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五象之鷹 2011-10-15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1.選自《樂章集》。八聲甘州,詞牌名。2.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3.霜風凄緊:秋風凄涼緊迫。霜風,秋風。4.關河:關隘山河。5.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處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6.苒苒(ran 第二聲)物華休:隨著時間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苒苒,同“荏苒”,指光陰流逝。物華,美好的景物。7.渺邈:遙遠。8.淹留:久留。9.颙望:抬頭遠望。10.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好多次看到遠處有船駛過,便以為是愛人乘舟歸來。11.爭:怎。12.正恁(nen 第四聲)凝愁:恁,如此,這樣。凝愁,愁緒凝聚化解不開。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心上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暮雨瀟瀟,灑遍大江兩岸,也洗凈了清秋時節的萬里長空。西風漸緊,帶來陣陣寒意,關河冷落,殘陽正照在樓上。四處紅花凋零,綠葉衰謝,漸漸地景物都凋零了。只有長江水,永遠這樣無言無語地向東奔流。
        我不忍心再登高望遠,故鄉遙遠似在天邊,思歸的心愿卻難以收斂。感嘆連年奔走,究竟為了什么在異鄉滯留?佳人一定在妝樓苦苦地遙望,有多少次誤認了遠來的歸船。她哪里知道,此時的我正獨倚欄桿,心中結聚著無限哀愁。

        佇立江邊,面對著灑滿江天的瀟瀟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滌著清冷的殘秋。凄涼的秋風逐漸刮得緊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蕭條冷落,落日的余輝照耀在望江樓上。滿目凄涼,到處都是殘花敗葉,美好的景色都已漸漸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靜止了,只有樓下的江水,在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實在不忍心登上高處,眺望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念頭縈繞在心頭,難以收回。感嘆這些年來的行蹤,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鄉,飽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愛的人,此時可能正在樓上抬頭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會知道,此時的我也正在依靠著欄桿眺望著家鄉,也是一樣在深深地憂愁!
        上片純寫景,寫全景這在慢詞長調中是不多見的。它取樓頭放眼遠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攝取鏡頭,畫面開闊高遠,秋情秋景融為一體,將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謝銷亡之中。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開篇用一去聲字“對”領起,富于氣勢,發腔即已警動聽眾,如彈詞開篇的一聲拍板,戲劇人物出場前的亮嗓,又妙在體現了觀景的角度,暗藏登樓憑欄遠眺之意,為下片作伏筆。“瀟瀟”表現雨勢的急驟。“暮雨”帶有寒意,“灑江天”說明地點是在江頭,暗伏以下“長江水”句。詞人本是登樓觀景的,要在江天之際游目騁懷,即所謂“登高臨遠”,顯然希望天高氣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彌漫江天,又時值日暮天寒,一股涼意直逼詞人而來,這就為全詞悲秋傷別定下了基調。
    “一番洗清秋”是“瀟瀟暮雨灑江天”的結果。秋日傍晚,一陣驟雨,氣候就更加清涼蕭瑟了。而這種景象也正與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虛、寂寞、憂傷、愁苦之情湊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寫觀此番驟雨而雨也還會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涼也是漸次為“清”了。換句話說,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漸次衰敗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灑”和“洗”的態勢,都蘊含著寒風。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東坡嘆為不減唐人高處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風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謀職、經商、售藝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園去了,只留下空寂的關山,渡口和樓頭孤懸的殘照。這一切,強烈地激射出詞人流落他鄉的傷楚,孤單和愈益黯淡的情懷。這第二韻不單蘇東坡贊。劉體仁《七煩堂詞譯》又比作《敕勒歌》意為景象壯闊,氣勢雄渾,又極富情感色彩。此際詞人乃覺遍宇宙間悲哉之秋氣,似乎一齊襲來,要他一人禁當!
