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錦囊(二十八)飲食小貼士 1、關節炎患者不宜吃海參、海帶等海產品,其中含較多尿酸,人體吸收后會在關節形成尿酸結晶,加重關節炎癥狀,牛羊肉等高脂肪類食品也不宜吃. 2、水煮魚口味麻辣、油多,吃后易上火,吃時最好配合喝一些綠豆湯,若吃完后導致第二天排便不暢,可以多喝些茶,并吃一些蘿卜來通氣. 3、蓮藕在炒的時候容易變色,可在去皮后放入稀釋醋水中泡5分鐘,炒時邊炒邊加些水,同樣可炒出潔白如玉的蓮藕片;消化功能低下者不要生吃. 3、夏季男性吃鮮蝦燴韭菜可補腎壯陽,先用油炒蝦仁,加黃酒、醬油、醋、生姜絲等,稍烹即好,再將韭菜用油炒至嫩熟,燴入蝦仁,炒勻起鍋即成. 4、急性腹瀉患者應吃些清淡食品,補充水分和能量,幫助腸胃正常蠕動,如不吃不喝,身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大量流失,易造成身體脫水. 5、選擇肉類有竅門,一般說來越小的動物越好,肉色越淺越有營養;常食鵝肉、鴨肉能護心臟;魚肉蛋白質吸收率很高,適合中老年人尤其是體弱者. 6、伏天是一年中最悶熱潮濕的階段,按中醫養生觀點,暑濕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多酸多甘,如多食菠蘿、西瓜等. 7、芒果中含較多果酸等刺激性物質,芒果汁如沾到嘴或臉上,易引起過敏反應,造成面部紅腫、發炎,最好切成小塊食用,吃完后要漱口、洗臉. 8、蔥有殺菌、通乳、利尿、發汗和安眠等藥效,蔥綠中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等蔥白中沒有的營養,可抗輻射、清毒素、強健肌肉等,不應輕易丟棄. 9、丁香花茶不僅芬芳,還可抗菌護齒,將紅茶茶包和一兩朵丁香浸入沸水中五分鐘,然后除去茶包及丁香再飲用,能有效殺死導致蛀牙的細菌. 10、美國癌癥專家建議,做菜時把大蒜拍碎、切片,放十分鐘再烹飪,拍碎的大蒜會產生抗癌化合物;糖尿病患者吃大蒜宜生吃或取汁,有利于降血糖. 11、做菜餛飩、包子的餡時不可擠菜汁,否則會使蔬菜的營養成分流失,您可以將蔬菜與香干、香菇、肉等一切剁碎,攪拌讓蔬菜的汁水滲到其他餡中. 12、槐花有降血壓、預防中風、治療便血等功效,高血脂癥或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可以多食用,但屬于過敏性體質的市民最好不要食用. 13、芝麻菜及菠菜等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B,有利于身體產生多巴胺等有益好心情的激素;奶酪中含賴氨酸,堅果中含精氨酸,都能有效舒緩焦慮情緒. 14、西洋參是首選的補氣保健藥材,體質較弱的人夏天出游時,最好帶6克到10克西洋參,切成片后每天泡水喝,或者取少量直接在口中咀嚼. 15、健康專家稱“大暑吃荔枝大補”是民間說法,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荔枝屬性偏溫熱,陰虛燥熱、濕熱偏盛體質的人不宜多吃,酷暑天氣更要適量. 16、用花生油炒菜宜先放鹽后放菜,鹽中的碘化物能解除花生中黃曲霉素毒性,用動物油也如此,用豆油、菜子油則宜先放菜后放鹽,減少維生素損失. 17、紅薯淀粉含量多,生吃難以消化,最好煮熟吃,每次吃200克左右一般不會有排氣尷尬;紅薯和大米一起熬粥最營養,紅瓤紅薯營養價值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