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
伯矩鬲
西周
通高33厘米 口徑22.9厘米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251號墓出土
平蓋,蓋頂中央置一由兩個相背的立體小牛首組成的蓋鈕,蓋面飾以浮雕牛首紋,角端翹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頸,袋足。頸部飾六條短扉棱,扉棱間飾以夔紋,袋足均飾以牛頭紋,牛角角端翹起,高于器表。蓋內及頸部內壁鑄有相同的銘文“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蓋內4行15個字,頸內壁5行15字。此鬲紋飾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頭紋裝飾,主體紋飾皆為高浮雕,給人雄奇威武之感。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杰作。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
蟠螭紋獸耳鑒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高41.3厘米 口徑75.4厘米
此鑒口沿處有四個形態各異的龍耳,一對為龍首銜環,一對為爬龍探首伏耳,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3)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41.5厘米 徑25.7厘米
腹內壁鑄有銘文"王
于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
彝"。意思是周王在成周(今洛陽)舉行"
"禮(祈福、祈豐收的宗教儀式),賜貴族"圉"貝幣,圉鑄甗為念。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6)
作寶尊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厘米 徑22.4厘米
此尊紋飾極盡繁縟,工藝精湛,是銅尊中的精品。器內底鑄有銘文"作寶彝"。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7)
西周 子方罍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罍是大型盛酒、釀酒器。此罍器蓋模仿房屋屋頂,器形莊重,紋飾精致,是銅罍中的精品。器口內壁鑄有銘文“子”。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8)
西周 象首紋簋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9)
伯矩盤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11厘米 徑33厘米
盤內底鑄有銘文"癸伯矩作寶 彝"。此盤造型古樸,紋飾精湛,是一件具有商末遺風的文物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0)
西周 單子工父戊卣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蓋上的鏤空鈕裝飾蟬紋,蓋內及器內底鑄有相同銘文“單子工父戊卣”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1)
西周 戈父工鬲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腹內壁有銘文“戈父工”。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2)
戰國早期 三犀鼎與匕
戰國早期(前475-前376)
北京通州出土
此鼎的高附耳、細長鼎足,均為燕國銅鼎的特征。鼎蓋上的高浮雕寫實裝飾則是典型的燕國銅器裝飾風格。此鼎出土時腹內還有兩件用于舀取食物的銅匕。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3)
東國時期 轄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4)
西周 圉簋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器身與方形底座飾有精美的獸面紋、夔紋。器蓋內壁有銘文“(上面三個十下面一個本)音fu”是某種祈福、祈豐收的宗教儀式,此簋的銘文意思是周王在成周(今洛陽)舉行的宗教儀式中賜貴族“圉”貝幣,圉鑄簋為念。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5)
6190西周 班簋
西周中期(前10世紀—前9世紀中期)
班簋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此簋有四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托起,造型奇特罕見,器腹內底的銘文多達198字,記述了貴族“班”追隨“毛公”東征的史實,這一史料與秀麗的文字都具有重要價值。
班簋并非燕國器物,它出土于北宋年間,被視為簋中之寶而為歷代皇家珍藏,曾收靈于清代宮廷收藏目錄《西清古鑒》中,但在清末戰亂中失蹤,北京的文物工作者于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屬供應站發現了即將進入化銅爐的班簋殘片,方使國寶重現世間。其經歷坎坷曲折,更顯珍貴。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6)
三角云雷紋高足豆
戰國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
北京懷柔出土
高49.2厘米 徑16.8厘米