        既然雨過天晴,又有夕照當樓,那四處的殘紅敗綠必然盡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韻。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是處”言處處,反映視野之開闊。“紅衰翠減”表現遠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鮮明。站在樓頭看那紅花衰謝,綠葉凋殘的廣闊地面。在夕陽的映照下,只覺得紅翠兩種鮮嫩的顏色已經淡了許多。這種強烈的視覺與暮雨、霜風、殘照相聯接,必然顯現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殘:“苒苒物華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規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間又豈能例外,那美好的故鄉,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華,無一不苒苒逝去。聯想到此,自然悲從中來。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第四韻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將衰亡,只有長江水仍舊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長江水”本是無生命的,只因為它奔流不息,而覺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獨凄涼,失去了往日歡快的聲容。驀然無語,似乎也在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漲,波濤洶涌。秋冬回落,濤聲漸息。詞人將這種自然規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變化之中。
        下片純系抒情,表現內心的矛盾苦悶:不忍登高臨遠又偏臨遠,不當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園又下不了回家的決心。千回百轉,柔腸寸斷。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暮雨,霜風、關河、殘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臨遠”四字將上片景物收結無遺。又無論登高還是臨遠,所引發的都是悲戚,豈止東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風、關河、殘照、物華、無一不令人觸目傷心,故以“不忍“二字總括。然而“不忍登高臨遠”又不停留在收結和總括前文上,還以居高之勢,振臂一呼,喚出了故鄉和佳人。原來詞人憑樓遠眺,順著東流水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尋找他的故鄉。“不忍”一句與“望故鄉”兩句作一呼一應之勢,將悲秋之慨引向傷離意緒。意謂見萬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見故鄉,引動了歸思,心情益發悲涼。這就將“不忍”的情感擴展到一個新的領域。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思鄉心切必對浪跡江湖產生悔恨心理,故“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柳永之流落江湖,萍蹤浪跡是出于應考、謀職等原因,不得已而為之的,為何又是懊悔之心?原來并未達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陰虛擲“罷了。于事無益的“淹留”想來實在不值得。但詞人終究沒有回家園,這又說明他仍舊在等待。那冷落的山程水驛還不知要走到何時!那暮雨霜風還不知道要送走多少似水年華。兩句作反省自問的語氣,深入揭示內心世界。詞人內心的矛盾悵惘是含蓄不盡的。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繡閣輕拋,沉萍難駐”(《夜半樂》),家庭的溫暖與關河的風霜,本是相聯系相對立的,悔恨浪游必與思念親人相生相立,故由“嘆”而到“想”,想到那些閨閣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園,她們梳洗打扮,在樓頭極目眺望,總以為那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就是丈夫的歸船,等到近前,方才知道誤認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樓頭凝神觀望,這是何等的深情,這對于一個在外流浪的人來說,是多么值得珍惜!這兩句純出于想象,詞人虛處實寫,將佳人的深情動作刻畫得細膩動人。“凝”“識”“誤”三字描述了她從全神貫注盼望的焦急到誤認歸船的驚喜再到認清不是以后的懊喪的全過程。詞人由自己的思親轉到親人的思己是深一層的寫法。意思是詞人從自己和對方的兩面交錯來寫見人見己通體明亮。這種寫法并不出自柳永。杜甫寫月夜思妻,又反過來寫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霧云鬢里,清輝玉臂寒”(《月夜》)之句。韋莊詞“夜葉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桿,想君思我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過柳詞有更多層次和曲折。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然而詞人畢竟是抒發自己懷鄉思親的悲愁。故結拍仍需回到自身。將“歸思”之實與“歸舟”之虛,“凝望”之切與“凝愁”之濃做成了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流落江湖有家不能歸的深悲。“爭知我”以沉痛哀怨的語調,將對方期盼歸人的苦情納入自身的悲愁之中。“倚欄桿處”照應開篇的“對”字和過片的“登高臨遠”。“正恁凝愁”融合上下片詞情,意謂憑欄觀景思鄉,無非凝聚著如此這般的愁苦,將全篇的情意一一喚醒。
        久作孤客之困旅:漳汀南國多迤邐,天涯淪落久作旅
