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君燕 上海報道
已經停滯了兩年的城市商業銀行(下稱“城商行”)上市,能否因為最近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銀行”)啟動上市程序而重新開閘,成為眼下業界關注的焦點。
5月28日下午,上海銀行召開股東大會,稱該行將在上海掛牌上市前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發行至多12億股A股,占其擴大后股本的31%。
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稱,此次IPO所得將是其填補資金缺口的主要資金來源。公告稱,2010-2012年該行面臨人民幣350億元以上的資金缺口。這項市場期待已久的籌資計劃還有待股東和監管部門批準。這次會議被視為上海銀行繼2008年6月之后再次沖刺上市的標識。
短期上市無望
在上海銀行此次召開的臨時股東會議上,一氣審議并通過了與上海銀行上市有關的6個議案。
“上海銀行上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股東人數和員工持股比例比較難解決。”某家擬上市的城商行行長對記者表示,從上海銀行目前的情況來說,要想突破現有文件的規定比較困難。
2007年7月和9月寧波銀行、北京銀行掛牌上市,由其股權激勵事件導致的城商行造富效應一度備受市場關注。而上海銀行上市風聲才起,有關其管理層和員工持股的暴富情景已經被描述的繪聲繪色。
上海銀行200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上海銀行的總資產4660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0.29%,核心資本充足率8.47%。股權結構方面,國有股占比34.86%,法人股22.82%,外資股18.00%,個人股比例24.32%。其中,公司股東總數為40080戶,其中國有股股東16戶、法人股股東1408戶、外資股股東3戶、個人股股東38653戶。
“一切都要等到財政部最終文件出臺才能看到。”相關城商行高層對記者表示,目前暫停了近兩年的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審核,就是因為涉及股東人數問題,而在等待財政部制定相關政策。
對于眼下正在苦苦排隊等候上市的城商行來說,“員工持股方面,城商行只有先規范了才有機會。”據悉,目前對財政部可能出臺的文件內容,坊間一種說法是城商行員工IPO時持股比例不能超過總股本的10%,高管持股不能超過50萬股。“我們已經等了近兩年時間,還是一直沒有動靜,看來還是要耐心等下去。”
“今年肯定不會上市。”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銀行這次的臨時股東大會,更多的是帶有試探性的意味。
對目前令上海銀行上市過程中最感頭疼的員工高比例持股問題,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很可能就是出現一個“白衣騎士”。
2009年底,香港方面曾傳出這樣的消息,建銀國際正在香港募集一只10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未來將主要投資金融產業。而當時據建銀國際總裁胡章宏透露,在上述基金完成募集后,建銀國際有意收購上海銀行15%的股權。
“應該會是上海國際集團下屬某個子公司來做。”據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作為上海金融整合的重要平臺,新成立的上海國際集團最有可能來擔當此任。
所謂“白衣騎士”,即指當一家公司成為敵意收購的目標時,可邀請另一家公司提出善意的收購,以化解敵意收購的威脅,應邀出手對抗敵意收購的公司被稱為“白衣騎士(白武士)”。一般來說,受到管理層支持的“白衣騎士”的收購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并且公司的管理者在取得機構投資者的支持下,甚至可以自己成為“白衣騎士”,實行管理層收購。
特批渠道難測
兩年前,中國太保上市的特批待遇,成為業內一部分人士對上海銀行此番上市的另一種獲批預期。
不過,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上海銀行獲得特批待遇的可能性不大。“太保畢竟是國有企業。”而且,太保上市時,新的《公司法》還未出臺。
此外,在業內看來,即便有關方面想特批,但上海銀行自身遠遠超過200個股東的現實也較難改變。“農行屬于國有銀行最后一家上市銀行,屬于特批。其上市綠色通道的特殊性是其他銀行沒法比較的。”
無論是早些年存在的大股東過于分散,還是一直未能圓滿解決的公司發起人超過200人的公司法限定,以及過分依賴存貸差收入,對上海銀行來說,這些都是上市過程中始終面臨并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大股東過于分散的問題已經得以解決。當時的第一大股東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全部上海銀行股權劃給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劃撥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