“快速閱讀與記憶”嗎!即是能辦到嗎?可行嗎!第五個問題是“快速閱讀與記憶”的產生和現狀。 對這五個問題以下分別作介紹: 第一個問題 “快速閱讀與記憶”的定義、主要內容和必要性 第一節 什么叫“快速閱讀與記憶” 當前的“快速閱讀與記憶”,有許多叫法,或名稱:有叫“快速閱讀法”(蘇,奧.庫茲涅佐夫);有叫“快速讀書法”(上海,潘意敏);有稱為“開動大腦”、“啟動記憶”和“快速閱讀(英,托尼.巴贊,被譽為‘門莎高智商協會’的‘大腦先生’);有叫為“記憶力的科學”(日本,小田晉);“實用速讀法”(日本,蘆田獻之);“學習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超級全腦速讀”(北京,顧建華);“超級學習法”(保加利亞,羅扎諾夫博士創造的);“全腦學習法”(黑龍江,王學賢);“速看速記”(重慶,周乾三);“全腦速讀”等等。 快速閱讀法,是人從文字當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一種方法。 閱讀學認為,從閱讀方式來考察,可以把閱讀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慢讀,即按照字、詞、句逐個來讀,可以把它叫做傳統閱讀法;其二就是快速閱讀,即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價值信息的閱讀法。 快速閱讀強調的是閱讀速度盡可能加快,但決不應是泛泛地瀏覽或不求甚解地走馬觀花。也就是說,快速閱讀不僅僅要求閱讀快速,而且要求理解率高、記憶效果好,這樣才能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快速閱讀應該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狀態下,以獲取有價值信息為目的的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記憶過程。可以從幾個不同角度稍微分析一下。 一,就速讀的目的而言,它是一種“去粗取精”式的閱讀,也有人稱之為“掃描”式或“跳躍”式的閱讀,雖然不太準確,但還比較形象。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快速閱讀就是“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也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并將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這就是說,可以把書中那些無關緊要的引文、圖表、推理過程等“省略”或者“跳躍”過去,而使目光像雷達搜索和追蹤目標一樣,敏銳地抓住書中的重點、要點和脈絡來閱讀。這樣,我們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去贏得較大的閱讀量,用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但這種“掃描”式或“跳躍”式的解釋,是一種比較低級的解釋。快速閱讀的真義是在下面幾點的解釋。 二,就速讀的性質而言,它是一種運用內部語言對文章進行簡縮的閱讀。要簡縮,就離不開“內部言語”,即無聲的思維語言,這是人們在頭腦中思索、解決問題時產生和運用的言語,具有簡縮、跳躍和無聲的性質。一般來說,未經訓練的人眼球接受文字信號的速度大大低于大腦的思維速度。視覺感知文字符號時要一個一個或一組一組地進行,還需要眼停和眼跳的配合,每次眼停(對文字注視)需1/10~3/10秒左右。閱讀過程中眼跳所需要的時間僅僅占5%左右,大部分時間用于眼停,這是造成感知文字符號速度慢的重要原因。相反,人的思維進行得非常迅速,特別是使用內部言語思維,有很強的跳躍性、簡縮性,常常是一閃而過。這樣一快一慢,兩者不能協調運作,效率當然就很差,閱讀速度自然受影響和牽制而快不起來;反之,把二者協調好,使其趨于同步,就成為快速閱讀的重要基礎。 三,就快速閱讀的方法而言,它是一種“眼腦直映”的科學運用視力和腦力的方法。在傳統閱讀法中,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后,視網膜要把這種物理過程轉化為神經活動的生物過程,傳送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由視覺中樞處理后再傳達到語言中樞,語言中樞再傳遞到聽覺中樞,最后由聽覺中樞傳輸到記憶中樞。這是一個自己讀給自己聽的過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讀也是如此,只不過外部動作控制得比較好罷了。所以,傳統閱讀法的看書是真正的“讀”書。 “眼腦直映”的方式就是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即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這是一種單純運用視覺的閱讀方式。許多人對這一點感到疑惑,以為自己沒有這種能力。其實,這是在識字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習慣,是完全可以改變的。