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心里的坎通條路作者:熊玲 時間:2011-3-9 瀏覽次數:2233
您好,我是一名17歲的女生,一年前患上暴食癥,每次吃很多東西然后跑到衛生間里吐出來,如此反復了一年多,我的正常生活都被擾亂了,甚至不得不退學在家但病情依然沒有好轉。我每次吃東西的時候都很高興,有想吃又吃不到的東西會跑很遠的路去買,甚至我以往的愛好,比如讀書什么的,都因為暴食催吐的原因而消失了,仿佛我唯一的愛好就是吃了吐,吐了再吃。我覺得我周圍的人可能會有人知道我的病,因為他們曾經問過我為什么吃那么多,但是我真的無法回答……我覺得這可能與我內心的完美主義傾向有關,我怕自己變胖,變丑,我有尤其怕的是變老。至于我在學校里(雖然我現在已經休學了)我也很努力因為我真的是個很要面子的人。我覺得自己內心很矛盾,或者說,我心里一直有個坎邁不過去,希望有人能幫助我……謝謝。
你需反思,因暴食癥而退學在家一年,為何病情依然沒有好轉?看出你退學在家的目的,并非是治療暴食癥,而是規避在學校環境可能暴露你的暴食癥,以及躲避因暴食癥而不能正常的學習。這樣的躲避方式,只會累積(壘砌)你心中那道坎。 所以,能使病癥得救,你得首先清晰,你目前的行為,對你暴食癥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你想治好暴食癥,又為何繼續有暴食癥?
誰在壘砌你心里的坎 找到治病的有效途徑,必先找到致病的肇事者是誰。你說你患上了暴食癥“……覺得這可能與我內心的完美主義傾向有關,我怕自己變胖,變丑,我尤其怕的是變老。我也很努力,因為我真的是個很要面子的人。我覺得自己內心很矛盾,或者說,我心里一直有個坎邁不過去…”這段話,確實表達了你個性的認真、執著、追求完美,和恐懼衰老、不完美的心理,但這不足以能使人(你)明白這跟暴食有何關系,或說,為什么這樣的個性心理會致你患暴食癥呢?在此,借你的自我認識,談談通常情況下對食物依賴的心理動力學。也即是解讀一下你心里那道坎是怎樣形成的。 暴食癥,即神經性貪食癥,是一種不由意志控制的強迫心理行為。不可控的暴食,猶如對食物上了癮,就像煙癮、賭癮等。凡是成癮的行為,其意志早已被某物的吸力所俘虜,心理上對某物已有了高度依賴感。簡單分析成癮的成因:成癮之前,某物的吸力,即某物的功能(比如一根煙的功能,其大小始終不會變)對人構成的影響,至多是生理快感,或精神放松,也由此會感覺心理輕快。但是否令人成癮,不取決某物的吸力和吸力的大小,而主要取決三種因素: (1)當事者對某物體驗到快感的當初印象與情景背景,比如你當初有暴食現象時,正處于某種或多種壓力下,內心隱忍著或無助或焦慮或空虛或迷茫的感受,只有在吃東西時才感覺不到焦灼,換言之,只在進食時才能感覺到充實和痛快。那么這份感覺與相關的食物,易成為今后排解空虛焦慮情緒的原型——依賴對象。 (2)成癮跟當事者的個性心理有關。一般個性有敏感、多疑、急性激惹等特征,從小內心渴望強大、完美——心理結構形成有較強的理想自我,這樣的人,對外界的評價、認同與接納,存在高度的敏感和需求,甚至很容易戀上(其實是依賴)自己感覺好的東西,尤其依賴他者對自己的好印象,唯恐自己哪里不好而有失面子。這樣的心理動力,會促使人執意追求(依賴)自身完美,以求不被人小看或鄙視,更會無意識的渴求他人的贊賞,以滿足內心理想自我“我很完美”的自尊需要。