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學生多為15—19歲,屬于青年初期,也稱青春中期。處于一個獨立走向社會生活的準備時期,生理發育已基本成熟,但仍未完全成熟,心理發育相對落后于生理發育而呈現出不平衡性,動蕩性,閉鎖性。應試教育下的高中生一代,所有的空間、時間都被壓縮到了最低限度,為了緩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短、平、快成為高中生閱讀的價值取向,加上自身心理發展的特點,高中生的課外讀物在選擇上更傾向于追求個性化、自我化、自由化,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尋求共鳴。心理發展上的特點決定了高中生在課外讀物上的選擇,呈現出一種淺閱讀的傾向,與內在自我成長需要密切相關的讀物是首選,這些將會導致他們人文素質的平面化、平庸化、低級化和審美情趣的世俗化。 國內許多研究對影響閱讀的心理因素進行了分析,卻沒有全方位的、具體地從高中生該年齡階段特有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而只是進行大概的說明,也沒有就此心理特點說明對課外閱讀的影響。劉微的《當代高中生價值取向調查》(2000年第12期,《教學與管理》),黃榮光的《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價值取向》(2005年第3期,《語文教學通訊》)等都只是針對其中一面進行調查與研究。課外閱讀雖然主要是學生獨立閱讀,但也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長期以來,高中生的課外閱讀缺乏正確的指導與引導,或者泛泛而談,尤其是不少老師不懂得、不重視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引起的閱讀走向及其閱讀讀物的選擇,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很多問題。 從國內當前的現實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青少年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以提高自身素質,而教育制度、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阻礙,深入了解高中生心理特點及其對課外閱讀的影響,成為當前教育不可忽視的話題。此課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了解這一年齡引起的各種心理變化,對引導高中生如何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價值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有利于對他們的課外閱讀進行正確的指導,培養他們健康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價值取向和文學素養,使課外閱讀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高中生心理特點 中學階段分為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高中階段又稱為青年初期,從14、15歲開始到18、19歲。青年期是個體身心全面成熟,開始走向生活,承擔社會責任,成為正式社會成員的時期。經過初中階段生理及心理發展上的劇變和動蕩,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開始趨于成熟穩定。高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突飛猛進階段,進入了人生發育的第二次“生長高峰”,剛好開始進入人的發展最佳時期。具體表現為身高、體重、面貌等身體外形的明顯變化;呼吸系統、心血系統、腦和神經系統等體內機能的迅速發育;力量、速度、靈敏性等身體素質的急劇增強;其中最突出的變化是性發育的日趨成熟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性的成熟。在自我意識發展的同時,增強了對自己身體的關心,對于身體的煩惱也多起來了。 高中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是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身心迅速成熟而富有巨大變化的時期。蓋退(j·w·gotha )青年期說成是個暴風驟雨的時期,疾風怒濤的時期,呈現出該年齡階段特有的心理特點: (一)不平衡性 這一時期內,高中生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性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異步性和較大的不平衡性。表現為:生理發育迅速、心理發展相對滯后,還未達到成熟。從生長發育上看,他們像個大人,其實內心世界的不完全成熟使他們的行為活動仍像個小孩。例如,在性意識方面,生理的發育,使他們基本上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態行貌和生殖能力,但心理還不夠成熟,包括自己對異性的認識,異性的交往,友情與愛情等等,都還是朦朦朧朧的。這個時期的高中生模仿能力很強,自身的自制力不夠,這也是有他的不平衡性引起的,他們的行為往往受其心理的影響和制約,表現出苦惱、渴望與矛盾的特點。他們缺乏理智,易沖動,在情感方面,他們很脆弱,有時會因為同伴的一個表情、一句話而影響學習,會因為一點小事影響到他們的情緒。 (二)動蕩性 高中生生理與心理,生理性與社會性的不平衡發展,既為個性以及道德和社會意識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又造成了高中生心理的特殊矛盾和沖突,從而表現出一種成熟前的動蕩,這種動蕩被描述為“青春期騷動”。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情緒情感激蕩、外露而又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底興奮。有時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面對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該時期的高中生最容易產生叛逆、反叛心理,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說服別人的想法。例如,思維敏銳,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熱情,但容易沖動,有極大的波動性;意志品質日趨堅強,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不夠,往往把簡單與執拗,勇敢與蠻干、冒險混同起來;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沖動性,是意外傷害最高的年齡階段;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上,容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和教師表現出普遍的逆反心理與行為。 (三)自主性 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認識能力的增強,知覺、注意、記憶都已成熟,思維已轉向理論型,辨證思維初步形成。由于生活面的擴大,科學知識的豐富,高中生已初步形成世界觀,對世界和人生有了較系統的、較穩定的觀點,高中生開始以“自我”為中心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等問題。這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意識,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從心理和行為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和成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傾向于自主思考、自主抉擇。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于顯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他們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平等意識、民主意識和自主意識.不盲從.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父母,教師的講解,或者書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表現出自主發展的特點。 (四)社會性 青年初期學生身體發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趨于成熟,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發展,能從具體事物看出抽象道理,并具有辯證性,擴散思維發展迅速,喜歡提出獨到見解,不迷信,不盲從,他們渴望有一片屬于自己的不受他人干擾的天空,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社會這個大集體對他們有著極大誘惑。高中生能更自覺地分析和評價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能力和其他個性特征,自我教育和鍛煉的能力大大提高。他們把自己和社會聯系起來,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他們能根據社會標準分析自己的心理品質和行為,并按著社會需要鍛煉自己,立志成為積極的社會成員。 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隨著認識能力的增強和思維水平的提高,高中生一般不輕信他人或書本上的結論,喜歡懷疑、思考、爭論和評論。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他們渴望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渴望加入到成人的隊伍中,并用成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他們對顯示生活的很多規范都很感興趣,對新事物既敏感又易接受。高中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普遍具有立志成才的心愿,高中學生經常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自己的前途,具體地說是指升學或就業。他們熱心參與各種活動,樂于對社會事物發表自己的意見,開始認真嚴肅地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活與職業前途,對未來充滿希望,樂于開拓。 (五)閉鎖性 象斯普蘭格(e·spranger)指出的“青年礙的心理”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閉鎖性。這個時期的高生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表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在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高中生不像兒童期那樣,經常向成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他們有了自己的秘密,且常常希望有單獨的房間、有個人的抽屜,并喜歡把抽屜鎖起來。希望被人理解,熱衷于尋求理解自己的人,卻又不輕易相信別人,時常感到孤獨。成人的世界是他們所向往的,但心理上又表現為抗拒這種快速的、陌生的變化,有恐懼的心理卻又不外露,只能進一步封閉自己。同時,成人感使他們想脫離同齡的學生,可又離不開他們,特殊生活環境又使他們不同于其他同年人,孤獨感、矛盾感使他們更加封閉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