例如,先天性聾啞人的頭腦中是沒有聲音的概念的,當然不能進行“讀”和“聽”了,但是經過聾啞學校的教育后,不僅能夠讀書、看報,理解記憶別人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能夠寫文章,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個例子有些極端,但卻非常典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眼腦直映”的閱讀,才是真正的看書。 巴爾扎克曾對快速閱讀做過詳細的觀察和細致的描寫,如他在《路易·拉別爾》一文中寫道:“在閱讀過程中,他吸收思想的能力是罕見的。他的目光一下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義的速度與眼睛的速度相等,往往是一個唯一的詞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義。”這就是說,對文章的內容不是讀懂的,而是看懂的。 四,就快速閱讀的效果而言,它的優勢在于快,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處理大量的文字材料,這對于科研人員、管理人員、教學人員等腦力勞動者的信息檢索、篩選、甄別的意義是相當大的,就不再多談了。那么,是不是快速閱讀除了快以外就沒有其他優勢了呢?完全不是。經過嚴格、科學、系統地訓練的快速閱讀,其理解記憶水平比傳統閱讀的理解記憶是毫不遜色的。一個技巧熟練的快速閱讀者,在速讀時的理解記憶效果也是相當好的。 一般人在記憶方法上大多數是采用“精讀”“反復閱讀”和“死記硬背”只利用左腦功能的記憶方法。而快速記憶是以形象感知記憶為主、結合重復記憶、分類記憶、歸納記憶、聯想記憶、諧音記憶、口訣記憶、趣味記憶等多種記憶方法,充分利用左、右腦的記憶方法。 人們普遍認為,延續了幾千年的細嚼慢咽的精讀,是理解記憶最好的閱讀,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是把理解和記憶混淆的結果。精讀是最利于理解的閱讀,卻是最不利于記憶的閱讀。其原因就是精讀的過于緩慢的節奏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差距太大,兩者不協調,不匹配。而速讀卻相反,它的節奏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更接近,更容易協調和匹配,所以是最有利于記憶的閱讀。因此,我們在閱讀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閱讀目的,或讀物的深淺、難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需要深刻理解的,用精讀;需要深刻記憶的,用速讀;對艱深的,用精讀;對淺顯的,用速讀。根據閱讀目的和讀物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才是科學的合理的閱讀。 五、近幾年對參加快速閱讀訓練班的學員進行了測驗和統計,他們訓練前的閱讀速度分別在每分鐘150字(小學文化)到450字(高中文化)之間,平均為每分鐘300字左右。(而國家教學大綱規定初中生的語文教閱讀速度應達到500字),他們的閱讀方法大多數像蹦豆一樣,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因此速度很難提高。除了極少數自己摸索了某種快速閱讀技巧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都以這種原始方法和速度來閱讀。當向他們介紹,快速閱讀法可以每分鐘閱讀成千字甚至幾千字時,由于和他們的能力相差幾倍,所以許多人根本不信,認為是天方夜譚的神話,或騙人的魔術而不屑一顧。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快速閱讀與記憶”就是“變讀為看”的閱讀法和以形象感知記憶為主的多種記憶方法相結合,充分利用左、右大腦的學習方法。又可叫它為“一目十行和過目不忘”的學習方法。 為了把原始的傳統閱讀法和新興的快速閱讀法相區別,閱讀學上有人把它叫做一般閱讀法,而當前推廣的閱讀法,叫“快速閱讀法”。 第二節 “快速閱讀與記憶”的基本內容或基本過程 “快速閱讀與記憶”的基本內容或基本過程可用六個關鍵詞或短語來描述:即:我能行、集中注意力、變讀為看、畫腦圖、聯想—樁子連接、回憶。 一、我能行 1,在你的腦袋里存在著一些內在的、秘密的態度,是妨礙你學習的障礙:如我笨、我不想相學、以前學這門學科有過糟糕的經歷、我不配等,總之,一句話,我不行。 2,在學習開始時(上課前、閱讀前,復習前,總之任何學習開始之前)都對自己說:我能行,一定能學會它,一定能記住它等等。在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是大聲的說出來。誠心誠意重復說3次“我能行,一定能學會、一定能記住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用有力、清晰、自信的聲音大聲說出肯定自己的話效果會更大。實際上說出來就使它們更有力量,也令你更接近于實現它們。 二、集中注意力 在學習開始時前(上課前、閱讀前,復習前,總之任何學習開始之前)和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要集中注意力。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學習好。 