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139:區域特征與區域差異
2016年高考地理考綱解讀及熱點難點試題演練
【2016年高考考綱解讀】
本講是高考命題的高頻考點之一。
從考查內容看,多為世界及我國熱點問題及熱點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綜合分析、比較,以及人地關系中存在的不協調問題及解決措施。其中區域特征分析和差異比較是考查重點。
從考查形式看,綜合題出現頻率較高。
在二輪復習過程中應注意:(1)結合區域圖,考查區域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結合不同區域圖,對同一要素進行差異比較;或對相似區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進行比較。(3)結合區域圖示及相關文字材料,對區域綜合特征進行分析或對區域發展問題進行探討。
【重點、難點剖析】
一、區域地理特征
1. 區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分析各區域的地理特征,應從區位入手,從整體上把握,具體思路和程序如下圖所示:

一個區域內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區域地理特征時,正確掌握區域要素之間的關系,構建知識間的聯系線索,有助于從整體上掌握區域地理特征。其中,區域自然環境條件是區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圖所示:

2. 區域地理特征
(1)區域自然地理要素
區域要素
|
具體內容
|
地理位置
|
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來源:學|科|網Z|X|X|K]
|
地形特征
|
地形種類、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地勢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對所在區域其他自然環境要素(氣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方面
|
氣候特征
|
主要的氣候類型、氣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氣溫)分布、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對動植物和河流的影響、氣候與工農業生產的關系等方面
|
河流特征[來源:學|科|網Z|X|X|K][來源:學§科§網]
|
水文特征
|
年徑流總量、徑流的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含沙量、結冰期等水文特征
|
水系特征
|
發源地、流向、河長、流域面積、干支流、河網密度、落差、河流分段與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
|
開發利用
|
河流中上游地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區,主要是開發水能資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緩、河道寬闊、流量穩定的地區,主要是開發內河航運
|
(2)區域人文地理特征
區域要素
|
具體內容
|
農業
|
從區位條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熱量影響)、作物種類(熱量和水分影響)、耕地類型、農業結構、農業地域類型等方面分析
|
工業
|
主要從工業部門、工業分布、區位條件(如原料產地、工廠和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技術和交通條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
城市
|
主要從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區位因素、城市環境問題等方面分析
|
交通
|
主要從交通運輸線和交通樞紐、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主要區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
人口特征
|
從居民的語言、民族、宗教、人口數量與素質、性別比、人口年齡構成、人口遷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
二、區域差異比較
不同區域之間因為在自然條件、歷史基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別,因此形成了顯著的區域差異。
區域間的差異,首先表現為自然環境的差異,一般可從經緯度和海陸位置入手,探尋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環境下,人類的活動也會不同,一般來說,可從農業生產類型(種植業、畜牧業等)和生產方式(包括耕地類型、復種指數等)、工業發展特點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進行比較。
區域差異的綜合分析如下所示:

【題型示例】
題型1、區域地理特征
例1、 (2014·四川文綜)下圖所示區域受西風影響,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據自然環境條件推斷,圖示地區下列土地利用類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1.C 2.C
【解析】根據經緯度判斷圖示區域位于亞歐大陸內部。
第1題題干材料說“受西風影響”該區域降水的水汽來源主要是大西洋和北冰洋所以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從①②③④四地在等高線圖中的位置看只有③地處在山地迎風坡降水C。
第2題圖示地區位于亞歐大陸內部地勢較高年降水量較少(50~300毫米)林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多的山腰地帶耕地主要分布于山麓綠洲而大面積分布的是干旱、半干旱條件下的草原和荒漠以荒漠面積最大。由此可以排除A、B、D故選C。
【變式探究】(2014·安徽文綜)1958年竺可楨在《中國的亞熱帶》一文中指出:我國亞熱帶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嶺、白龍江一線直至104°E;南界橫貫臺灣中部和雷州半島南部……。完成3~4題。
3.我國亞熱帶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圍小,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B.地形C.季風D.海陸位置
4.北半球亞熱帶在我國分布總體偏南,是因為我國( )
A.冬季氣溫南高北低
B.地形阻擋了夏季風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D.冬季風勢力強且影響范圍廣
【答案】3.B 4.D
【解析】
第3題,我國34°N以南、104°E以西地區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這里地勢高,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狀況,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所以該范圍內亞熱帶分布范圍小。故B項正確。
第4題,溫度帶的劃分主要以積溫為依據,我國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與1月份0℃等溫線大致吻合。由于我國冬季風勢力強且影響范圍廣,導致我國冬季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明顯偏低,因此亞熱帶在我國分布總體偏南。故D項正確。
考點2、區域差異比較
例2、 (2014·浙江文綜)根據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云貴兩省部分區域及相鄰地區略圖。

