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船 文化是帆 ——江西九江文化旅游建設紀實 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文化旅游產業首先要有“由頭”、“看頭”,還要有“玩頭”,最后才是有“賺頭”。 九江市市長殷美根: 在經濟建設中,文化產業要發出強音,文化實事與民生實事一并安排。
這是一座山水資源得天獨厚的城市:萬里長江、千里贛江、千頃鄱陽湖在這里交匯,秀美匡廬在這里雄峙。 這也是一座人文歷史積淀豐厚的城市:養育了陶淵明、黃庭堅等文化巨擘,更有李白、白居易、朱熹等2000余位文化名人在這里留下千古印跡。 九江,這座贛北歷史文化名城,正承前啟后,濃墨重彩地書寫著文化旅游建設的新篇章。 建設有靈魂的城市 前不久,全新的九江美術館在江南最大的竹建筑園林——九江南湖公園翠竹院落成。這處投資近2000萬元、園林面積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的美術館的落成,讓九江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胡毅欣喜若狂:“九江素有江西書畫界‘半壁江山’之稱;新美術館的建成使九江多了一個很好的‘文化窗口’?!?SPAN lang=EN-US> 事實上,九江美術館的建設,在九江文化設施建設全景中,只是“一斑”。據九江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柯亨龍介紹,近幾年,九江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書畫院、濱江生態文化園等建設和改造共投入資金10億余元,超過了過去十幾年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總和,為九江文化發展和騰飛打下了一個良好的物質基礎。他說:“這對我們文化系統來講是天大的喜事,項目之多、投入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 尋訪于九江,在老城區潯陽街頭,隨著濱江文化生態園、大中路西段和庾亮南路歷史街區等一批古建筑的恢復與整治,描繪了一幅幅文化名城的美麗畫卷;在新城區八里湖畔,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博物館等一批公益文體設施拔地而起,令人耳目一新;在廬山,毛澤東詩詞苑、五教祈福文化園等場所掩映在秀美山川中,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世代居住在九江城里的市民蔡萌萌用“驚喜連連”表達她的感受,“城市越來越美,也越來越有文化氣息了!”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苯魇≌f副主席、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說,“目前九江正處于快速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階段,我們在指導思想、工作推進和項目投入上,絲毫沒有放松文化事業產業的發展、絲毫沒有削弱文化事業的工作地位、絲毫沒有減少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九江的山水資源將融入在城市建設中,有效整合好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資源整合就會形成合力,形成競爭力。” 讓文化潛能得以充分釋放 近年來,到九江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游覽線路,九江市旅游局的工作人員稱之為“跟著課本游九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語文課本共選180余篇古詩詞文,其中寫九江的就有9篇,約占二十分之一,即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蘇軾的《題西林壁》和《石鐘山記》,白居易的《琵琶行》、《大林寺桃花》,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周敦頤的《愛蓮說》。 “旅游與文化緊密相連,文化是帆,旅游是船,文化之帆越強,旅游之船越快。”九江市旅游局局長杜少華說,“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蓬勃的文化事業發展,為九江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幾年,九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完全證明了這一點。”九江市提出,要充分發掘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把九江發展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旅游休閑中心城市,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勝地。 “九江文化的多樣性,為旅游業注入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我們要充分發掘名人文化內涵,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提升九江旅游的品位?!本沤惺虚L殷美根說。他介紹,目前,九江正堅持“保護、挖掘、整合、建設”的原則,推進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做到保護依舊、修舊如舊、建新仿舊;在開發現代文化旅游項目過程中,著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整合一批文化旅游資源,使山上山下、城里城外連成一體,構建“大廬山”旅游格局。 在九江建設規劃圖上,中信廬山西海國際生態旅游區項目、白鹿洞文化園項目、夢幻廬山項目、青銅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大千世界”文化娛樂項目等標識令人矚目,九江的文化旅游產業又將迎來新的飛躍。 “文化和經濟是互動的?!苯魇≌f副主席、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說,“文化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推進必然對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SPAN> 近年九江市旅游增長表 《 光明日報 》( 2011年10月23日 04 版) 記者 胡曉軍 通訊員 周云飛 |
|
來自: Z教授的e > 《高星級酒店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