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1年中考語文試題分析 素榮 [命題綜述] 2011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題嚴格遵循《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重點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難度適中,命題者對試題的難度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在120分的試卷中,純粹考記憶的題目只有10分,占分比例為8%,其余均為能力測試。在能力測試方面,主要考查了語言應用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其中閱讀能力包括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能力,能力測試體現了中考的選拔功能,同時也有利于中學語文教學明確能力培養的目標,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 總之,2011年中考語文試卷是一份重視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同時又密切聯系社會現實、有思想性的答卷。重視基礎,以生為本,關注社會也是當前中考命題的基本方向。 [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 基礎(20分) 默寫題重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基本沒有理解性默寫,不同程度給了上句或下句。基礎知識部分出現了往年少見的對詞類的辨析,字形的考查放置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大了難度,4題和生活聯系極為密切,看似簡單,卻同時考查了學生的分析綜合和觀察能力,5題的漫畫也很好地表現生活內容,重在考查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概括能力。名著閱讀涵蓋了《西游記》、《水滸》、《伊索寓言》、《名人傳》四部書,符合《教學大綱》對名著廣泛閱讀的要求。 第二大題 閱讀(50分) 第一個為文言文閱讀,包括5道小題,共12分。選了《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游》兩篇短文進行比較閱讀。設題中,分別考查學生對實詞和重點虛詞詞義、用法等方面的掌握情況,同時又注意考查學生對文句的理解、信息的提取以及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總體來看,文言文的5道試題均嚴格遵循《考試說明》中有關文言文理解與分析綜合的規定。與平時的資料比較,沒有太大的出入。 第三個是說明文閱讀,含7道小題,共18分。語段主要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和成語有關的音樂文化。19題考查多音多義字在具體語境中的讀音,其實也是考查學生對詞義的理解。20題考查說明文最常見的說明方法,沒有要求說出作用,比較簡單。21考查句子在語段中的作用,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22是對說明文詞匯的分析,考查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3、24、25從多個角度考查對語段內容的理解,體現了說明文語段的考查要點。 在往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中,議論文閱讀語段出現的概率比較大,我們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側重議論文閱讀,而忽視了說明文閱讀的訓練。2011年說明文閱讀語段的隆重登場,給我們平時的教學提了個醒,三大文體的閱讀,哪一個都不可忽視。 第三大題 寫作(50分) 文題: 一個好習慣,無論其大小,帶來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 如果你養成了好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 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習慣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一份享用不盡的財富。 請以“——好習慣”或者“好習慣——”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先選擇題目并補充完整;(2)文體自選;(3)避開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不少于600字;(5)書寫規范、標點正確、卷面整潔。 分析: 這是一道以“習慣”為話題的半命題作文。 近年來,山西省中考作文一直在探索中尋求創新,很好地體現了新教學理念的貫徹實施,在考查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注重思想的啟迪和人格的熏陶,對平時的語文教學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這次半命題作文,既可以在前面加上內容,也可以在其后補充內容,這就更便于學生從多個角度立意構思。可以寫他人因好習慣而成功,“我”因習慣不好而失敗;可以集中筆墨弘揚“勤儉節約”或其它某一好習慣,也可綜合闡釋好習慣的重要。可小說,可散文;可編故事,也可闡釋道理。給學生提供了施展個性才華的平臺,同時避免了猜題押寶,抄襲雷同的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