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定要創造出對方說“是”的氣氛,要千方百計避免對方說“不”的氣氛。因此,提出的問題應精心考慮,不可信口開河 所以,在推銷商品時,不應問顧客喜不喜歡,想不想買。因為你問他“你想不想買”、“喜不喜歡”時,他可能回答“不”。因此,應該問:“你一定很喜歡,是吧?”**是嗎? 當你發問而對方還沒有回答之前,自己也要先點頭,你一邊問一邊點頭,可誘使對方做出肯定回答。 以問話作為話語的引子:'你知道?'其目的就要引出對方講“不知道”,然后就勢講出后面他想說的,對他進行教育。 要恰當,得體、有效地提問,需要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 1. 選好對象,有針對性地提問 2. 掌握雙方問答進程,提問要有明確目的 提問在交際活動中處于主動地位,它決定了對方說不說,說什么,怎么說;也決定了雙方的交談程序和交際氣氛。所以,提問也應有控制技巧。 有時人們提問,是要對方聽自己表達,這就有個由自己提問到自己表達的轉變過程。如: 電車上,一位中年人給一位婦女讓座。這婦女一聲不吭就坐下了。 中年人問:“嗯,您說什么?” “我沒說什么呀!” “哦,對不起。我以為你說了 謝謝 呢。” 先生的提問是為了引出自己后面對女方的批評,顯得含蓄而又有心計。 但應該注意,在日常交談中,有些方面是不宜提問的。 第一,對方不知道的問題不宜問。如果你不能確定對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問題,那么你還是不問為佳。譬如你問一位醫生:“去年發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有多少?”這個問題對方很可能就答不出來,因為一般的醫生誰也不會去費神地記這類數字。要是對方回答說“不太清楚”,就不僅使答者有失體面,問者自己也會感到沒趣。 第二,政見不宜問。如果你的談話對象不是一位政治家、政論家或權威人物,你最好不要就某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向他提問。普通人對于政治的看法是有很大分歧的。對方不知道你有何背景,也不知道你有無成見,不會開誠布公地回答這類問題。 第三,有些問題不宜刨根問底。比方說,你問對方住在哪里。對方回答說“在北京”或者說“在香港”,那么你就不宜再問下去。如果對方高興讓你知道,他一定會主動詳細地說出來,而且還會說“歡迎光臨”之類的話。否則,別人便是不想讓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問了。此外,在問其他類似的問題如年齡、收入等的時候,也要注意掌握問話尺度,要適可而止。 第四,不要問同行的營業情況。在激烈競爭的社會里,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經營狀況或秘密告訴一個可能的競爭對手,即使你問到這個方面的問題,也只能自討沒趣。 另外,在交往中還應注意:不問別人的飾物的價錢;不問報紙刊物的銷量(除非知道該刊物是一流的,對方說出來面無愧色);不問女子的年齡(除非知道她有60歲);不問對方的家世;不問別人用錢的方法。總之,凡對方不知道或不愿別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問。時刻要記住,問話的目的是引起雙方的興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沒趣,那么,你的問話技巧就非等閑了。 對寡言好思的人,要開門見山,簡潔明了,提問要富有邏輯性,盡量提那種“連鎖式”問題,“你為什么會這樣呢?”“后來呢?”等等 一般來說,當對方很忙或正在處理急事時,不宜提瑣碎無聊的問題;當對方正專心欣賞音樂文娛節目或體育比賽時,不宜提與這支音樂或這場文娛節目和體育比賽無關的問題;當對方傷心或失意時,不宜提太復雜、太生硬、會引起對方不愉快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