        孤客久旅自悲苦,抑郁之愁從古有。柳永浪跡天涯,久作孤客,漂泊羈旅,顛顛簸簸,往來無定,十分辛苦勞累,因此他在詞中也表現出了厭行苦旅之情。《安公子》中寫道:“當此好天好景,自覺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厭”,行役途中縱有良辰美景,也難使愁厭情緒舒解。最能體現柳永羈旅困頓、行役惆悵的莫過于其《八聲甘州》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此詞大約作于詞人飄游江浙時,全詞盡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其中“暮雨”、“霜風”、“江流”、“關河”、“殘照”等詞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暮雨圖,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全詞寄意遼闊,但也是感傷愁郁無限: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即淪落天涯、歸日無期——傷懷;二是羈旅萍蹤,深感無事淹留——苦悶;三是憐惜佳人凝望即相思太苦——孤獨,凡此三因,皆“孤郁”情結的點擊之處。且這三因層層深入,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癡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作者與佳人相比,愁情更進一步,“孤郁”正濃。
        在很多士大夫的人生歷程中,羈旅的體驗是相當普遍的。時間的鉛幕下,有多少風塵仆仆的身影,行走在他鄉遙遠的路上,千山萬水間,留下了多少疲倦寂寞的足印,又寫下了多少雋永卻沉重的詩行。
        柳永游弋輾轉到過很多地方,從汴京出發,到江淮一帶,又向南到鎮江、蘇州、杭州,也曾到過西蜀,足跡所至,便有些落寞傷懷。羈旅宦游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天涯游子,在異鄉的江邊從黃昏獨坐到深夜。面對呼吸可感的月光,天空有點孤獨,所以在瀟瀟而來的雨幕盡頭,親吻空曠的江面。仿佛第一滴雨就淹死了夏季,凄清的秋天就這樣不知所措地彌漫。雨后凄冷的霜風,遮住了望不盡的天際,浸透了說不出的淡薄。碧空如洗,我們面對的不是清朗的世界,而是秋季最小的雨滴,一種渺小而模糊的感受,在相隔不遠處,也許就在我們的靈魂里緩慢地生長著寂寞。
        所有曾經繁盛美好的事物都在寂寞中衰竭,花朵枯萎,草木凋零,世間的生命也隨之流走一般,自然在無聲中更替變遷,只有滔滔不斷的江水,依然無聲無息地向東奔流。也許只有這吐納百川的胸懷,才能包容人間無限的怨恨與哀愁。
        登上樓頭,望向云霧彌漫的故鄉,胸懷中充盈著無限的惆悵與眷戀。這樣的季節,登高臨遠真是殘忍的念頭,凝望著故鄉所在的遠方,心中歸去的念頭像拖韁的野馬難以自持。數年如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浪跡天涯的生活得到了什么?又是什么讓人苦苦地長期滯留他鄉?春風得意之人,大概不會這樣傷懷。只有窮困潦倒、流落不偶,漂泊異鄉的游子,才會在這一刻如此地思念自己的家鄉。不想停留卻又不得不停留,經歷無數的過往才發現時刻思歸的故鄉已是永遠回不去的遠方。
        那站在妝樓之上的佳人,也許正抬頭凝望歸人的方向,只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羈旅行役的悲苦,化做了一縷悠遠而沉重的相思。只是相思卻無緣相見。只能默默守在世界的兩邊,傾訴給無聲無息的自然。
        夢回故里之鄉思:舊時耍玩在桑林,萬水千山斷鄉音
        自《詩經·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伊始,人們就有根深蒂固的深摯濃厚的鄉土情結。對于離鄉背井的游子,這種心懷則更為凝重。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第》、崔顥的《黃鶴樓》等,都蘊含了濃郁的鄉情。舉頭仰望皓月當空,異鄉作客,兄弟姊妹安好?登高代我插一支茱萸。故鄉,如此的令人牽掛,令人斷腸,但愿這明媚的夜色能圓我夢,任憑幾回夢里驚魂,幾聲倚床太息。鄉戀情緒總是“剪不斷,理還亂”,每逢“草色煙光殘照里”,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對此,多情柳永自然不會例外,如其《八聲甘州》寫道:“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安公子》里也說:“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等都表達了深厚的思鄉之情。此中的“孤郁”之情之于柳郎,苦楚不堪言——漫游無定,帝京不期。惆悵孤郁,何其悲哉!
        宋代的詩人性格比較沉靜、平和,作詩抒感也不像唐人那樣張揚,但他們登高望遠時
    也難免流露出淡淡的憂愁。曾鞏的《登多景樓》中說:“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
    鴻。”王珪的《游賞心亭》中說:“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前者因自身困
    于宦途而對自由飛翔的鴻雁心生歆羨,可見心存抑郁。后者境界開闊,可是如此江山竟入
    “醉眼”,分明也有憂思。黃庭堅登上快閣,所見之景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
    分明”,相當的俊爽開朗,可是他接著就說:“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
    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滿紙不可人意清晰可睹。及至宋室南渡,陳與義在岳陽
    樓上發出浩嘆:“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陸游在瀘州南定樓上長吟:“江
    山重復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豪壯之中自寓悲慨之情。戴復古甚至討厭江陰浮遠堂
    前沒有山嶺遮擋他的視線:“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宋代的詞人寫到登高
    眺遠時更加憂思難任,晏殊筆下的登高凄惻憂郁:“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
    涯路。”柳永干脆宣稱:“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辛棄疾是豪放詞的
    大家,可惜他報國無門,心情郁悶,登高望遠時竟也覺得:“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