可這樣的心理動機很冒風險,一旦遭遇外界的否認,更多情況是自我敏感到“被否定、被拒絕”,其自尊會頃刻間倍受傷害。心理受傷期,很容易戀上曾經或一直感覺輕快的(如上網游戲、狂購、狂吃等)方式,來防衛創傷或釋放難受情緒。 你對食物的依賴,意識上是在滿足你“每次吃東西的時候都很高興”的快感,潛意識是在補償性滿足你對能力感、充實感的需要。 (3)當事者與某物的關系,已無意識地形成了敵對依賴關系。比如,你與暴食的關系,既很敵對也很親愛:你怨恨(或擔心)吃太多會使你胖和丑,但你并沒因怨恨(或擔心)就少吃食物,恰因你戀進食給你的快感,而狠狠地吃,并逐漸地依賴上那份暴吃的快感。 維系這份惡性循環的力量,還有你那害怕變胖變丑、變衰老的深深恐懼,和那防衛恐懼的強迫性催吐。只要你依賴催吐,暴食就存在。深入說,你暴食癥的內心動力,來源你對追求完美失敗的悔恨,和你對某種缺陷、丑陋的恐懼,暴食和催吐僅僅象征性表達了這些動力的轉移。
怎樣邁過心里的坎 邁過坎的前提是認清那道坎。依前面所講,你心里坎的結構,是你的脆弱自尊所釋放出的自卑、敏感、恐懼。砍的肇事者是你內心那個苛刻的理想自我,即你說的那個完美主義者。 這里想糾正一下,追求完美并非不好,真正致病的,不是因人在追求完美,恰是因抗拒完美。若一個人從小被嚴厲高要求“訓練”著要出人頭地,或當完美者,那在他內心會充滿對完美的深深顧慮,甚至敵意和恐懼完美。因在成長過程中,人總是害怕達不到完美而受罰或被否定,恐懼受罰亦是恐懼完美。準確說,強迫性追求完美的背后,是人深刻的自卑和對自身欠缺的恐懼。我們就能理解,生活中為什么有太多的人害怕被否定呢。 往往人們都知道對所謂的坎應該邁過去,但不知為何總是邁不過,其因還有使用的途徑(手段)笨拙,即費力不討好。比如用“邁坎”與“通坎”意思一樣,但邁,既顯得費力,又在感覺上覺得即便邁過了,那坎依在呵。所以說邁過砍,不如說我們為坎通一條路,讓它流出心外。怎么通呢? 辦法之一是了解。前面我們對心里坎的成因的分析,就是一種了解。你若能自己鑿開坎,還需要更多的內觀,做自我了解。 辦法之二是呈現與疏通。既然我們知到了心里坎的結構,那么為它通一條路意味著,需不斷直面你的脆弱自尊,即不斷亮出你的自卑點,你所害怕的具體缺點,不能再遮遮掩掩,先能夠曝光(即能承認,能表達,能交流)在你自己和你的親人面前,久之從心理上也有了承受它們的適應力。這也叫降低緊張恐懼的減敏感法。 辦法之三是寬容。人啊,凡有邁不過的坎,都說明對坎的態度有問題,從對坎的遮掩、回避等態度上,也透視出當事者的人生態度是狹隘的,至少對人對己是缺乏寬容的。回到你自身,若能為你心里的坎通開一條路,你得學會寬容,試著溫和地看著它,別再討厭它忌恨它抗拒它。。。你若越是這樣,它就越是存在。往往人癥結(坎)的頑固是被無意識強化出來的。所以,惟有寬容的力量,才具有軟化(解構)坎的功能,坎被解構,才可流逝心外。 對你來說,寬容的根本含義,在于你能寬容自己的缺點、局限、暫不如人的地方,包括現在的暴食癥。你雖有控制不住的暴食,但你的催吐會避免你胖和丑,所以暫不深究如何控制暴食和催吐,而必須把重心放在:如何去開拓能給你自尊來源的目標,如何發揮你的優勢(你不會說“我一點優勢都沒有”吧?),如何去實現你舊的新的愿望。。。。這些才是你拯救自己的出路。 我寫了這么多,不能保證就適合你或幫到你,畢竟文字是有限的。你若靠自己走不出心理困境,可以考慮接受心理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