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格言12則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2、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6、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7、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后悔、嘆息。 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 譯: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啊! 10、知而好問,然后能才。——《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1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