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好!我今天要和各位談的是“快樂作文教學法”。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教學。一篇好習作,可以瞥見一個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和能力的一斑。而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還沒有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很多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師生在作文教與學中苦苦掙扎;二是小學生普遍對作文不感興趣。具體表現為:(1)假話、空話、套話現象嚴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利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2)存在機械地模仿范文,背誦現成文章和“老師出提綱,學生填內容”,不利于開發學生智慧的潛力和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可見,當前的作文教學少的是對學生主體精神的關注,少的是一份對學生的終極關懷。寫作沒有成為生活的真實需要。
針對以上問題和新課程標準最基本的理念,我們摸索出了“快樂作文教學法”。什么是“快樂作文”?我個人認為:快樂作文是一種理念。一是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二是針對當今的小學生認為作文難寫,怕寫作文,通過一個時段的培養使學生愛寫作文、樂寫作文。三是通過寫作文,能使學生從中得到某種滿足和認可。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寫作,使作文成為生活需要,成為有趣的快樂體驗,從根本上還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陽光和藍天。
新課程標準最基本的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而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基本體現。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自主表達、自由表達,從而實現快樂作文。
我們澮史完小自08年實施“快樂作文”教學以來,效果是明顯的。就拿今年的小考成績來說,我校的語文成績和該鄉的其它完小相比,平均漲副近兩個百分點,我敢肯定,這兩分就是作文分。今年按照局里的計分辦法,我校采取了“抓兩頭,促中間”的戰略,對學生實行“分層優化”管理,結果在74個畢業生中,180分以上的優生37個,優生率達50%,及格率100%,及格率和我們的問題學生班有直接的關系,這里就不多說了,言歸正傳。
記得那是07年的冬季,教研室組織了一次觀摩學習,陳小娟老師帶隊,我和王更生、呂德生校長每人各領了幾個教師,到臨鋼小學,聽了兩節作文課,聽了他們的介紹,還帶回了兩本作文集。那一次,對我啟發很大。回來我就想,我本人喜歡寫作,何不發揮自己的特長,使我們的學生以閱讀寫作為樂趣,使我們的校園成為書香校園,使寫作成為我們的辦學特色呢。這一個個小計劃開始在我的頭腦中萌發,從08年春季開始,我們就一方面著手寫“快樂作文”的實施方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開始審報工作,一方面我給老師們上作文教學示范課,并要求語文老師寫下水作文,將快樂作文教學正式提到議事日程上。08年5月臨汾市組織了一次移動通訊杯書信比賽活動,我校幾乎人人參與,結果有64人被評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我校被授予優秀組織獎。這一來,大大激發了全校師生的寫作熱情。春天來了,老師們領著同學觀察校園內樹木的變化、各種昆蟲的活動;清明到了,我領著3—6年級同學給烈士掃墓,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過程;寒暑假讓學生寫見聞。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感想自發了。08年12月我校的“快樂作文”被中央教育科研所立項為“兒童快樂作文與語文課程標準深化研究”的子課題,類別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我是這一課題的主持人。本學期我寫了《九龍公園記》《澮史完小乒乓球比賽結束》等五篇下水作文,還把自己曾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過的文章選錄下來,印發給每位教師,供師生們學習參考。其中,我在《德育報》上的一篇講給學生的故事,“只要一秒擺一下”不要說白的道理是,我們每天要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做自己應該做的平凡的事情,曾激勵了一大批師生,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工作和學習著。
