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八式 預備式: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兩腳踏實。兩腿伸直,切忌彎曲。兩手自然垂放在大腿外側。兩眼向前平視,神光內守。頭頂正直;全身放松,排除一切雜念,氣沉丹田,自然呼吸。 1、丹田結印 動作: 兩手上下相搭,掌心向上。(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自然伸開,拇指相對,下面手的中指尖置于上面手的外勞宮處,兩掌如托球狀。 2、托珠自化 動作:兩手手型不變,慢慢向兩側拉開,如拉絲狀。兩手距離不超過一尺。(如圖3)兩臂放松呈弧形。 兩手左右同時拉開至兩腿前側,同時兩臂向上微抬,兩臂含有擁力,含而不顯。掌心向內,兩臂如抱摟狀。(如圖4) 繼上式不停,松兩腕,十指稍向下移,兩手拇指食指相對,繼而兩手掌外撐,如掐球狀,掌心向下。(如圖5) 3、靈芝現瑞 動作: 兩手掌心向下,如扶平物狀,掌心與地面相接(意念),兩臂微彎呈弧形,相距近于肩寬。意念采地陰之氣,補我華身。(如圖6) 4、金剛槊質 動作: 兩手指微向上翹,兩手坐腕,慢慢向兩側后移。(如圖7) 兩手沿兩側慢慢下按,兩臂用內力下抻,指尖向前,手指微屈,與臂成90度,提氣挺胸,收腹提肛,全身挺拔。(如圖8、圖9) 5、太乙分身 動作: 全身放松,轉指尖向兩側,左右成一直線。在兩手外旋時,仍然坐腕,手心向下。(如圖10) 繼上式不停,兩臂慢慢從兩側抬起。(如圖11) 兩臂抬平之后,用內力向外拉抻,自覺兩臂伸長。(如圖12) 6、掌托日月: 動作:兩臂、全身放松,以腕為軸,翻轉掌心向上,化正托掌,由下向前翻轉。(如圖13) 兩臂呈弧形,掌心向上,微微上托,掌與頭同高,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意念取天中太和之氣補自身元陽。(如圖14) 7、陰陽化合: 動作:兩臂慢慢向回收攏,兩掌心相對,做擠壓狀。(如圖15) 繼上式,兩臂在額前劃弧,兩手掌心仍相對,做抱球狀。(如圖16)隨后兩手抱球沿任脈經胸前自然下落。(如圖17、18所示) 8、合扣丹庭: 動作: 兩手抱球下落,至小腹下丹田時,兩手重疊,另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如圖19) 兩手內外勞宮相對,扶按在小腹丹田處,收小腹,會陰上提,將周身元氣歸納入氣海丹田。(如圖20) 收功式: 收功時,將雙眼閉合,讓四肢的真氣流回下丹田。全身放松,站兩分鐘左右,慢慢睜開眼睛。兩手互相摩擦,做浴面按摩。然后自然下垂兩臂,放在大腿兩側。 按:在元明八式的練習中,要一氣貫通地練習,使氣機綿綿不斷,切忌中途停功。可練三、六、九次,初學者每次可練3—5分鐘,隨功夫深化,可以延長時間。 此功在早晨寅卯二時練功為最好,面向東方。余時亦可,不計方向、不計時間。 太乙元明功八式內密初釋 丹田結印 太乙元明功在行功過程中,切忌閉眼睛。行功時,眼睛目光平視,神光內守合于自身的水火相濟,以期虛實相生,人我同象。行功時達到實處就法,虛處藏神,神光即為意念與視線的統一,神光內斂以期自身元神的運化。 兩腿站直,切忌彎曲。內功的運化過程中,雖然強調氣機的陰陽交注循行,但也要注意氣與力合,以期武技演化,虛實有形。 兩腳平站,是調節體內氣脈運行的平合。如站立時足跟稍有內移,形成外八字腳,這樣勢必導致足三陰經先行交注。如站立時足跟外移,形成內扣八字腳,則又促使足三陽氣脈領先,三陰氣脈后注。故此為保持平衡起見,取其半陰半陽平站為準。但是在行功過程中,確有因其自身陰陽氣脈的循注關系或有陰陽之分,自行調節,絕不可偏執。 丹田結印這一姿式,促使全身的氣機聚集在丹田。如果手稍向上而置,久之兩臂會有疲勞感,不易入靜。手若是過于向下,又保證不了結印的手型。由于拇指相對,啟動了太陰肺脈的關竅,使氣機在運化時先行金輪脈象,合于金形(寅時起于肺經)。中指與勞宮相交接,起心火與人天相合,給后來的啟發丹火修練打下基礎。