訓練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很多,現在先使用最簡單的深呼吸法:全身放松,然后用下述方法按次序進行練習。吸氣數八下;呼出數八下; 吸氣:1、2、3、4、5、6、7、8; 呼氣:1、2、3、4、5、6、7、8; 在學習前重復這種呼吸練習二至四分鐘,并閉目養神一會(約一分鐘)使精神集中。然后過渡到開始學習時,以及學習的全過程都要進行深呼吸,都要集中注意力。 三、變讀為看 變讀為看是快速閱讀和快速記憶的訓練難點。可以這樣說,直到現在,還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一蹴而就”。 現在如何練習,先看一張畫片;或看天空;或看室內物體,你不會去讀它,閉目回想這些圖形。然后,將書拿來看,看一行后閉目回想,這一行清楚不清楚,直到清楚后;再看二三行,然后閉目回想這兩三行的內容清楚不清楚,如是感到在閉目回想時這兩三行的內容都逐漸清楚時。再向下看。再擴大看的行數,直到整頁書看后都是清楚的為止。如是反復練習,這是僅是一種簡單的概述。一般的訓練方法都是組合進行。 其實“變讀為看”是需要自我艱苦的訓練。通常需要經過一個月左右的集中訓練,然后,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結合平時的學習予以鞏固。直到成為在閱讀時的“習貫性的自然狀態”。 四、畫腦圖 在閱讀或上課時若要記筆記時,不要逐字逐句的記,而要采用畫腦圖的方法: 在筆記本上用整整一頁紙來畫腦圖,最好是A4或B4紙, 只要可畫圖之紙張及方便使用之顏色筆。如下圖: 畫時,一開始就把主題擺在中央。向外擴張分枝, 近中央的分枝較粗, 相關的主題可用箭頭號連結。 在紙的中央,從主題開始—最好用一個符號,然后畫出從主題上分散出來的分支。如果你將紐約市進行腦圖呈現,就將自由女神像作為中心。如果你在悉尼,就用港口大橋作為中心點。如果是本書中關于大腦的那個章節,就畫一個由兩部分組成的大腦。 3.使用“關鍵詞與短語”表達各分枝的內容——繪腦圖目的是要把握事實的精粹, 方便記憶, 所以不要把完整的句子寫在分枝上。 4.將相關的內容放到同一分支上,每一內容如新的亞分支那樣分散開來。使用符號、顏色、文字、圖畫和其它形象表達內容。圖象愈生動活潑愈好。 5.建立自己的風格 ——繪腦圖并不是藝術品, 所繪畫的圖能助你記憶, 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6.你完成每一分支后,用不同色彩的框將其框上。 7.重畫能使“腦圖”更簡潔, 有助于長期記憶 —— 同一主題可多畫幾次, 不會花很多時間, 但你很快會把這主題牢牢的記住。 五、聯想與樁子連接 想像與聯想是記憶準確無誤的基本原理。無論你想記住什么,你必須把它與你內心環境中某件穩定的事聯想在一起或連接起來,即衣鉤法或樁子法。(后面有介紹) 六、回憶 回憶的實質就是重復記憶法,就是用回憶來增進記憶的方法。記憶的保持與遺忘是一對矛盾,從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圖可知,記憶20分鐘后的遺忘率為42%,一小時后為56%,此后的遺忘逐漸減慢:一天為66,二天為72%,31天為79%……… 因此,可采用回憶的方法,主要有: 1,即時回想:回憶強調在學習后一小時之內用“想”的方式來及時復習。如聽課后下課了,不要馬上起立,就在座位上,用“默想”的方式將上節課所講內容復習一下,所化時間約壹兩分鐘左右;如閱讀要休息時,可將書籍或資料關閉“默想”一下所學的內容,再休息;如畫腦圖,在告一段落休息時,用默想方式回憶一下該腦圖后再休息。 2,在晚上臨睡前的用默想的方式,將一天所學習的內容進行一次回憶。 據研究,人體受“生物鐘”的制約,一日之內有四個有利于學習與記憶的高潮時段:第一段是清晨醒后一小時;第二是8:00—10:00;第三是18:00—20:00(第二、第三時間是制式時鐘,如北京時間),第四是晚上臨睡前。生物鐘與制式時鐘之間有差異,它比制式時間推后18分鐘。 因此,重復記憶的第二個時間就應為臨睡前。 3,在早上睡醒后在床上,回憶昨天一天所學習的內容,注意回憶時應盡量詳細。 4,在周末早晨睡醒后,將本周學習的內容回憶一遍。 若使用了“腦圖”記筆記,當天晚上最好將“腦圖”充實一下,若是記憶了外語單詞,當天應進行手寫一遍。周末的早晨重復上面的復習。 當然,學生在考試前的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個問題 “快速閱讀和快速記憶”的必要性 “快速閱讀與速記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的現實需要提出來的。 《學習革命》一書作者提出“塑造未來世界的15種主要趨勢”要求人們進行學習革命,即改變學習方法。 ([美國] 珍妮特.沃斯 [新西蘭] 戈登.德萊頓) 《學習的革命》一書第三章提出21 世紀全世界的15種主要趨勢:1)即時通訊時代;2)沒有經濟疆界的世界;3)邁向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四個步驟;4)新型的服務性社會;5)由大變小;6)休閑新時代;7)不斷變化的工作方式;8)婦女擔當領導;9)腦的年代;10)文化民族主義;11)不斷增長的低層階級;12)人口的急劇老齡化;13)新型“自己動手”風尚的興起;14)合作企業;15)個人的勝利。等等,加快了改變學習方法的的緊迫性。
|
|
來自: MouseHappy >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