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參膠囊 康熙的“回心方”芪參膠囊作為治療冠心病的中藥,其發展由來也有一段故事。這就要追溯到康熙帝年間。 按照現代醫學的說法,康熙帝得的是冠心病,且因康熙帝發病時年老體衰,病情危重,在無法進行心臟病手術的當年,這已是不治之癥。但是在“回心方”的調理之下,康熙帝又延續了5年生命,直至康熙六十一年病逝。 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五十六年春夏之交,康熙帝漸覺虛弱,心悸不安,心跳之時容顏頓改,胸中有結,兩乳之中劇痛。御醫認為,此乃痰瘀留滯,心脈痹阻,氣虛血瘀,心失所養,為“胸痹”,屬“本虛標實”之證,遂建議康熙帝長期服用具有補氣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的“回心方”。 芪參膠囊由“回心方”基礎上而研制,并保留了山海丹活血化瘀的療效,同時還擁有更好的滋陰、潤燥作用,不但避免了“面紅口干”,且補益保健功能更為突出。 芪參膠囊是由黃芪、人參、三七、水蛭等精制而成,具有益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該藥按照君、臣、佐、使原則配伍。方中以黃芪、丹參為君藥。其中,重用黃芪,以大補脾胃之氣,使氣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丹參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與黃芪相伍,可益氣活血,標本兼治,相得益彰。方中以人參、三七為臣藥。其中人參健脾益氣,可助黃芪以補氣;三七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可助丹參活血化瘀。方中以茯苓、水蛭、紅花、黃芩、葛根、玄參、制首烏為佐藥。為增強君臣藥的益氣活血之力,方中配茯苓,以益氣健脾;配水蛭、紅花,以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因黃芪、三七等為溫燥之品,久用易化燥傷陰,且水蛭等活血化瘀之品又易耗傷陰血,加之淤血內停,日久化熱,故當配伍養陰清熱之品。 據《本草綱目》載:“黃芩氣寒味苦,苦入心,寒勝熱,瀉心火”,用黃芩可直達病所,防止溫燥耗氣傷陰;另有清熱養陰,解熱生津之藥葛根、玄參以助養陰生津;制首烏苦甘微溫,善補精血。以上各藥同用,既可增強君臣藥益氣活血之力,又能清熱養陰生津,使氣血得補、瘀血得除而不變生他病。方中以甘草為使藥,以調和諸藥。諸藥相伍,共奏益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祛瘀通絡,諸癥自愈。 從中醫辨證分型結果分析,芪參膠囊適于治療氣虛血瘀型、心腎陽虛型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療效顯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