所以,在行功中不可忽視手型結印的準確,方能達到良好的行功效果。丹田結印,是取元明執印的坐式內涵,取自身的元陰元陽,合著玄機運于自身的氣血神意。 托珠自化 隨著行功的累積,待到丹田有實物的球感,靈活自在地旋動,使自身的精氣神化合聚集,而產生內有其形、外呈其象的內景。結合內視的靜坐功夫,自然會看到有一顆光艷的球珠托捧在兩手上。古人謂之真華內集,化合為珠。這個階段則是精氣神飽和的一種層次。示于內景,托珠自化是在行功中將手拉開,化球為氣,散在自身中,使之“元氣潤大千,周野全四極”,起到以氣充形的全形功用。是開合有術,散則成氣的行功。賦沉靜于靈動。 靈芝現瑞 此式的作用是用勞宮穴采地氣,古人謂之納地陰之華。是取陰補陽,采氣育真的行功。由于體內元氣的充盈,丹田真氣發動而萌起沖騰,上沖百會。在真氣沒有形成結晶之前,只能是蘑菇、云狀,寓靈芝現瑞。古人曾以一氣沖騰,真峰顯瑞氣來形容這個階段的內景行功。 金剛槊質 前三式是轉運丹田元氣以潤身骸的過程。純用柔法而行,易之柔極生剛,陰陽顯化運化其中。隨之兩手順身兩側下按做上下牽引,則是運化先天真氣,以氣催力,氣動龍虎的真力發生階段。通過此式的行功,真氣在體內上沖下至,運遍周身,起動雷龍之火,使百脈沸騰,壯元陽行通天徹地之法。在行功的運內力過程中,不能一鼓而起,要以一陽而動,三陽俱足的內力運化修持,不可過急。行之此法,可使全力現之威猛生之,收藏在內。內守三寶精氣神,外潤百骸增筋壯骨,百煉赤身,以期金剛之質。行功中堅守海底,封住三陰,襠下會陰收藏,利于修真筑基,防止走失飛丹之弊。 太乙分身 金剛槊質之式,以氣化力,三陽修飾足,陽剛至極。陽極而生陰,由周身挺拔力貫千鈞之勢漸而放松,復使一陰初生。繼而周身放松,使氣血周流; 剛極生柔,轉入三陰至極。而后順循經導脈的氣化流程而化形。兩手尖轉向兩側,兩臂一字抻平,使氣機復注。然后,外形不動,復以陽剛橫引,向兩側拉伸,以運真力使身體由中線(古人喻天心地軸)橫向牽引。上式與此式合成子午為宗的橫豎牽引,完成體內豎為經,橫為絡的內景隧道有序調整,體現易數的太極之變、陰陽顯化之理。這也是此功剛柔并舉的修持手段,對強壯身心,修墻補屋大有益處。對通達內景,上通于天的智能開發,下固真元的命功培養;性命同證、內外雙修的行功直指不諱。 掌托日月 太乙分身的剛盡生柔階段,是繼而煉形采氣的初始。掌心向上,如托日月之形,乾為天的太合之氣,由勞宮穴采到自身來,初步用手采氣,后來主要的關竅開通后,也可用其他關竅來采。此式與靈芝現瑞行功恰成一太極,上采天陽以育真陰,下采地陰滋潤元陽。 陰陽化合 此式為動勢行功,待采納天陽之后,身中的元陰元陽產生相對飽和,完成采氣充形,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的行功。陰陽化合的行功與托珠自化的行功,正值合成一太極,起于易象。陰陽化合是聚氣生形的重要行功,不可忽視,如農家秋收,講顆粒歸倉。練功應注重將采納的天地陰陽二氣集成球形,溶于自身丹中,以期久斂真氣,起火升煉,結玄珠藏于壺內,孕靈胎溫養呈形。故此行功為陰陽化合。此式初練會有聚氣生形的感覺,待有一定基礎時,兩手合扣捧抱的虛無球象就會有實物感,如用內景觀察,會見到有色有光的斂氣成形的球象。隨著功夫的深入,球的顏色也在隨之變化。托球自化的行功是通過橫向拉開,使聚之呈形的玄珠化散為氣。陰陽化合的行功,則是豎向集注,使化合之氣,散而聚之。故此在行功中深刻體會,更有收益。 合扣丹庭 靈芝現瑞氣升騰,妙注丹源坤宮定。掌托日月聚元華,兩極光注真乾令。通過采納天地二氣以充形體,聚則呈形,散則為氣,剛柔顯化,虛實相生。這些行功中的微妙,蘊孕了真元之氣,使體內的生機勃然而動,元氣沖舉,斂氣歸真。行功完畢,為使氣機歸于氣海丹田,內外勞宮相對,勞宮封住氣海,三竅同熱,這樣才不使功有虛行之隱出現。此時,需閉目內守,神光注意丹田,共隨氣機納甲歸元,以行抱元歸一守真之法,以期轉入更深層次的修煉,為靜功打好基礎。通過行功還可以達到全神、全氣、全精的圓滿境地,積久呈真,身心自有新的轉化。開發真智延年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