    螺結。”
        也許更多的人登高眺遠的原因是“所謂伊人”正在遠方,那就請他們聽聽歐陽修
    的勸告:“樓高莫近危欄倚!”假如你登樓遠眺的話,定會看見“平蕪盡處是春山”,從
    而想到“行人更在春山外。”那么何時才宜于登高呢?辛棄疾說得好:“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只有當你“不識愁滋味”的時候,才可以“
    愛上層樓”。
        中秋夜,皓月當空,銀輝灑地,灑下一地天籟。我仰望星空,踱步思量,這樣的良夜,該來點音樂才是,莫使金樽空對月啊。
        法國印象派音樂大師德彪西也曾掬一把月光譜成一曲人間天籟——《月光》,當是別有一番風情吧。
        月光是朦朧的,音樂也是朦朧的,冥冥中作者將月光下的情思和幻想融進音樂里去了。聽這音樂有“小園香徑獨徘徊”的味道,又恰似“風乍起,吹皺一池秋水”,激起陣陣漣漪。真是人也惆悵,樂也惆悵,月亮仙子也為之動容。莫非彼時作者觸景生情,月下思故人,“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一股淡淡的鄉愁揮之不去。
        如此美好的明月之夜,自然引發了作者的月下幽思和縷縷鄉愁。鄉愁是什么?鄉愁是一縷月光,鄉愁是一行清淚,鄉愁是一杯烈酒,鄉愁是一闋詩歌,鄉愁是一首樂曲……千百年來,人們就這樣把酒臨風,翹首望天,千里明月寄相思。
        在這萬籟俱寂的明月之夜,聽如此孤寂、縹緲的音樂,真有“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之感。縱然是良夜花香月滿樓,怎擋得住陣陣鄉愁。
        鄉音如酒如茶如水,無時無刻不沁透匆匆的背影,思念,實在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表述。再回首,踏進朝思暮想的故園,一切都面目全非,喝不到甘冽的古井水,看不到窗欞上鳥雀的落寞影子,聽不到好似天籟的蟲鳴蛙叫,只有記憶彈奏著寂寥的音符,清晰明朗起來。
        我并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了那滿枝丫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徘徊于追憶與憧憬的間隙,風雨在雙頰留下了滄桑,誰說歲月無痕,它本無痕,卻在每一寸飄過的角落留下嘆息,如訴如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徜徉于霓虹渲染的車流之中,人潮淹沒了無奈,四季變得無限蒼白。在秋歌里,難覓金黃,尋一方凈土,讓思緒如風飄蕩,越過千山,越過萬水,溫故泥土夾雜著野花的芬芳,也讓故鄉的風帶來久違的清涼。在他鄉,“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任年來年去,皓首白頭,何事苦淹流?人之一生,因希望而追求,因追求而使人生日日艱難起來。清涼月光,凡人共求,然而月光并非照耀著每一個人:佛心之無私正如命運之不公。許多人爬上了梯子的頂端,才發現梯子架錯了墻,仰天長嘆,一不留神就看到了命運幸災樂禍的臉。光陰的故事里,每個生靈都在追求中安慰,在安慰中追求。追求完美的人生實際上是在破壞完美,因為在這些人的眼中,稱不上完美的東西只配做文明的碎片;然而這世上完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人們常常武斷地認為世上只有自己追求的東西才是惟一美好的。于是便要求別人同自己一起去追求,殊不知每個人的生活準則都像一件舊衣,對自己得體,對別人不一定適合。成功的樂趣并不在于達到了夢寐以求的目標,而在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樂而忘疲、樂而忘憂的追求之中。因此,常在成功這后,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撥劍而起,四顧茫然。
        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
        風住塵香花已盡,獨倚危樓,平林秋月風滿袖。經苦難而不萎,歷榮辱而不驚,那是入得境界的。我們大多是凡人,過一份似水流年的生活,每每沉溺于追求之時,耳邊卻響起陣陣悠悠的牧笛。把路走絕是種精神,急流勇退是種境界,就像古老的運河,緩緩地流向目光不能及遠方,那種追索曠遠的感覺,比之黃河長江的一瀉千里卻是另番滋味了。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歷磨難而不迷失。得不到明月的影,但求留住自己琥珀的心。疏竹寒潭依舊在,輕風四流,不知何處,而大雁,大概已飛到南方去了?
        《八聲甘州》上篇寫景,下篇抒情。霧秋所作。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本已氣肅天清,明凈如水,卻又加此一番秋雨。“雨”“灑”已覺振爽異常!素秋清矣,再加凈洗,清至極處--而此中多少凄冷之感亦暗暗生焉。其下緊接一個“漸”字,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加倍峻肅。舉目關河,春夏滋榮盛之氣已盡,秋來肅殺凋零之氣已濃,草木不芳,一片冷落之景象。于此,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殘照當樓”此際詞人乃覺遍宇宙的悲哉之秋氣,似乎一齊襲來,要他一人禁當!再下則筆致思緒,便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不忍”,所看到的是更引起鄉思的景物。作者的連年漂泊,是為了追求什么呢??雖有鄉思牽掛為何還是漂泊?更加深了語氣。寫出作者內心的痛苦、渺茫的情感。“歸思”和漂泊的矛盾,由自己的思歸心切,想起自己妻子也在懷念自己。目“想佳人妝樓禺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妻子經常在樓上看著船遠遠的歸來,誤以為是丈夫的歸來。倚闌干處,正憑凝愁”于最末幅點出全篇題目。這首詞最大特點就是把抽象用具體表現出來!
