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是一類女子的代表,后來簡直成為了這類女子的代名詞。夏朝最后一個君主夏桀的妃子妺喜是這類女子中第一位聞名的人,商朝有妲己,周朝有褒姒,其后更有夏姬、西施、趙飛燕、楊玉環等等女子作為其中的一員。這一類女子的共同點便是有傾國之色,又真的嫁給了丟了國家的君王——因此,這一類女子被貫以一個統一的稱號,紅顏禍水。世上人一直認為紅顏禍水是一個頂壞頂壞的貶義詞,然而在筆者看來卻不然,實際上,當世之人早已經將紅顏禍水這個詞語的適用范圍大大的擴張了。依筆者看,當世之人能夠稱得上是紅顏的人其實并不多,能夠稱得上禍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能夠作為紅顏禍水的,在整個歷史上也不過區區幾人。其他的,也許是絕色美人,但是,非大的機緣與機遇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傾國傾城之人的。所以,大概要成為禍水也是需要一定的幸運的。 ——前面當然是說一句玩笑話,沒有一個女子愿意成為禍水,甚至從某種角度上講甚至沒有人愿意成為紅顏。筆者實在不是一個有著漂亮容顏的人,所以自然淺薄的不能理解擁有絕世容顏的人的心思。只是,從一個普通的女子的角度看,筆者更加的渴望一份穩定的愛情和生活。因而筆者常常有這樣的設想,那便是給這些絕色美人一個選擇的機會,一個是如同她們這般的,有美色,侍君王,然后得到一個并不能稱得上是善終的結局;一個便是普普通通的過一生,大概就是相夫教子。這樣的設想是沒有答案的。就像是平平常常的生活似乎并不需要十分的美貌,當然這只是筆者的猜測。 像筆者這樣的人便是這世上最最安于現狀的人,不思進取,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但是我仍然未曾更改過我的理想,假如一個人肯與我共度安安穩穩的一生,那對我而言便是給了我莫大的幸福與榮光。只是在年輕的時候這樣想的人少之又少。有時候會自嘲的想是否我已經蒼老,因為已經失去了年輕人應該有的雄心與理想。 選擇褒姒作為代表是因為妺喜離我們畢竟太遙遠了,對于奴隸社會開端的夏朝后人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我們只知道夏朝的開國君王是夏禹,這是一個因為治水有功而被禪讓為王的人,并且從自己的父親那邊得到了經驗教訓知道水只能疏導而不能一味的堵塞。這個人因為在治水期間三國家門而不入得到了世人的擁護和敬仰,人們相信這樣為了別人工作不顧惜自己的人是絕對無私的人。 夏禹的父親叫做鯀。是在禹之前治水的人,并且因為治水無功而被堯帝殛之于羽山。筆者一直認為這一段傳說十分的恐怖,為什么治水不成就要被殺死呢?然而畢竟這些都是存在于中國遠古神話中的人物,究竟有沒有過這些人物都尚且是一個未知數,更不要說是否其中有什么齟齬。但是不管歷史被怎樣的神化演繹過,在中國歷史上爭權逐利之事從來未曾消失過,甚至可以說是時時都在發生。鯀之死大概也是這樣,一個政治的犧牲品。 夏禹之后傳位于夏桀,夏桀是有名的暴君,其極盡奢華之能事,危害百姓。同時夏桀也是中國進入奴隸社會之后的第一位君王。也就是說,在夏禹的手中,中國結束了禪讓制。 夏朝是第一個短命的王朝,與后世的秦朝有著出奇的相似,或者可以認為秦朝便是夏朝歷史的重演——實際上中國的歷史總是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輪回和重演,一代又一代都會重復著前一代的故事。或許當真有哪一代的執政者能夠帶領著這個國家與人民跳出這樣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怪圈,哪一代的執政者就能夠長久的將政權穩定下去。這將是這個國家的大福祉,也將是這個民族的大福祉,更是一代又一代生長在這片土地上人民的大福祉。——這些是題外話。 選擇妲己也并不合適。因為經過一本《封神演義》,妲己的身份已經被徹底的妖魔化,她是一只狐貍精,是不是九尾狐似乎說法不一,可以肯定的便是她是狐貍,并且不是一只可愛的狐貍。她勾引紂王,對著紂王提出各種奇奇怪怪的要求以此來禍害百姓,她的目的便是顛覆商朝的政權。她十分美麗并且兇殘無比,于是她唆使紂王剝開孕婦的肚子來驗證胎兒的男女,于是她指使紂王將比干的心剖出來看是否這位王叔真的有七竅玲瓏心。 事實上我并不相信這些事情,也許這些故事真實的存在過,但是我不會相信這真的是妲己指使的。一個女人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即使她是那個君王愛著的女人。為了美人不要江山實在是足夠的浪漫的童話。并且,在看待妲己的事情上,《封神演義》中始終有一個極大的矛盾之處是無法解釋的:那就是為什么妲己是由女媧娘娘派去懲罰在她的神像面前對自己不敬的紂王,以美色誘惑他并借此顛覆了商王政權的,那么最后的結局應該是在神仙們意料之中的,可以說,妲己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為什么最終落得一個斬首示眾的下場呢?