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各班把好的習作裝訂成冊,平時3--6年級教室后面都有優秀作文展示區,本周的作文夾上去,等下周作文課講評,這樣同學們可可利用一周時間互看互學,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早晚你漫步校園,會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課間你徜徉其中,照樣會看到同學們互查互背的情景,這樣每天都有一股清清的書香彌漫著校園,就連開飯前的幾分鐘,住宿生都要積累,或背英語單詞,或記數學公式,或背成語或背古詩文,放學時,各班還要背當日的學習內容。慢慢地打鬧的同學少了,讀書積累的同學多了,“書香校園”的氛圍更濃了。六一節我們的活動主題是“書香校園、放飛希望”,低段的配音古詩文朗誦此起彼伏,中年級的成語接龍一浪高過一浪,高段的“明天我們要畢業”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全校同學參加了09年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有九名同學獲獎,其中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五名,九名教師獲優秀輔導獎。假期組委會還要邀請獲獎同學參加北京夏令營活動,獲獎作品還要結集出版,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不經意間彰顯出了強勁優勢。
對于作文教學我的體會是:四要,四堅持。
四要是:
一、作文教學要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它與“說話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并不是生活的點綴。”寫作文靠生活知識和對生活的感受。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沒有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觀察生活。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學生每天都要和父母、老師、同學等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應首先把人作為觀察的對象。要教會學生觀察人的外貌、語言、行為、性格等,并學會觀察人的心理,即察言觀色。魏巍寫我的老師“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也為后來的師生相認提供了寶貴的條件。同時,他還能“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蔡老師的心理“他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可見觀察多么細致深入。生活中每個人外貌、語言、行為都有自己的特征,只有深入細致的觀察,才能有形象的表達。例如我們學校左素霞老師讓學生寫春天,就領學生到校園里尋找,學生寫下的東西自然就鮮活了。
認識生活,積累生活知識,是寫作的基本條件。曹雪芹若沒有豐富的生活知識,便不會寫出集文學、藝術、美術、音樂、醫學等為一體的千古名著《紅樓夢》。正如他自己所說:“世事洞明見學問,人情練達見文章。”
深入生活,對生活表面認識是不夠的,要教會學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學生每次放假回家,教師應有意識的布置幾篇作文,如:“寒(暑)假見聞”、“新年消費調查”、“記一次勞動”、“我從生活中學到了_______”等作文,讓學生去深入感受校園外的生活。開始http://www./yingyong/,有的學生會說看是看了,但寫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談感受,比如放假回來,大家坐在一起談見聞,說說自己見到的新鮮事。如二年級張揚老師組織學生談感受,有說我家東院王家和李家打仗,啥話都罵,他們怎么能那樣,那王家誰誰還打人,這可不對啊。這樣既有見聞又有感受了。如果把這些東西寫下來就是有血有肉的文章。
二、作文要與課文學習相結合
我們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來進行作文教學。教師要立足課文,有的放矢的評講。本學期五年級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以“今日家事”為題的文章,要求學生通過一件事,反映家庭生活的某一點變化。教師首先讓學生重新回顧曾經學過的文章《山的那一邊》、《挖薺菜》、《驛路梨花》等幾篇文章,要求他們找出這幾篇文章的共同點,即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這些文章都是從“小”的角度反映了“大”的主題,且選材新穎、巧妙,值得借鑒。在此基礎上,誘導學生明確“小”與“大”的聯系,使學生掌握如何通過細微的現象把握時代的脈搏,表現時代風貌,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實際,寫這篇文章,這樣就會有新意、創意了。
三、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所進行的作文教學中嘗試了很多有效的方法,效果頗佳。如:征文競賽法:把作文教學融入競爭機制,形成爭先恐后的寫作熱潮。
調查實踐法:深入學校、社會、家庭的每個角落,搞實踐調查,了解經濟的發展,人際交往,企業的建設等等一些問題,寫調查報告,寫不同類的文章。六年級一次作文題目是《今日街市》,一名同學這樣寫道:“街道變寬了,人心變窄了,人性哪里去了?總有一天,我要成為一名醫生,用自己手中的手術刀去打開每個人心靈的通道。”這是他在目睹了一名青年被一輛汽車撞到后,汽車揚長而去,而路人無人去管的事實后的一段感想,也是一個小學生對這個事件的一個深層認識。
互批互評法:同桌或組內同學互批互改,找出各自的缺點和不足,相互學習提高;在作文教學中這種方法既可以節約教師的時間,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寫作的能力,取長補短,為己所有,效果頗好,學生是喜歡被欣賞、被認可的。
