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奶奶:據我的經驗,做的量少,第一次發酵時也可以放容器中,那樣不占地方,溫度好掌握,還不易長雜菌。我是放在玻璃容器中,觀察發酵進度一目了然。當然有條件的一層層放稻草(玉米皮也行)上更好。
感覺二次發酵時用酒浸過的,要時間長些酒味退掉才算完成,成品耐放。不用酒浸或稍放一點酒的,成品比較快,但要盡快吃完。我用紹興黃酒浸過,放一年沒事,越久越有味。
有人說長出啥顏色的菌都可以,雖然他說他家這么做了多年,有黑霉也沒吃出毛病,但我還是不認同。當年我奶奶做的時候,那霉是白色或乳黃色或淡桔紅色的,若出了黑霉,就剔出不要,奶奶說那是容器或制作過程中別的什么不清爽的原因,發點紅還可以,如果黑了是不可以吃的。好像溫度較高易出黑霉,天涼后做最好,發酵速度合適,不易長雜菌也不易招蟲。還有我也從不放味精,只在吃的時候淋點麻油、橄欖油。
另外各地各家還有不同制作方法,陸續收集列于下,以后逐一試來。呵呵。】
其他風格制作:
*有將霉好的豆腐先在酒中滾一下,然后沾上調料。酒也有用紹興黃酒的。
*還有以辣子面、花椒粉、生姜、陳皮、大香、食鹽、白酒、醬油為調料的;還有放入小茴香、蒜蓉的。
*有在第二次封壇發酵時,將生姜、茶葉煮水放涼后,加入壇中。
*還有在霉好、滾過調料后用菜葉包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