        本詞是柳永羈旅行役詞中的名篇。《甘州》原是唐人邊塞曲之一,聲情是激壯的。今所傳《八聲甘州》,因全調共八韻,故稱八聲。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首句以“對”字領起,登高臨遠,展示了暮雨瀟瀟的江上清秋景象。“瀟瀟”寫出雨聲,“灑”寫盡雨勢,“洗”寫秋雨之結果。雨能引起人的感發,黃昏的雨引起人的感發更深,因為黃昏景色變化得更快。這里既點明地點、時令,也為全詞奠定了感情基調——秋為之言悲也,雖然雨后的黃昏天高氣清,悲愁卻隨之襲上心頭。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接著寫雨后的景色。此三句被蘇軾譽為“不減唐人高處”,大概是指這其中感興真切,氣象恢宏,高遠。“漸”是逐漸的一個過程,這更增加了一段時間感。“緊”字寫風,指強勁的風,與前面的“瀟瀟暮雨”相呼應,寫秋天的風風雨雨交相侵襲。關河冷落,隱含著悲涼的歷史感。殘照當樓,只有一輪殘日的余暉,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這里柳永沒有正面寫悲慨,但他寫出了大自然,寫出了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陽滿目,每一個景色都包含著深沉的悲慨。
        然后視野漸收,寫到蒼茫大地上的自然生物,“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放眼望去,曾經生機盎然的草木凋零了,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消失了,這增加了更深的悲哀。“物華休”三字,似乎包含了作者心中所感的生命無常,事業落空的所有悲哀。最后目光落到長江上,面對深秋的悲涼與蕭瑟,它竟然保持了一貫的沉默,默默東流,可這長江水無語東流是永不改變的,這其中此片句句寫景,句句關情。
        下片寫他的懷念,“不忍登高臨遠”,明明已經登高,卻還偏說不忍,說“不忍”實是不能忍啊。“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其實只不過是自我安慰。故鄉渺遠,望而不見,歸緒難理,更加無奈。“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這是詞人的自省,自責,也是他羈旅一生的悲劇命運所在。陶淵明說:“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柳永在這里想到自己不過是為了一點口腹生活就被別人驅役,含義十分悲慨。一個封建文人與科舉絕了緣,其生活之潦倒、行蹤之無著、內心之酸楚又豈是語言能形容的?柳永這一問真是“欲說還休”。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此句具體形象地刻畫出“佳人”妝樓遠眺的癡情,惟其癡情,游子才先入為主,使其產生視覺的失真——把他人的歸舟誤認為是游子的歸舟。而這一具體感人的形象又是詞人痛苦懷想中產生的幻覺,于是,一種相思,兩幅幻景疊加,虛實相應,極大地增強了藝術張力。這種寫法就是一般人熟悉的古典詩詞中常用的“從對面著筆”的手法。最后兩句由佳人回到自己,字面上是對“佳人”句承接,佳人苦苦思念游子時,不免產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的猜測,她哪里知道此時游子正和她一樣倚闌遠望,滿腹鄉愁!實際此句與首句呼應,是全詞的注腳,使整首詞都籠罩在濃濃的愁緒中。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所謂歌者出場,我們可以設想作者站在關樓上,面對著秋色,這樣他心里便生出感嘆:花木都飄落了,景物凋殘了。古老的《易傳》把乾卦四德元亨利貞和四時配合起來,使其具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義。秋是結實、收縮、收獲,有向靜之意,這里是靜的提升,可長江水呢無聲東流,卻是靜中有動了。
        在桂香的深處,在桂樹林的深處,坐落著宋代偉大的詞人柳永的紀念館。站在大門外的石牌坊前,可以看見九曲溪靜藍的溪水,鏈帶般地纏繞著武夷山秀美的山峰。假若沒有這樣一灣又一灣的溪水,靜藍在柳永的家鄉,靜藍在柳永的童年,靜藍在柳永青少年時代的記憶里,或許就沒有柳永溪水一樣婉約的宋詞,流淌在許多中國人的心靈之河里。從宋朝一直流淌到現在,還不知要流淌到什么時候。或許只要有中國男人的地方,就會記憶起柳永,記憶起中國男人性格里最為婉約的一面,最為多愁善感的情緒。
        一條河流在一個地方流淌,除了滋潤河流兩岸的田野和森林、村莊和稻田,還會滋潤一個地方優秀的男人和女人。柳永生長在九曲溪畔,靜藍的溪水簡直滲透了他的靈魂,當他在吟詠“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時候,九曲溪的水就像一口靈犀的泉,汩汩澆灌在他的長歌短章里。當一個還有幾份古典或者經典之心的中國男人,在曾經孕育過柳永的九曲溪里漂流而下,一定會把自己乘坐的竹排誤以為柳永詞里的蘭舟。當他掬起一捧九曲溪水,又輕輕的從指縫間滴落,一定會把這些藍色的水滴看作是柳永詞里的千里煙波,或者是彌漫在柳永詞里的瀟瀟暮雨,灑遍了無限的江天。
        九曲溪向前不知疲倦的流淌,似乎它的水流穿過山崗,已經濕潤了柳永紀念館前面的桂花樹的葉子和米黃色的桂花,讓它的濃香布滿了整座山崗。但是,透過桂花樹的枝椏和葉子,一個男人,聞到的已經不是桂花的香味,而是柳永詞里比桂花還要濃烈的心情。柳永的一生,生存在一個讀書人的悖論里。他十分的理解一個詞人的一生,“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但是現實里的他,卻生活在他的認識之外。他和中國的每一個讀書人一樣,在內心里充滿了個人的輝煌欲望和遭遇冷落后的悵惘與寂寞。柳永第一次考進士不幸落第時,便寫了《鶴沖天》,來表達自己的不平與哀愁。“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把他自己的才華,表達的淋漓盡致。然而,才華是擁有才華者最大的敵人,柳永也是如此。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的詞,看到了一個詞人橫溢的才華,也看到了一個詞人的狂傲和狂放。當柳永再次及第時,宋仁宗變得很像一個詞人,變得很像一個理解柳永詞義的人。皇帝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很簡單的一句話,柳永的進士夢就破滅了,一個詞人夢想的輝煌就破滅了。一首詞改變了柳永的一生,不知是詞人的幸運呢?還是詞人的不幸呢?柳永自己說不清楚,宋仁宗自己說不清楚,宋朝之后吟誦柳永詞的男人們,恐怕更是說不清楚。這種許多男人們都說不清楚的東西,或許就是命運,就是一個詞人的命運。
        九曲溪在柳永之前,就在武夷山的峽谷里流淌。它擁有自己的道路,擁有自己的歸程,千年不會改變,萬年不會改變。柳永是一個詞人,是一個人,他從此離開自己的故鄉,過著一個流浪男人的生活,卻沒有自己的歸程。一個人不是一條河流,一個人的命運也不是一條河流,一個人的前程也不是一條河流,柳永的命運當然也不是一條河流。他離開了自己的武夷山,離開了自己的九曲溪,生活在另外一個江南。他死的時候,已經沒有埋葬自己的能力。是秦淮河的歌女們集體贊助,才在江南埋葬了偉大的婉約詞人柳永。
        九曲溪畔的柳永啊,永遠留在了江南,那杏花春雨的江南啊!
