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遲鈍,假裝無知
有全知全能的父母也是件可怕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孩子都不需要開口,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們馬上就知道孩子要什么、想什么。
對此,白如芬表示憂慮:如今大部分父母都受過良好教育,他們覺得自己可以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或環境,為孩子解決一切困難,但不可避免地變相剝奪了孩子思考或交流的機會。事實上許多不愛開口的孩子,其中很大一部分家里都有個格外細心能干的媽媽或者爸爸,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因此,與孩子溝通,父母不要太獨斷,不妨退一步,假裝不懂,慢慢等孩子表達出來。
親子沖突,理性應對
貝貝的媽媽向記者抱怨:“孩子今年3歲,本來可愛聽話,可是近來卻非常任性,比如就是不穿事先給他選的衣服,一早起來還大吵大鬧,偏偏固執的要自己從衣柜里選衣服穿?!?/P>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的煩惱,孩子3歲以后,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經常與大人發生摩擦,甚至故意跟大人唱反調,家長們往往很頭疼。
針對此現象,白老師指出:“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像貝貝這樣與媽媽發生的沖突是很正常的,這恰恰說明,孩子的心理發展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決策能力,親子沖突對孩子產生的作用如何,取決于父母的反應,適當的親子沖突有利于雙方更深層次的交流,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情緒,不要輕易責備孩子,同時要勇于向孩子道歉。”
親子溝通是孩子成長的心靈雞湯,是技巧也是藝術。良好的親子溝通,能夠豐富孩子心靈,使其樂觀向上,為未來的成長鋪墊成功之路。天才寶貝根據其豐富的行業經驗給我們提出建議:
1、尊重孩子,放低視線,最好能夠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說話。
2、肯定孩子,讓他多說。家庭生活中的很多決定,不妨多聽聽孩子的,對于合理的建議,充分肯定并采納,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樂于表達。
3、不要把家長的意見加諸于子女身上。價值觀和信念愈有彈性的父母,愈容易調整自己、也愈容易接納子女、與孩子感同身受。
4、和孩子溝通,父母要多點耐心。可以假裝無知,多提問,讓孩子回答,并表揚孩子,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多開口,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