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九江市啟動洋街建設項目。
圖源:九江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網站 九江洋街建設項目為全市重點項目,項目建設地塊位于潯陽區濱江路以南、潯陽路以北、交通路以西、廬山路以東。項目總占地面積約90畝,總建筑面積約18萬方,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九江開埠文化的展示區、體驗式消費的集中區、市民和游客夜生活的聚集區,將有力支持九江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項目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動工,由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負責施工,上海哲匠機構負責商業策劃、招商工作。市文旅集團力爭用兩年時間建成運營項目。 資料來源:九江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網站 作為一種文化保護機制,自1982年起,我國對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由國務院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公布了139個,占全國城市(672個)20%。然而,有著悠久歷史的九江市卻一直未能入選。究其原因,當然是之前的文物保護不力所致。 歷史名城有多種類型,九江具有較大優勢的當為以英租界為中心的“近現代史跡型”,即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 英租界的建立是九江乃至江西省近代史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事件之一,本系列將有多篇與之相關。英國在華7個租界所在城市(上海、廣州、廈門、天津、漢口、鎮江、九江),目前僅余九江未能名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試行)》(2020年)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對照相關標準,九江對原租界區域的修復改造是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所做的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也是建設旅游城市最有價值的工作之一。本系列第一篇,選取兩年前發生的這一事件,也是為了褒揚相關部門近年來為發掘、整理、保護、宣傳本地歷史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保護文化遺產,實乃功在當下,惠及子孫之事。 修復后的大中路老街區 筆者攝于2021年2月 有意思的是,出于某種原因,在已建成洋街規劃范圍內的的九江租界博物館區域,“洋街”被改成了“陽街”。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是記錄江西九江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擷取九江市及下轄十個縣市歷史上發生的較有影響力的事件,配以相關的歷史照片、新聞圖片、文獻書籍及筆者拍攝的影像資料,并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做出適當評述。 本系列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當日發生的一個事件,如當日無合適的事件,則在當月中選取(史料記載中有月份無日期者)。由于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舍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