        天地蒼茫,鶯歌燕舞,花草飄香;風月無情,悲歡離合,醉倒天亮!人生路上總不平,如大海般有時風平浪靜,水如碧濤;有時翻云覆雨,怒濤難消。人之有七情六欲,因以心泛漣漪,胸生波濤。或憂國傷民,恨懷才不遇;或感傷春去,悲逢秋寂寥;或思鄉情切,嘆家人離別。
        是故人心難順,每每流露哀嘆不滿。更有甚者,日日登高望遠,憑欄目斷,黃昏時候,故國晚秋,看杜鵑啼血,大雁南飛,柳絮吹落,宮花寂寞紅透,便心中波瀾翻涌。面對淡煙流水的幽幽花屏,臨晚鏡,傷流景,嘆少年青絲如今已兩鬢星星。不禁悵恨天地為何如此無情,作弄人生。于是乎大嘆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嘆罷,只借酒消愁,了此孤寂一生。“寧可枝頭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既然一切已定,何不坦然接受,“偷得浮生半日閑”?乘此良時,享受人生,在不快中縱情歡樂。珍惜現在的日子,好好對待身邊的人,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不亦樂乎?豈不勝日日醉酒悲歌?放下憂傷,忘記哀愁,走出高高的西樓閣,聽悅耳的夜鶯聲,看流連忘返的化蝶,不要把小雨看得哀傷凄涼,當作是人生的新開始又如何?
        柳永,北宋詞人,善填詞,對生活愁緒的獨特體驗入木三分。少年時期文才滿腹,壯志雄心,青春蓬勃。來到美麗的杭州,看到況世盛景,寫下成名之作。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成為了西湖絕唱!然而年齡的增長,對腐敗官場,腐朽朝廷的日益失望,加之被貶一個偏遠的小邑,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使他毅然辭官反鄉。“歸去來,平生況有云泉約”,這也是當時最好的出路吧?在家鄉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與妻兒再續前緣,那寒蟬的鳴叫怕也悅耳了吧!
        歲月悠悠,歷代騷人墨客登高做賦: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亦無非是“殘陽,西樓,瑟瑟,蕭蕭,傷悲,黯然,神傷,闌珊,淚,雁,斷,夢,落紅,夜雨,腸斷,風月”之屬。而真正能灑脫者又有幾人?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在生活節奏忙碌的現代社會,希望能在煩惱中靜下心來,好好享受人生,你會發現,你所追求的——實際上就是你內心的寧靜……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秋暮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絮絮的秋風,殘花落處,滿目煙雨開始用那瑟瑟的落英裝訂著書冊。
        暮色四合,怔怔地仰望。風輕云淡的天空,遠遠地幾星寥落。心事浮沉,思緒終如浮云般游移,如久經煙塵歲月浸淫的老人,終于懂得:人世有太多的無奈與不舍,生命的本真就是飄浮。在朝云暮雨的煙塵里,秦時的明月早已黯淡,漢時的城關也已瘦彎,那長安的桃紅李白亦已凋落。不知還有多少幽幽怨怨的精魂、幻而又幻的金戈鐵馬和淡定自如的羽扇綸巾?折戟沉沙,灰飛煙滅……
        無邊的蕭條和陰霾的暮色,一岸白了頭的蘆荻,卻永遠無法說出那些白頭偕老的祝福。
        害怕與風霜相遇,遠走高飛的候鳥褪下的棄羽,再也沒有了起飛的日期,只能,只能去做落葉的伴娘……
        秋日的暮色里,留下了一頁頁的空白,而扉頁上寫著:“熏一縷香,我為你鎮紙端硯;沏一壺茶,我為你素手輕展書卷;會心一笑,我為你摘盡華發,相擁成一個童話。”而后用油紙包好,默默塞進歲月的抽屜……一程依戀百年孤旅喬喬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是凄涼憂傷的寂寞。
        “一人獨釣一江秋”是悠揚瀟灑的寂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豪邁壯闊的寂寞。
        有人說:“寂寞如茶,真正值得品嘗的是那隱溺于凄苦中的一縷清香,其中滋味百轉千回,如云如月,清雅幽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更有豪爽者說“寂寞如酒,我將抱壇而酣睡”。
        而我說:寂寞就像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香醇可口、催人清醒。
        一個新的開始或許是個不錯的答案。人生無法再次選擇,我只好將外化的事物粉刷一新。
        一直以為自己是個靜不下心來的人。常因無法潛心做一件事情而叫人心生埋怨。安禪靜坐,心空無物。對此我也只有望塵的份,連莫及的想法都不敢有一絲一毫。我仍未靜不下心的理由或許是缺乏動力,也真想找到一個人能點住我驕躁的眉心,然后輕如泱云般叫我“莫躁,勿念,一切安好”。我至今仍在尋找……倘若他日當真尋到,亦是三生有幸。其時無論云和風吟,雨打霜欺,都不會動容我些須,而只甘心偏安一隅的罷。
        讓懂的人懂。讓非難的人非難。終留不住的思。且行且尋。
        好了,用三變的詞作結吧——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王國維更以此與蘇軾《水調歌頭》媲美,認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由此可見它在詞史上的地位。
        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谿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于詞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
        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本詞寫的是懷鄉思人的凄苦心情。詩人在暮雨蕭蕭、“霜風凄緊”的秋日“登高臨遠”,面對著“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萬物蕭疏,大江東流,難免勾起懷鄉思人的悲秋情懷,然而又能對誰訴說呢?