在《封神演義》之中,最后封神,連姜子牙嫌貧愛富的老婆也被封為了掃把星,為什么妲己就要落得一個香消玉殞的下場呢?似乎有過這樣的說法是妲己違背了女媧娘娘的意志過分的為非作歹了。但是似乎在最初便沒有任何一位神仙告訴過這位小妖應該怎么樣做過——從這個角度看,妲己即使真的是迷惑人危害人間的狐妖,也是一只可憐不懂事的小妖。 所以我選擇了褒姒。盡管這個女人身上也多少有一些神話的色彩,那邊是她的出生方式的傳說。中國古人似乎從來都認為女子是禍害,并且堅定的認為這些女子是妖魔轉世。褒姒便是這樣一個從出生起便十分奇怪的女子。她的母親是一位宮中的婢女,因為踩到了龍的涎水化作的黿魚爬過的痕跡而有孕,一孕四十年終于分娩,生下了褒姒。當時的皇后姜氏覺得這件事情十分的奇異,當時的皇帝周宣王又恰好占卜得知后世周朝將會出現女主亂國之事。兩件事情加在一起,便讓這對皇帝皇后十分篤信這個奇特身份的女嬰將會是周朝極大的禍害。——這里是很奇怪的,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大凡在出生的時候有異象的人都是能人異士,或者便王侯將相,像褒姒這般出生便有異象反而成為了一個王朝的禍害的人實在是不多。這可能是因為中國傳統上重男輕女的思想。中國的英雄們總是喜歡將亡國的罪責歸咎在女子的身上,而不管那個女子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試想,即便是有魅惑人的本領,只要那個人意志足夠的堅定、不受這個人的誘惑,再大的魅惑又能怎樣呢? 言歸正傳。當這個女嬰被認定為是后世的禍害的時候,姜王后便沒有了其他的選擇,她將這個女嬰隨意的扔到了河里,讓她隨著河水漂去,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殺害嬰兒的方式一般是萬無一失的,在平常的情況下。但是在所有的故事或是小說里面這樣殺害嬰兒的方式卻是一定會出現紕漏的。在這個故事里面也是一樣的。褒姒不但沒有在河中淹死,反而被一個賣弓箭的夫妻撿到了。那個時候周宣王已經進行了另外一次占卜,占卜的結果恰恰與弓箭和女子有關——在中國古代的故事傳說之中,中國傳統的占卜之術向來是十分的準確的。然而準確的東西恰恰容易被一些愚蠢的人所誤解,于是再準確的東西都會失去原本應有的效果。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這次占卜結果出來之后,周宣王抓住了可憐的賣弓箭的婦人并將無辜的她處以死刑。這自然使得他的丈夫帶著撿來的小女嬰快速的逃命去了。 于是這個女嬰到了褒國。并漸漸地長大成人。按照慣例擁有絕世的容顏。她漸漸地成長,終于被想要就因為直諫獲罪的褒坰的兒子發現,并將她獻給了好色的周幽王。故事到這里,褒姒都仍然是一個男人爭權奪利的工具。以美色換得君王的歡心依救出自己的父親,這樣的情節似曾相識:是的,夏末的妺喜,商末的妲己,都是這樣出現在君王的面前的。這似乎驗證了筆者在前面提到的歷史不斷地循環重演的說法。 周幽王對褒姒一見鐘情。這樣的一見使得幽王爽快的釋放了褒坰,獎賞了他的兒子,到這里褒姒的任務便已經完成了。至少,在褒坰以及他的兒子看來,這個女子的價值已經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再之后的生與死便都與他們無關了,這個女子從此便成為了幽王宮中無數佳麗中的一位,她或許會得寵,或許會為幽王所厭棄,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與將她獻出的人無關了。她就像是一棵廉價的草,從此自生自滅。在這些自以為是的男人們看來,褒姒只是一個長相惹人喜愛的女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被他們隨意選出的女子竟然有著是周朝天翻地覆的力量。 周幽王對褒姒是否有情呢?雖然自古帝王的感情是不可以輕信的,但是我還是執意相信幽王對褒姒必然是有情的。在這個故事里面,我不會懷疑作為男子的幽王的感情是否是真實的,我反而會更加懷疑褒姒對幽王的感情是否是真誠的。在這個故事里面,幽王做盡了所有能夠討得褒姒歡心的事情,就只是為了褒姒能夠會心一笑。幽王在得到了褒姒之后便從此專寵于她;幽王廢了自己原本的皇后而將后位給了褒姒;幽王將褒姒的兒子立為太子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褒姒不喜歡笑,一般只是冷面對人,于是幽王便想盡了辦法讓她一笑:褒姒說撕裂錦帛的聲音似乎比較悅耳,于是幽王便派人撕錦帛給褒姒聽。這樣的方法也僅僅能使美人覺得有一絲的歡心而尚不足以一笑的時候,幽王便在全國征集能夠都笑褒姒的方法,出主意而確實有效者,賞千金——這便是千金一笑的由來。