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最有智慧,富有是因為懂得如何花錢 一位富翁曾說過: “窮人之所以窮,并不是因為不會投資,而是因為不會花錢。”花錢是理財首先要掌握的學問與藝術。因為,從另一種角度看,投資也是花錢,投資是為了讓錢生更多的錢,是一種聰明的花錢。理財專家也說,在理財上最容易犯的錯誤不是在投資上,而是在花錢上。 其實,通往財富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增加金錢收入,另一條是收縮欲望減少支出。而許多人往往將注意力過度地集中在掙錢上,誤以為只有掙了大錢才會成為富翁。 但對富翁發家過程的調查卻發現,那些成為富翁的人,不一定收入很高;相反的,許多收入比他們高的人,卻沒有成為富翁。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那些收入提高的人,因為沒有很好地收縮欲望、減少支出,即開銷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水漲船高,雖然賺的錢多了但花銷比賺的錢還要多,甚至還通過信用卡透支明天的收入,當然積累不了財富,成不了富翁。 貧窮首先不是不會投資,而是把用來投資的錢都花銷掉了。致富要求多留些錢去投資,錢生錢,從而獲得更多的財富。通過對富人的研究發現,他們大部分人都有“量入為出”的習慣,會按收入來安排開銷,絕不會輕易透支。 掙得多,所以富有,是個錯誤的理財觀念。賺錢多不等于有錢。 有的人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但很快就坐吃山空,成了窮光蛋;相反的,一些企業主在企業破產后,卻不是窮人。有時,拿著高薪的年輕人,也許積蓄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多。因此,賺錢多不一定能過上財力自由的生活,管理財富比獲取財富更重要。而管理財富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懂得如何節流。要做到很好地節流,就必須養成節儉的美德。勤由儉來敗由奢。通過日常的勤儉節儉,省出更多桶金。 所以,請牢記: 富有,并不是你每月工資掙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節余下來的才是財富。所以,你每月必須至少先存下10%的收入,再消費。 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在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這樣寫道:“掙20英鎊,花掉19.96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幸福;掙20英鎊,花掉20.06英鎊的人,留給他的是悲劇。” 花錢體現智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正確地區分“投資”與“消費”。 在著名的美國第一學府哈佛大學,第一堂經濟學課,只教兩個概念。其中一個概念就是,花錢要區分“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筆者有兩個朋友,8年前都是合伙辦廠的股東。那個小工廠結束經營后,他們兩人都分得了30萬元。3年后,他們都花掉了這30萬元。但花錢的地方卻不一樣。 朋友A購買了一套房,現在這套房子的市值是70萬元。而朋友B卻購買了一輛轎車,如果B現在要出售這輛轎車,市值僅為6萬元。而且,朋友A將房子出租,每年還會收到3萬元的租金,5年下來,又積累了15萬元。但朋友B,雖然也努力賺錢,卻沒有什么節余,因為每年三四萬元的節余,都填補了養車的費用。 如此一算,8年前的30萬元,一個已經增值到85萬元,而另一個卻只剩下6萬元。為什么,同樣的30萬元,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 重要的原因就是A和B兩人花錢的智慧不同。 朋友A花錢買房是“投資”行為——錢其實沒有花出去,只是轉移到了房子里,以后還是都歸自己。而朋友B花錢買車是“消費”行為——錢是花出去的,給了別人,用過5年后成了二手車,大大貶值。 所以,“花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財富的多少。也正是這個原因,富人們注重并總是在不斷訓練和提高自己的花錢智慧,他們富有是因為懂得如何花錢。 越富越節儉,向富翁學習 “節約是賺自己的錢,如果你連自己的錢都賺不到,你怎么去賺別人的錢。” “省錢也是賺錢,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掙錢很辛苦,而且不受自己控制;但省錢卻是自己能控制的另類賺錢方式。” 以上兩句富含哲理的話語,是出自富翁的口。可見,富翁很重視節儉,也善于節儉。 如果你有億元財富,你會佩戴一塊價值幾十美元的手表嗎?你會把普通的白襯衫和藍西服作為日常的穿著嗎?你會為了一枚將滾入水溝的硬幣,而彎腰去撿嗎?你會與人分吃餐桌上剩下的兩片西紅柿嗎?不管你會不會,有一個每年賺百億港元的人卻會這么做,他就是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王永慶,作為臺灣著名的臺塑集團董事長,他宴請賓客極為低調,餐食中沒有名貴菜肴,大多是春卷、油餅等傳統小吃。他居家節儉,甚至連日常使用的肥皂、牙膏,都不許有半點浪費。 吉本清彥,是日本房產界的富翁,他也是一位節儉之人,在外就餐時,他總是會將餐桌上的剩菜打包回家。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世界超級富豪們是如何節儉的。“股神”巴菲特,是一位地道的節儉高手,一個錢包用了20年。他甚至不放過10美分,有一次,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葛蘭姆在機場,向巴菲特借10美分打電話,沒想到的是巴菲特竟然拿著25美分的硬幣到處去兌換。巴菲特衣食住行十分節儉,現在仍然居住在1958年買的舊房子里,所穿的西服也是舊的,開的車子也是舊的。 比爾·蓋茨可謂富可敵國,但他會在乎節省停車費。有一次去參加一個聚會,由于晚到一步,停車場沒有了停車位。和蓋茨一同去參加聚會的朋友要把車停到旁邊的貴族停車場(以分鐘為單位計費),而且說停車費由他來支付。但蓋茨認為費用太貴了,堅決不同意,最后把車開到更遠處的車位。 2009年的俄羅斯首富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是一位擁有143億美元的巨富,但也很節儉。2010年5月,NBA批準他去正式收購新澤西籃網時,有記者問他: “你的家是怎樣的?公寓還是別墅?”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回答說:“那是一個很小的套房,有超過30年、大概35年的時間里我都住在45平方米的房子里,那真的是很小的。”不僅男性超級富豪講求節儉,女富豪們也十分節儉。例如,在美國,女性富豪們的生活都很節儉。通常情況下,她們的生活水準都低于她們的收入水平。女富豪們對貴重的東西也沒有太強烈的渴求。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女富豪從來不買價格在139美元以上的鞋,或是超過399美元的套裝;58%的女性富豪依舊使用剪下來的優惠券購買日用品,還有許多女富豪都曾經補過鞋。 超級富翁們的節儉,給我們一個啟示: 在節制中成就財富。 知道這一道理和事實后,我們就要堅決拋棄攀比,崇尚節儉美德。 節儉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的美德。節儉不是不愛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態度去享受生活,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財富人生。當你真正理解節儉的價值和意義后,你就能正確地實施節儉行為,讓你的節儉有品位、有內涵、有氣度、有財富。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節節進步,緊緊鎖財,最終攀上人生的財富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