        上闕:集中筆墨寫景,滲透的是悲秋情懷。秋雨,秋風,秋陽,秋華,秋水,詩人將這些景物一一鋪陳,在悲秋的同時,渲染了氣氛,為下闕寫“愁”做了很好的鋪墊。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個季節,一種時令,并非實物,是無法“洗”的,但作者卻認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來的,一個“洗”字,將“秋”化虛為實,使人覺得生動、真切,覺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狀如在眼前,仿佛能夠看得見,可以摸得著了。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巧妙地從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蕭瑟、肅殺,句首一“漸”字,表明凄清、寒冷、蕭瑟、肅殺的程度在日漸加深。面對如此凄涼慘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鄉和親人。在詞的結構設置上,這三句詞又承擔了總領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順理成章,一氣鋪陳而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詩人在繼續鋪敘秋景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對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既反襯了“清秋”的凄清悲涼、蕭疏頹敗,又化江水無情為有情,蘊含了詩人懷鄉思人的悲憫情懷。
        下闕:重筆抒情,寫懷鄉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懷念的人的聯想,寫到未出場的被懷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獲得層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想要“登高臨遠”眺望遙遠的家鄉,又“不忍”,原因是思鄉過切,歸鄉不能,矛盾心理可見一斑。“歸思難收”,極言鄉愁之凄切。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回顧反思。回首前塵,多少年來四處奔波,行蹤不定,實無可在他鄉久留的理由,該回歸故鄉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罷,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形象具體地再現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達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詩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來點染離情別意。詞作情景交融,陳展鋪敘,體現了柳永詞的風格特點。這種情景交織展開鋪敘的寫法是長調慢詞新發展的一種寫法,柳永詞在這方面有重要創造,這首詞也是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這首詞在結構構思上頗具獨到之處,詞中起領起作用的“對”“漸”“望”“嘆”“想”等幾個單音節詞,語氣短促,起句有力。如“對……漸……”兩個短促的單音節的起句和“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秋之景象,就使讀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纏綿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種蕭颯高遠的秋聲秋色。“是處”、“惟有”等詞語又在轉折處巧妙地起著銜接的作用,進而使詞作極盡鋪陳又語言順暢。
        作品還具有意境舒展高遠,寫景層次清晰,抒情淋漓濃郁,語言通俗形象凝練,氣韻渾厚清勁精妙等特點,堪稱敘寫離愁別緒這一傳統主題詩詞之上品。
        作者在暮雨瀟瀟的秋日登高望遠,滿目山河冷落,殘照當樓。大江東去,不由勾起作者思鄉懷人的愁情;這種愁情卻無人可與訴知,更令人感傷悲切。
    ——全詞意境舒闊高遠,氣魄沉雄清勁;寫景層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凝練,氣韻精妙。千古來深受詞家嘆服欣賞。  
        縱觀全詞,非獨結尾統攝全篇,上下片十八句無不經緯分明,絲絲入扣。上片寫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織,以“對”字開篇,“登高臨遠”過片,“倚欄”落腳,又以倚欄凝愁照應江水無語,有如常山之蛇,關節響應,救首救尾。柳詞鋪敘而不散浸,于此可見一般。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鄭文焯《與人論詞遺札》)將志士悲慨與兒女柔情結合,體現剛柔相濟的藝術美。用單字去聲作為句首領頭字,也是一大特色,“對”“漸”“望”“嘆”“誤”等用于開篇與轉折處,骨節靈通,強而有力,如點睛之龍破壁而飛。
        秋天伴隨著秋風秋雨蹣跚地走來,此時北國已是黃葉滿地,紅楓似火;然而,南方仍綠滿枝頭,郁郁蔥蔥。只有抬頭望,藍天一排排的大雁掠過;夜半里,一陣陣淅淅瀝瀝的秋雨。才察覺出:天涼好過秋!
        秋天,似乎是最值爭議的季節。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春天,永遠是人們歌頌的主題;冬天,"北國風光,千里冰峰,萬里雪飄",白茫茫的一遍,也總是使人聯想起悲涼凄楚的一幕。只有秋天,或褒或貶,多了幾分評價,平添了幾分色彩。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大詞人范仲淹眼里的秋天,是異樣的秋天,西風呼嘯,駝馬嘶叫,兵士吟唱,草木繁響,嚴凝肅殺。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秋,無論是北宋大臣范仲淹,或者南宋通俗詞人柳永,都看成是游子落魄他鄉,最惆悵,最落寞的時光。秋的心情就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秋,總是與一個愁字緊密相連。鑒湖女俠秋瑾,豪氣半生,對著秋,只能無奈嘆道:"秋風秋雨愁煞人。"秋,似乎永遠是國破家亡的夕陽前的映照。南宋遺臣張元干對著淪陷的山河,用秋風抒發自己的心情。"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草堂詩圣杜甫也把茅屋被破妻小呼天愴地歸罪于秋風。一曲《秋風為茅屋所破歌》震天動地,與《三吏》、《三別》馳名于世。
        把秋寫得最浩蕩、最遼闊莫過于辛棄疾。"秋水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但是末尾還是留下悲涼的一筆:"問何人,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能用平靜,超然物外的心態,看透秋的意韻,卻是山水畫大師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個平和恬靜、潔凈高遠,朗朗的秋!
