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設計與使用
我校自2010年4月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形成了以“導學案”為載體的“導、練、評”課堂教學模式的雛形,有力的促進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融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下,導學案的設計尤為重要,它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一篇好的導學案能引領師生高效的完成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相長的功效。 我校的做法如下: 一、設計導學案的指導思想: 1、關注學習方式改善。切實落實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時空,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關注課堂教學效益。堅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減少無效或低效教學活動,實行精細化教學,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關注校本研修實效。進一步加強對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和管理,搭建備課組合作共享的實踐平臺,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團隊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導學案的實施細則: (一)“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學期備課 了解學生,疏通教材,從縱橫兩方面把握知識體系。 2、集體備課 每周安排一個固定時間,備課組長召集全體組員就下一周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3、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并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制成正式文本。 4、課前備課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后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5、課后備課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后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后記”,用于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6、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本組內保留電子稿),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二)“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編寫“導學案”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3、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層次性原則:以本為本,適度拓展,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具體要求: 第一、“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第二、“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第三、“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四、“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每周一檢測); 第五、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 第六、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導學案”應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于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也可以根據內容需要,一個知識點一篇導學案。
(三)“導學案”的使用要求 ?、艑W生的要求 1、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所有學生必須自行解決“導學案”中基礎題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做拓展題,生疏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2、課堂上注意做好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后復習,學完一課后,要在“導學案”的空白處寫上“學后記”(學后心得)。學生在導學案上做課堂筆記,不再另記課堂筆記。 3、每隔一周將各科“導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⑵對教師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書面課外作業,認真指導學生使用“導學案”,在上課前必須抽批部分“導學案”,以便了解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2、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除了注意開拓學生的思維外,教師還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學相長。 3、上課過程一般可分為:⑴預習交流(小組內進行互幫互助);⑵預習疑難反饋、課文重點講解(可學生解答或教師解答);⑶教師分題(如重點詞組或句型練習),分組合作(小組成員板演,小組長領導本組學生把自己分的題全部講會,讓全部組員掌握);⑷展示提升(各組派代表講清本組的題目,其它小組同學提出疑問及不足);⑸穿插鞏固;⑹達標測評,拓展延伸。具體過程應視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定,特別是需要學生收集資料的課型,師生要提前準備。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教師必須提高三種能力,即:提高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提高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提高教學時的“導演”能力。 5、導學案即為教師的備課,不再編寫傳統的教案。 ⑶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師必須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前一天將“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預習后交給老師,教師根據需要抽批或全批“導學案”,了解學情,二次備課,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嚴禁組織學生代替教師的批閱。 2、要求學生使用“導學案”時堅持主動性和獨立性。不管課前還是課上都要主動依據“導學案”進行自學探究,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育學生課前預習時切忌抄襲他人,弄虛作假。 3、課堂上要求教師以學定教、靈活使用。課堂上要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只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的減少多余的講解和不必要的指導,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課后,教師要在“導學案”上填寫“教后記”,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 4、定期的鞏固復習:有針對地實施“周周清”“單元清”等鞏固練習。
(四)“導學案”基本格式:見附表
1、不同學科可以根據學科特點相互借鑒,互為補充。 2、不同課型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調整要求和結構。 (五)有關保障措施: ?、睂嵤皩W案”后,原則上停用除與教材配套練習冊外的教輔材料、除“導學案”與“周周清”或“單元清”鞏固練習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試卷;傳統意義的備課模式停止;嚴格按課程標準開足課程,并按標準課時安排學科教學時間。 ⒉周周清.每次月調研考試題必須有不低于60%的內容來源于教材和“導學案”的原題。 ?、硨嵤皩W案”后為確保學生學習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強化學生學習品行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切實落實“二先二后”(先預習后上課,先思考后提問)的學習程序,倡導課前真預習、課上樂學習、課后善整理的學習風氣。 ?、春侠戆才艑W生座位,建立“842學習小組”。班主任要協同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合理安排學生座位,以便于開展小組合作,同伴互助。即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8人異質學習小組”,相互競爭。每個學習小組再分成兩個4人組,每個4人組再分為兩個2人組。有問題2人組先進行研討,解決不了提交4人組討論,再不行由8人組討論。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功能,同時每組確定2名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達標、紀律、衛生等。一周評一次參與積極的小組和個人(每參與一次發言,本組所有成員都加1分)。 ?、祵嵤皩W案”的學科教師,學校將在教師績效工資中予以體現增加的工作量。 ⒍對實施“導學案”學科教師的課堂評價標準是:①看學生氣氛是否濃厚;②看學生的參與面是否廣,參與人次是否多;③看學生占用的時間多少;④看老師采取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效果,看效率。學校驗評組評課,強調兩個字:一是活,看學生參與和學習氣氛;二是實,看課堂是否很實在,看學生學習效果。( 玉山南山中心小學 王長飛)
附一: 南山小學 年級 數學 學科 導學案設計: 審核 執教 時間 年 月 日
附二: 南山小學 年級 語文 學科 導學案 設計: 審核 執教 時間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