材料二 云南瑞麗試驗區是沿邊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支柱產業主要包括紅木加工、農礦產品物流、摩托車組裝等。貴州貴安新區是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支柱產業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數據處理等。
材料三 圖中準靜止鋒是我國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為圖中安順和昆明的氣候統計數據。
|
安順
(海拔1392m)
|
昆明
(海拔1891m)
|
月份
|
12
|
1
|
2
|
12
|
1
|
2
|
平均氣溫(℃)
|
6.5
|
4.3
|
5.8
|
8.2
|
8.1
|
9.9
|
降水量(mm)
|
17.6
|
23.0
|
24.2
|
11.8
|
15.8
|
15.8
|
降水日數(日)
|
11.2
|
16.5
|
15.4
|
3.8
|
4.4
|
4.6
|
(1)從對生產要素依賴的重要性角度,比較瑞麗試驗區和貴安新區支柱產業的差異,并分別簡述兩區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
(2)安順和昆明位于準靜止鋒兩側,比較兩地冬季氣候差異,并解釋其原因。
【答案】(1)瑞麗試驗區為原料(或勞動)密集型;貴安新區為技術(或知識)密集型。瑞麗試驗區距原料產地近,市場需求大;邊境貿易便利;土地和勞動力價格較低。(任答兩點)貴安新區交通便捷;科教較為發達,高素質勞動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任答兩點)
(2)安順比昆明:氣溫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數多。安順受冷氣團控制,在準靜止鋒的下方;昆明受暖氣團控制;準靜止鋒位置穩定少動。
【解析】:本題組綜合考查了云南瑞麗試驗區的區域地理知識。
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分析,瑞麗的支柱產業以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貴安新區的支柱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兩區相比較,瑞麗靠近邊境,適合發展邊境貿易,周邊(包括鄰國)資源豐富;貴安新區高速公路、鐵路交織,交通便利,科技相對發達,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
第(2)題,氣候差異主要根據表格資料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分析。從影響氣溫的因素,如地形、洋流、海陸分布等和影響降水的因素,如距海遠近、地形等方面分析氣候差異形成的原因。安順和昆明相比較,前者氣溫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數多。其原因是安順在準靜止鋒冷氣團一側,受冷氣團影響。
【舉一反三】(2013·北京文綜)讀下圖,回答下題。

與南島相比,說出北島經濟發展的地理條件優勢。
【答案】緯度較低,熱量條件較好;地勢較平坦(平原面積較大);機場密度較大(數量多),路網密度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較大(數量較多)。
【解析】經濟發展優勢包括有利于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可從緯度(分析氣候)、地形(地勢平坦)、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
考點3. 地理環境在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影響
例3. (2014·上海地理)中南半島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勤勞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息、繁衍、發展。讀圖,回答問題。

闡述中南半島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分析這些特征對該區域水稻主產區、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響。
【答案】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位于北緯10度到20度之間,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氣溫較高,有明顯旱、雨季之分。
該區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動,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熱量充足、雨熱同期的氣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種植,使得中南半島成為世界著名的稻米產區,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氣候適宜,水源豐富,適合發展農業生產,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區。
【解析】根據中南半島所處緯度與海陸位置,判讀該地氣候類型及其特征。根據圖示山脈,可見地形土壤特征。結合自然環境特征,水稻的習性特征,可以得出水稻主產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氣候暖濕,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農業生產,所以人口與城市多沿河分布,特別是河口三角洲。學科網
【舉一反三】苗族服飾及其著裝習慣深受所生活區域的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下圖為我國苗族聚居區之一。該區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著對襟短衣和褲筒較寬大的長褲,外出時打“綁腿”。