        同樣面對秋,豪氣萬象的人往往尋覓到瀟灑淋漓的意境。他們心中的秋天,永遠是最遼闊的空間。這是,心情最為放逐,最為自由的天氣。唐朝名將嚴武在《軍城早秋》中寫道:"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秋,充滿了激情,充滿了豪氣。
        造反英雄黃巢面對黃花燦爛的秋色,興奮的擊掌:"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送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秋風,是農民革命的鼓聲號角,是摧毀封建王朝的劍戟刀槍。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今天,秋風秋雨又瀟瀟灑灑地來到人間。在這充滿矛盾,充滿爭議的季節里,你又用何種心情,何種境界,讀出秋天的韻味呢?
        揚之水教授說:“宋代奠定雅的基調,這使到明清后世追求風雅,都以宋人為標準。”
        宋朝詩人蘇東坡有名句:“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于潛僧綠筠軒》),從中可看出宋代文人士大夫對“雅”十分在意。
        王筱云教授說,宋人的雅俗觀念特別強,他們尚雅、趨雅,雅與俗對峙,因而才有“都下富兒,雖脫村野,聲態可憎”如此刻薄的對“俗”的批評;但在雅俗之間,又圓融相通,俗中求雅,雅中有俗,既有市井俗文化,也有士大夫階層的雅文化,彼此之間相互交匯,例如柳永的作品表現了市井小民、中下階層文人的生活,而其作品既有俗詞,也有雅詞,但柳永詞“俗不傷雅”,“雅不避俗”。她以柳永傳頌千古的《八聲甘州》作為例子: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王筱云教授說,《八聲甘州》中的“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是雅,“想佳人,妝樓顒望”則俗。柳永的詞亦俗亦雅,雅俗共賞。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秋日發出過數不清的感慨。
        這些感慨中,雖然有的人格調低沉,把秋天描寫得凄涼冷漠,甚至肅殺可怕,但更多的人是對著秋天歡呼、歌頌、贊美。他們描摹秋色天色彩斑斕、高曠深遠、莢不勝收。如:“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唐,王維);“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唐·王勃);“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江漢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動萬山秋”(明·謝榛)。此類佳句,舉不勝舉。看,秋景是多么氣象萬千,引人入勝。
        但秋天最具特點的,是成熟和豐收。舉目四望,果樹的枝頭碩果累累,蘋果鮮紅,梨子澄黃,葡萄透紫,棗子晶亮,石榴裂嘴憨笑……大地更是一幅色彩濃烈的圖畫:那滿山遍野的稻子、玉米、谷子、大豆都變成金黃一片,映得長天都分外光輝照人。霜后的楓葉,紅得如火,燃遍了山梁坡坎,使彩霞都頓然失色。這氣勢磅礴的畫卷,除了大自然外,任何大手筆都是描繪不出來的。
        我熱愛秋天,愛得就是它的成熟和豐饒。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少年時代是春天,青年中年時代是夏天,老年時代就是秋天。
        人生的秋天,也如同大自然的秋天這般輝煌,它最美之處也是成熟和豐饒。
        孔圣人對人生的概括有段名言是“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人是從四十歲以后才走向成熟,五十歲以后才真正成熟起來,才算進入人生的佳境。
        這時,人的思想才開始成熟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萬事萬物能夠進行冷靜的理性的思考,對風云變幻的世事具有洞察能力,干事業能從容提出面臨千變萬化情況的應對措施。
        成熟和豐饒是連在一起的。老年人經過長期奮斗在各自的領域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他們大多具有取得更大成績的雄厚實力。在世界名人中,不乏在晚年做出了更杰出貢獻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理論家;即使在我們周圍的普通人中,晚年奮斗不輟,做出令年輕人驚嘆的成績的老翁老嫗也比比皆是。
        四季有冬天,我認為,人生是沒有冬天的。即如夕陽,如果沒有陰云籠罩,它在落山之前會一直是光輝燦爛的。
        人生的秋天永遠是輝煌的! 

    ⊙于千萬年之中,于千萬人之中,在時間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遇上了你!如果有一天你走的太倦,只要一轉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邊,不管離多遠,不管多少年,化這祝福為藍星點點,閃在晨曦,閃在日暮,閃在你生命的每一寸空間,五象之鷹圖書館祝你開心每一天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性猛春交XXXX|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 无套内射视频囯产|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av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播放VA|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人人做爽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亚洲高清日韩专区精品|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日韩av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极品|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成人片|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噜噜久久噜噜久久鬼88|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午夜无码区在线观看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