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只看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的第一輯,我就深受觸動,迫不及待地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吳非老師說,不要保留學生的檢討書。要學生寫檢討書,就已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如果還要保留他們的檢討書,他們要是知道了,在老師那兒還有一份不光彩的檔案,他們會作何感想?他們還有沒有自信去走好自己的人生?雖然現在不流行寫檢討書了,但是有些老師批評學生的方式比讓他(她)寫檢討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會把學生批得體無完膚,甚至會罵一些非常難聽的話,侮辱學生的人格,也許當時老師的氣是撒了,可是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嗎?絕對不能!有時還會物極必反啊,學生會更加叛逆,會自暴自棄!
現在很多學生厭學,上課不認真,對老師的批評無動于衷。于是,老師都感嘆,現在的學生是沒有自尊心的。其實不然。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只不過是被批評多了,已經麻木了,沒想到要維護尊嚴罷了。這兒有個真實的事例。我女兒剛上初中時,因為做作業比較拖拉,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經常被老師和父母責罵,可一段時間過后,我發現她根本沒有改變拖拉的習慣,而人卻由活潑開朗變得越來越內向。有次我和她交流,她對我說了這么一段話:“媽媽,現在我好失落,以前在小學,我是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媽媽眼中的好孩子,所以做任何事我都充滿自信,并且努力地去做好。可現在,我每天聽到的不是你和爸爸的責罵,就是老師的呵斥,我已經失去自信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突然意識到,孩子是需要賞識、鼓勵的!而不能每天揪住他的缺點或錯誤不放,那樣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消沉。孩子的潛力、興趣是通過賞識、鼓勵激發出來的!從那天開始,我不再批評她,而是經常表揚她的優點,忽略她的缺點。恰好這時我有幸聽到了一堂有關賞識教育的講座,并得到了周弘老師的《教你賞識孩子》一書,我每天拜讀,書中提到,賞識教育在操作時分四個層面: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我按照書上說的,學會與她多溝通,學會用多種方法去賞識她,然后讓她慢慢地改正缺點。漸漸地,她不再頹廢,開始努力學習。一年以后,看到她又充滿了自信,我非常欣慰。我不敢設想,如果我們依然一味地批評她,現在她會是什么樣子。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了啟示:對學生要大力實行賞識教育!多賞識,多鼓勵,學生才會聽話,才會主動學習,才能顯示內在潛力,才能創新!現在,我一般不會厲聲批評學生,當學生上課開小差或犯了錯時,我會親切地摸摸他的頭,然后抓住他的“閃光點”表揚一番,再指出他的錯誤或不足之處,最后向他提出一個小目標或要求,要他努力去達到或完成。百分之九十多的學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批評,并及時地改正。
幾個歷史老師在辦公室閑聊時,一位老師問我:“為什么你的學生讀得那么認真?你用了什么辦法?”我笑著告訴他,我主要用賞識教育,那些調皮的男孩子被我的一番表揚、鼓勵所征服,很聽話。
記起了吳萬紫老師對我說的幾句話:“你要想學生改正一個缺點,首先要擺出他的九個優點,加以表揚與鼓勵。”
賞識學生達到了教育目的,卻沒有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何樂而不為呢?
老師,請你注重賞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