集體評價法: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5—7人,選一名作文較好的同學任組長。將作文按人數發給每組,先由每一名組員批改,并寫出評價建議,然后交組長整理意見,最后,推薦一兩本較好的作文在班上朗讀,并說出優點和不足。最好的方法是組建文學社,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寫作,用集體的凝集力調動部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寫作熱情,四二班的“白楊”文學社,雖名譽上只有8人,但實際有32人,已成為全班同學寫作的核心力量,一些作文差生,在這種氛圍的渲染下,也積極向這個組織靠攏。
四、作文教學要跨出校門,放眼大處
作文教學要注重積累。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多到大自然、社會中去看一看,感受更廣闊的世界,逐步增長自己的見識;要引導學生多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從中學到更多的社會知識;還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收看一些有益的電視節目,開闊學生的視野。
近年來,各地屢屢舉辦征稿活動,作文教研活動等一些有益的活動,為作文教學提供了更大更新的場所,作文教學要跨出校門,放眼大處,高瞻遠矚。我們應適當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報刊、雜志、文學團體的征文活動,了解外地寫作動態,同時在活動中去發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幾年來,我校組織學生征訂《快樂作文》一書,這本書對我們益處很大,分高、中、低三段,課間同學們總會爭相傳閱。同時認識到我們的作文水平處在怎樣的階段,還有多大的差距,怎樣趕上去。隨著知識面增大,題材多了,方法有了,寫作興趣濃了,寫作水平提高了,佳作便隨之涌現了。每月我們把好的習作裝訂成冊,至今已有十多本。
四堅持是:
一、堅持每周練筆
即每周必須寫一篇作文或日記,如四年級周芳班的日記作文、搞得很有成效。其實,讀書作文是一種習性,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學生形成習慣后,練筆之作,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實寫照。因為練筆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這樣學生就有機會表現自己,能及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寫下來。多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也沒有一般命題作文的“擠牙膏”、無病呻吟的現象。學生嘗到了寫作的樂趣,其樂無窮,寫作能力自會提高。
二、堅持課前一分鐘口頭訓練
課前一分鐘口頭訓練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每個學期的內容各不相同。一年級,從寫話開始,二年級寫連續日記,中段寫篇段,高段寫一篇完整的作文。下面舉例一篇二年級的日記。“今天是二月二,媽媽說二月二龍抬頭,我在詞典中查到,龍是會飛會走會游水的動物,代表吉祥富貴的意思,有關龍的成語有龍騰虎躍,龍飛鳳舞等,其實,龍就是一種精神。這天,媽媽要我洗頭,說是龍洗頭。我心里清楚,媽媽是盼子成龍呀。課前演講這一方式,促進了學生閱讀課外書,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還提高了語文鑒賞力,鍛煉了語感。這是因為,學生一是想講的比別人好,二是要講的好就要看書,看好書。于是學生在無形中寫作興趣增強了。所以說,寫作的根是閱讀。
三、堅持仿寫
仿寫操作簡單方便。課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篇章都可以作仿寫的“樣板”,仿寫中只要學生把要求體現出來,就承認其仿寫的成功,讓學生多享受寫作成功的喜悅,這種心情可戰勝對寫作的恐懼,是學生對寫作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較強的寫作欲望。
仿寫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格言警句仿寫、敘述仿寫、描寫仿寫(心理、行為、行動、外貌、語言細節側面場面)、說明仿寫(各種說明方法及概述說明、程序說明)等。從篇幅上區分為句訪、段仿、篇仿等。
仿寫的本質是“創造”而不是“復制”。它要以學生掌握的知識為基礎,運用聯想、想象、記憶、遷移等思想規律,實現對新知識的認識,并拓展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這也是仿寫的意義。
四、堅持摘抄
摘抄就是把名家名段抄寫下來,以增加積累。我把我好多本摘抄本和剪貼本拿到學校供同學們模仿。學生對摘抄的內容要爛熟于心,這就為仿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日后的作文準備了充實的材料,積累了較多的寫作技巧。摘抄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摘抄的篇目可以是課內的,也可是課外讀物上的。只要是學生喜歡的就行。摘抄與仿寫可同步進行。以便學生有個對照,發現自己潛在的寫作能力,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及興趣。
以上是我和我校語文教師通過近年的作文教學實踐,總結的幾點體會,只供各位校長和語文教師參閱,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本文來自:長大導航應用文【http://www./yingyong/】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yingyong/html/866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