此豆的器蓋翻轉過來便成了高足盤。這種細長柄、圓蓋上有三足的銅豆是燕文化特有的造型。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7)
西周 伯簋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此簋雙耳作鳥形,以四個外卷長鼻象首為足,蓋與器身裝飾四組象紋,造型與紋飾相得益彰,華美又不失莊重,是燕國青銅精品中的一件代表。蓋內與腹內底有相同底有相同多方:“伯作乙公 簋”。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8)
伯矩鬲
西周
通高33厘米 口徑22.9厘米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251號墓出土
平蓋,蓋頂中央置一由兩個相背的立體小牛首組成的蓋鈕,蓋面飾以浮雕牛首紋,角端翹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頸,袋足。頸部飾六條短扉棱,扉棱間飾以夔紋,袋足均飾以牛頭紋,牛角角端翹起,高于器表。蓋內及頸部內壁鑄有相同的銘文“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蓋內4行15個字,頸內壁5行15字。此鬲紋飾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頭紋裝飾,主體紋飾皆為高浮雕,給人雄奇威武之感。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杰作。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19)
春秋 三鐵云紋匜
春秋早期(前770年-前671年)
北京廷慶玉皇廟出土
匜用于沃盥之禮,以匜澆水為客人洗水手。周代沃盥之禮所用的青銅水器先后經歷了盤、盉,與盤、匜兩種組合。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0)
揚鼎
西周早期 (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器內底鑄有銘文“揚作父辛寶尊(這字左邊有個包耳)彝”意思是貴族“揚”鑄此鼎祭祀其父“辛”。“寶尊彝”是對青銅禮器的泛稱,意即寶貴,尊貴的青銅禮器。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1)
9856蟠虺紋壺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順義南彩出土
高40.3厘米 底徑16.5厘米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2)
西周 獸面紋鼎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此鼎以細膩的漩渦狀云雷紋為地紋,襯托出紋飾獸面紋與鳳鳥紋的瑰麗與神秘。這種以細密的云雷紋做地紋、高浮雕動物紋為主紋飾的紋樣,是中原青銅器紋飾最具代表性的裝飾方法。此鼎腹、耳及足底編織物殘痕,是墓葬中鋪墊于隨葬品下面的茵席留下的痕跡。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3)
鳥紋大鐘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中期-公元前771年)
銅鐘是懸掛起來以木槌撞擊演奏的樂器,它也是中國傳統金石之樂的典型樂器。中國古代銅鐘最大的特點是"扁體雙音",即鐘體截面為橢圓形以形成共鳴腔,以木槌撞擊鐘體外側近口緣部的正面與側面,便可以演奏出兩個音階。雙音鐘是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與民族音樂高度發展的結晶。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4)
肇卣
西周早期(前11世紀中期 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此卣通體有一層艷麗的棗皮紅銹層,蓋內與器內的銘文“肇作祖寶尊(此字旁邊應有包耳旁) ,意思是貴族“肇”制此卣以祭祀祖先。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5)
春秋早期 重環紋鼎
春秋早期(前770年-前671年)
北京廷慶玉皇廟出土
此鼎壁薄足細,造型輕巧秀雅,已完全脫離了西周銅鼎莊重、雄渾有風格,代表了東周青銅禮器的新風尚,此鼎鑄造于中原地區,它作為北方民族引進的中原文化成組禮器之一,出土于北方民族貴族墓葬中,體現了中原禮制對北方民族貴族階層的影響。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 [轉載]首都博物館燕地青銅藝術精品](http://image48.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2/1315/19999669_26)
攸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徑20.3厘米
此簋以象首、象鼻構成雙耳,三虎足,造型甚為罕見。器蓋與腹部均裝飾絢美華麗的帶冠鳳鳥紋。器蓋內壁與器底鑄有銘文:"侯賞攸貝三朋,攸用作父戊寶彝,啟作綨",記述了貴族"攸"受燕侯賞賜三朋(30枚)貝幣,鑄簋為念。
以中原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青銅器的對比、西周與東周青銅器的對比作為貫穿展覽的兩條軸線,通過展示北京地區獨特的青銅文化面貌,將北京地區在中國古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歷史地位呈現出來,展示了北京地區青銅器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
首都博物館所收藏的青銅器獨具北京地區特色,許多器物是國之重寶,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