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背法熱度 3|| 在傷科治療中強調“七分手法三分藥”。特別是骨折、脫位與錯縫,手法是治療之關鍵。而在中國傳統的骨傷派系很多,各門各派均有自己的獨特治療體系,獨特的治療手法與不同的用藥原則,在傷科治療中均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腰扭傷在骨傷臨床非常常見,手法治療均可立竿見影收效神速。我在臨床中對腰扭傷的認識是:腰扭傷分為兩種,一種是腰部肌筋膜的拉傷,一種是腰部小關節紊亂(也稱之為腰椎錯縫),其中尤以后者疼痛劇烈,甚者不能自己行走。治療中前者我以理筋手法、終末鎮痛鎮定法配合大升降法。后者我常以理筋、配合背法與升降法治療。收效均甚速,術后患者疼痛可減輕80%----90%。 今將傷科背法介紹如下,傷科背法在實際操作中常分為四個步驟: 1。使患者站立,如果患者疼痛不能支持,可以由助手扶持。助手面對面地站在患者面前,雙手叉托住患者的兩側腋窩部,先使患者站穩,而后助手用力盡量向上提撥,使患者的腰部得到最大限度的挺直。 2。醫者背對背站在患者身后,兩肘彎曲,挽住患者的兩肘,醫者的背臀部緊貼患者的背臀部,而后身向前俯,膝關節微屈,緩緩地將患者背起。背起后應叮囑患者不要屏氣,使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 3。這一步是糾正錯縫的復位步驟。醫者再向前俯腰,兩肘和背脊用力將患者背起后(必須使患者兩足離開地面)。醫者兩膝仍然保持屈曲,先將患者身體從自己背上逐漸下滑,下滑到患者腰部緊對住醫者骶尾部,這時開始作關鍵的操作: (1)醫者左右晃搖骶尾部,使患者的腰部和肢體能夠輕輕地左右擺動,此時患者有疼痛感。 (2)醫者必須掌握時機,迅速而有力地使自己原來彎曲的兩膝突然向后挺直,在挺直的同時注意自己骶尾部向上對準患者的腰部作顛簸震墜動作,有些患者腰部可能有組織移動感覺,其骨節與軟組織即可達到復位。這一步在傷科傳統上稱為“挺顛墜震”法。此法后患者均感疼痛明顯減輕。 4。“挺顛墜震”后,是患者雙足落地,慢慢站起,助手向上托扶患者腋部,患者兩足分開,醫者用雙手拇指觸摸傷處,觀察腰部是否平衡,而后用理筋手法理順傷處。 《靈樞。經樞篇》中講“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腰部過伸可舒足少陰經筋,經絡氣血得以通暢,癥狀即可緩解或消失。 傷科“背法”對于脊柱有牽、過伸、上下震動旋轉和左右搖晃等各種動作,通過這些動作可以起到正骨理筋“撥亂反正”的作用,從而取得“骨正筋柔,氣血已流”的效果。 拊:我在腰扭傷的治療中,常常在手法后配以針灸人中、雙合谷、雙后溪,得氣后命患者旋轉腰部并作下蹲起立(此大升降法),經此治療患者癥狀均明顯減輕或消失,再配以外敷中藥,一般一二次即可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