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題型構思(結構思路)型答題模式 第七節 1.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么,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后抒情,有的先敘事后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4.答題模式:①概述詩句的內容。 ②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么思想感情。 5.答題示例 [示例一] (2007年四川卷) 葛溪驛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問: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答:(步驟①)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 (步驟②)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步驟③)詩人通過這首七言律詩抒發了家國之思。 [示例二] (2008年四川卷)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 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后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 問: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 答:(步驟①)——寫了兩個層次。 (步驟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步驟③)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步驟②)后幾句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向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步驟③)寫歸隱后的物質生活:“床邊”之后的幾句為第二層,(步驟③)寫歸隱后的精神生活。 [示例三] 山房春事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問:請簡析本詩的構思之妙。 答:(步驟①)一、二句寫梁園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亂鴉翻飛,遙望前方一片蕭條;三、四句以“舊時花開”反襯現在的人去園空。 (步驟②)這樣,一、二句烘托出凄涼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三、四句就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慨,顯示主旨。 (步驟③)從而表達了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悲涼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