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問形式 地理事物的特征是指該事物區別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標志。描述事物即表現事物的形態或狀態。高考中特征描述類試題,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沙塵暴多發區的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年降水量或地形區“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從河流的長度、流域面積、水流速度、流量季節變化等方面“歸納”河流的“主要特征”等。例如2011年大綱全國卷第36題的設問“簡述圖示黃麻產區的氣候特征”“簡析圖示黃麻產區的地形特征”;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第37題設問“簡述中國大陸制造業企業500強總部空間分布的特點”等。 二、答題模板 解答特征描述類試題的基本思路,見下圖: 區域空間定位(經緯網定位法和區域特征定位法相結合) ↓ 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和圖文信息 ↓ 特征分析(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包括區域內陸形、土壤、氣候、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區域人類活動的主要特征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游業等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 梳理、組織語言,把握關鍵詞 ↓ 簡潔、準確描述 解答特征描述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兩點: 1.要正確解答特征描述類試題,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從哪些方面去分析: (1)地形特征:地形類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名稱及分布。 (2)地勢特征:地勢起伏狀況(如西北高、東南低),地勢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勢較高)。 (3)地表環境特征:氣候(濕、熱、冷、干)、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 (4)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長短、次數)、結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蘊藏量等。 (5)河流的水系特征:發源地、流向與注入海洋,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對稱與否)及河網形狀,上、中、下游的劃分,流經的省區、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區。 (6)氣候特征:氣溫(季節變化、積溫、生長期)——熱量條件,降水(季節變化、干濕變化)——水分條件,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如雨熱同期)。 (7)農業生產特征:農業地域類型、主要農作物種類及分布、農業部門結構、生產水平(商品率、機械化水平、生產經營方式、集約化程度、專業化水平)。 (8)工業生產特征:地域分布、發達程度、主要部門及結構、技術水平。 (9)區域特征: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自然環境特征(地形、氣候、水文)、社會經濟特征(農業、工業、貿易、交通、城市、人口等)。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11)等值線特征:等值線數值高低、延伸方向、彎曲趨勢、疏密變化等。 2.描述語言的組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將地理問題和地理原理相對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2)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層次是否完整。 (3)描述的專業性,關鍵詞不能丟而且要準確,盡量使用學科術語而不能口語化等。 例如,描述某地的氣候特征,首先要明確當地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是描述的內容和方向;其次,氣候特征的描述主要可從氣溫和降水兩個角度進行,在描述時要考慮氣溫和降水的搭配,如是否雨熱同期等;最后,描述要用簡潔、準確的專業用語,如我國東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不能將其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相混淆,另外描述的關鍵詞要準確,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描述為“夏天高溫多雨,冬天少雨”是不全面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高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