根據圖文資料,分析圖示區域地形和氣候條件對該區域苗族男子著裝習慣的影響。
【答案】圖示區域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較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熱(植被茂密);穿著短衣和寬松長褲便于散熱(可減輕酷暑高溫帶來的不適);打“綁腿”利于在山間及林中行走;防蚊蟲、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
【解析】此題注意題干的提示“苗族服飾及其著裝習慣深受生活區域的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從經緯度和城市可判斷,圖示區域為湖南湘西地區,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較大,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熱,植被茂密,穿著短衣和寬松長褲便于散熱,打“綁腿”利于在山間林中行走,放蚊蟲、蛇叮咬,冬季防寒。
【能力突破】區域圖的判讀
例1、 (2013·新課標全國文綜Ⅱ)下圖示意某地區年均溫的分布。讀下圖,完成(1)~(3)題。

(1)影響該地區年均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臺風
B.海陸分布
C.地形
D.大氣環流
(2)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樟樹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優勢樹種。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樹集中分布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1)C (2)A (3)B
【解析】
(1)該題主要考查經緯網定位和等溫線。從經緯度位置可以判斷該地應為臺灣,圖中區域東部地區等溫線分布較密且呈環狀由四周向中心遞減,說明氣溫變化較明顯,應位于臺灣山脈,受地形的影響,而西部等溫線較稀疏溫度變化幅度小,說明地勢較為平坦,所以影響該地區年均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該題主要考查季風氣候的分布及特征。該地為季風氣候,夏季吹東南風,從太平洋帶來大量水汽,而①地位于臺灣山脈夏季風的背風坡,所以年降水量相對最少。
(3)該題主要考查氣候和植被的分布。④地為熱帶季風氣候,不符合題干要求;樹木林地一般分布在山地,排除①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應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山地的山麓地帶,③地不符合;樟樹適宜分布在海拔較低、坡度較緩、光照條件好的山坡、谷地,所以②地是可能樟樹集中分布。
【考點定位】該題組考查等值線的判讀和植被分布規律。
【方法技巧】區域圖的判讀
1. 明確主題,看圖名,弄清是什么圖。
2. 區域定位
依據經緯度、區域輪廓、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觀等定位方法,確定區域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陸位置、相對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經濟地理位置等。
(1)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區域范圍,確定一個具體地點)。
(2)相對位置
①海陸位置:根據島嶼、半島、大陸東西岸等判斷區域。
②山河位置:根據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判斷區域。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據國家或區域輪廓,鄰國、鄰省輪廓判斷區域。
④交通地理位置:根據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交通運輸網中線、點的分布判斷區域。
3. 分析區域特征
根據所確定的區域及圖中信息提煉出構成該區域地理環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資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農業、工業、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分析特征的成因及其對其他要素的影響。其一般方法:(1)通過對圖中等高線、河流流向、等溫線的判讀,或者根據經緯度判斷圖示區域的地形特征;(2)通過經緯度與海陸位置,結合氣候分布一般規律,判斷該區域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3)在了解該區域的地形、氣候特征的基礎上,判斷該區域的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4)通過對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進一步判斷該區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農業生產特點,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交通特點及形成這些特點的有利自然條件。
4. 對區域特征進行分析和評價,找出其優勢和不足,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或措施。
【變式探究】讀“利比亞城鎮及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和“利比亞等高線及油井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分析利比亞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特征。
(2)據圖分析利比亞的地形特征。
(3)描述該國降水量分布規律,并分析原因。
(4)分析該國城市分布特點及主要區位因素。
【答案】(1)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地區屬于低緯度地區(或熱帶、亞熱帶)。海陸位置:地處非洲大陸北部,北臨地中海。
(2)地勢南高北低,南部以高原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
(3)北部地中海沿岸降水多,南部降水少。北部地中海氣候區冬季受來自海洋的西風影響,降水多;南部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
(4)多分布于沿海和油井附近。區位因素主要有資源、氣候、地形、水源、交通等。
【解析】
第(1)題,根據緯度數值分析,北回歸線穿過利比亞南部,該國大部分地區屬于低緯度地區,根據海陸分布判斷。根據海陸分布判斷,利比亞
地處非洲大陸北部,北臨地中海。
第(2)題,地形特征需從地勢高低、地形類型等方面分析。據圖
中等高線判斷,利比亞地勢南高北低,南部以高原為主,平原 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
第(3)題,北部冬季受西風影響,降水多;南部常年受副熱帶高
壓控制,降水少。
第(4)題,該國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分布密集,內陸地區城市分
布稀疏。地中海沿岸與內陸地區相比,地勢平坦,氣候更加溫 和濕潤,水資源相對豐沛,有便捷的海洋運輸條件。
|