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少不得有一個奸佞之徒出現,幽王身邊也是如此,于是便成就了千年以來廣為詬病的烽火戲諸侯之事。 在高高的山上,狼煙垂直升起,看到王室求救信號的諸侯紛紛奔向王都,畢竟,為王室守衛疆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只是令人吃驚的是,在連日的奔波焦慮之后,來到幽王面前,看到的竟然是飲酒作樂的幽王以及開懷一笑的褒姒。這樣的欺騙是諸侯們所不能忍受的,即便是能夠忍受,恐怕也出現了“狼來了”的效果。幾次之后,不僅褒姒失去了新鮮感而不再愿意重新展露笑顏,各地的諸侯更是不再相信真的有敵人的入侵,他們早已經再一次又一次的奔波之中失去了判斷力。在周朝的中期,周王朝對諸侯的控制較之從前已經削弱了很多,沒有一個諸侯能夠忠心至此。于是,當犬戎兵至,幽王再次燃起烽火向諸侯求助的時候,再也等不到相助的諸侯。他們或許是不相信,或許是在默默期待著這個昏庸無道的君王死。總之,他們都沒有出現。于是沒有任何諸侯幫助的幽王死掉了,褒姒也自盡而亡。這一段男子愛女子愛的極其深沉的故事以周王朝為外族入侵所結束,從此周王朝遷都洛邑,再也沒有了往日一國之主的威嚴。從此周禮不復存在,周王朝的地位一落千丈。 ——這一切的禍根似乎就在于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愛是沒有錯的,錯的是這個男人是一國的君王,而且這個男人又愛這個女人愛到了不顧一切。這份愛意其實是筆者的猜測,但是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懷疑。一個男人肯為一個女人做這么多,其原因不是愛,還能是什么呢? 那么褒姒的笑容究竟有多美麗呢?有人這么形容:其一笑有百二十種媚。我們很難想象包含著百二十種媚的笑容是怎么樣的,只能說,任何一種真心的笑容都是美到極致的,哪怕僅僅是最普通的容顏上綻放的笑容。那么褒姒那包含著百二十種媚的笑容恐怕是令人忘卻憂傷的笑容吧。 褒姒的故事講到這里其實已經結束了。筆者還要說的是另外一個在所謂的千金買笑、亡國之君、烽火戲諸侯等等批評之語背后的愛情。前面已經提到過,筆者是深信幽王對褒姒是有感情的。那么褒姒對幽王呢?或許有,但是只能說是或許。難道褒姒是一個天生不喜笑之人,假如是這樣,整件事情還可以勉強讓后人接受,如果不是,僅僅以褒姒不習慣居住在宮廷之中以及她的養父被太子所殺作為不笑的原因是十分的牽強的。一個女子面對著自己深愛著又深愛著自己、愿意為自己付出所有的男子的時候怎么會不笑呢?依照常理,女子看到自己所喜愛的人,會自然而然的含著笑意的,那種笑意是最最自然而幸福的笑意。因為對于一個女子而言,不管是多么堅強多么古怪的人,都是無法抗拒愛情的力量的。沒有人能夠不愛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唯一的區別便是有些人在恰當的時候遇到了這個人,于是相濡以沫,過的一生的逍遙愜意,另外一部分人則在錯誤的時候遇到了這個人,或者干脆一生都認錯了人,所以才有了如此多的苦痛。情之苦痛便生出來了。 所以,在筆者看來,也許褒姒并不真正愛幽王,盡管她為他生子伴他左右,只是她把笑容留給了其他人,留給了一個永遠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的人。那個人是誰早已經不得而知,我們只能想象。他可能出現在褒姒入宮之前,也可能是守護著褒姒入宮的一個護衛,不管是誰,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尚且年幼純真的褒姒將最美麗的笑容留給了這個人,同時,也將自己的心和愛留給了這個人。在入宮之后,褒姒自然再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性,那時候的她大概已經隨著這個人的離開而死去了,剩下的,不再是褒姒,而是一個不會笑的褒姒,是一個虛偽的只剩下美麗的軀殼的褒姒。真正的褒姒,早已經跟隨著她所愛的人遠走天涯。從這個角度講,褒姒不笑更像是在捍衛自己的忠貞。她的所有都是幽王給的,她的所有也將被幽王所有,只是,不能給幽王的,便是那絕世的笑容和她的真心。 ——這當然是筆者的一廂情愿。其實,在戰火紛紛的當時,這點微薄的愛情又算得了什么呢,愛與不愛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動蕩的時局面前,愛情從來都是花哨的附屬物,沒有人在乎這種不切實際又沒有實際用途的裝飾品將歸于何處。那么,褒姒與幽王之間是否有愛情存在都不是重要的。人們在意的,全部都是因為這個女子,幽王失去了天下。事實上,褒姒的笑何止千金,那一笑,才是真正的傾城傾國。 ——只是,那笑容之中,是否含著的全部都是媚色,是否其中也會有幾分的苦澀,我們再也不得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