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際公認的健康的飲用水標準有那些?
西木博士:國際公認的飲用水標準主要有歐共體飲水指令(EC Directive)和美國安全飲用水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ct)。
2、國際行業協會對于健康的飲用水有那些標準?
西木博士:最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飲用水質標準(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它是世界各國制定本國飲用水水質標準的基礎和依據。
3、國際上公認的優良天然飲用水水源地有那些?
西木博士:詳情請看對第7個問題的回答。
4、我國的飲用水標準是什么?
1985年,衛生部組織制定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水質指標由原來的23項增至35項,由衛生部以國家強制性衛生標準發布(GB5749-85)。
2007年7月1日,由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強制性國家標準。
新標準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的要求。新標準中的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增加了71項。其中,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飲用水消毒劑指標由1項增至4項,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由5項增至53項,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放射性指標仍為2項。
此外,新標準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準,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新標準水質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質準則》,以及歐盟、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飲用水標準。
西木博士點評:在微生物超標的情況下,對自來水進行消毒或許是必要的。但消毒劑本身是有毒的,包括氯氣或漂白粉。所以,不得萬不得已,飲用水最好不用或少用消毒劑,否則可能得不償失。
例如,自來水剛流出來時通常會揮發出氯氣,這是一種有毒的氣體,少量可能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大量吸入可能中毒或致死。如果將自來水燒開,氯還可能和水中的碳氫化合物形成三氯甲烷,它是一種可疑致癌物。
5、怎樣的水才是好的飲用水?天然水的水源是怎樣界定的?
飲用水的標準有三項基本要求:
1.生活飲用水不能含致病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不得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3.飲用水必須確保感官良好。
我國飲用水標準應該沒有關于天然水及其水源鑒定的規定,但有關于“飲用天然礦泉水”的定義,即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在天然周期波動范圍內相對穩定;在采取特殊衛生防護措施下、靠近水源點處進行灌裝。
西木博士點評:最好的飲用水首先是天然的、無污染的、未經處理的礦泉水,其次是純凈水,包括蒸餾水或經過RO反滲透膜過濾的飲用水。
市面上的瓶裝礦泉水或礦物質水通常不是天然飲用水,因為瓶裝礦泉水通常經過臭氧消毒,可能產生溴酸鹽等致癌物,而礦物質水一般是用礦石粉加水勾兌的,這些無機形態的礦物質很難被人體吸收。
6、很多國家沒有將純凈水放入飲用水范圍內,您怎么看?
西木博士:應該很少吧,我到過的所有國家都允許銷售和飲用瓶裝純凈水。如果這樣規定,可能是因為有些人擔心純凈水里不含礦物質,進入身體甚至可能帶走體內礦物質。
但在我看來,這純屬杞人憂天。喝水就是補充水,不要指望補充多少礦物質。因為水中的礦物質微乎其微,并且吸收率不高。事實上,吃一斤牛肉補充的礦物質應該超過喝一噸礦泉水!
7、據了解,在地球北緯36°—46°左右的地區被譽為世界水資源的“黃金水源帶”,很多國際知名的好水源頭都在這一地區內,對此您怎么看?
西木博士:這應該是一種概念炒作。如果單從水質來看,我認為地球北極和南極的污染最少,那里的水源應該最為安全天然。當然,地球兩極水的采集和運輸費用很高。
從環保的角度,我不贊成喝外地的礦泉水,特別是遠渡重洋的礦泉水,例如,在中國喝來自阿爾卑斯山的礦泉水。礦泉水用塑料瓶裝,本來就既不環保,也不健康(特別是在熱天),異地運輸千萬里又會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8、據說含氧豐富的飲用水更有利于人的健康,這是否正確呢?
西木博士:有些道理,但意義不大。理由很簡單,因為呼吸一次空氣吸進去的氧氣可能相當于喝幾十瓶含氧的水。
9、含氧豐富的飲用水與無氧的“死水”有何種功效差異?
西木博士:生水含有氧氣,是“活水”,燒開的水幾乎不含,是“死水”。用燒開的自來水養魚,魚可能會很快死亡。生的天然礦泉水不僅含有氧氣,還可能含有有益微生物。生的海水不僅含有氧氣,還含有有利于健康的膠體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